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冬瓜栽培要點,以及冬瓜的栽培管理技術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冬瓜葫蘆科冬瓜屬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各地都有栽培,冬瓜喜溫耐熱,產量高,耐貯運,果實有消暑解熱的功效,種子和果皮還可以入藥,冬瓜產量高,是調節(jié)夏秋蔬菜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播種育苗
1、播種時間:春季栽培播種期為12月至次年3月,秋植播期為6-7月。春季栽培采用育苗移植方式較好,有利于防寒;育苗采用營養(yǎng)缽、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坨(球)育苗。在播種前種子需要浸種催芽,種子放在25—30℃溫水中浸泡24小時,在濕沙布中包裹放在28—30℃的室溫下進行催芽,種子露白后就可以播種。
2、營養(yǎng)土配制:營養(yǎng)土配制***是用通過篩肥泥土400—500公斤,加入優(yōu)質腐熟的廄肥或者堆肥80—100公斤、菜籽餅粉或者棉籽餅粉15—20公斤、發(fā)酵的磷肥10—15公斤混合均勻,再用清糞水澆拌,營養(yǎng)土配好后就可以使用。
3、營養(yǎng)缽、營養(yǎng)坨(球)育苗: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用水或者清糞水拌濕,以手捏成團,落地就散為好。用特制的制缽器將營養(yǎng)土做成高6—8厘米、直徑6—7厘米的缽,缽中間留一個小孔。也可以用手捏成直徑6—7厘米的營養(yǎng)坨(球),坨(球)中央留一個小孔。在小孔內播種子1粒,再蓋上細土就可以。
4、營養(yǎng)袋育苗:用廢報紙或者書刊紙做成高8厘米,園直徑4厘米的沒有底的紙袋,袋中裝入營養(yǎng)土,將種子1粒播在袋內的土壤中,深度大約3厘米,再蓋一層細土就可以。
營養(yǎng)缽、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坨(球)播種后都可以放在苗床內,也可以放在地上,加蓋塑料薄膜,當瓜秧有2葉1心時就可以進行移栽。
定植
1、定植時間:春季移栽,地膜栽培以當?shù)貧鉁胤€(wěn)定在15℃時進行。雙膜覆蓋栽培的在12℃以上就可以定植。
2、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估計品種、栽培方式不同而異,地冬瓜每畝種子300—350株。以“人”字架栽培的,留雙蔓單瓜的,畦寬180—200厘米,種雙行,株距130—140厘米,每畝種植500株左右。留單蔓單瓜的,株距90—100厘米,每畝種植700株左右。
水肥管理
1、施足基肥:冬瓜是喜肥作物,每畝用農家肥2000—2500公斤、過磷酸鈣或者鈣鎂磷肥50公斤進行溝施。插秧地膜覆蓋栽培的每畝撒施復合肥50公斤、尿素25公斤、氯化鉀20公斤,整地起畦,蓋膜后定植。
2、追肥澆水:冬瓜雖然有強大的根系,但是蔓葉繁茂,需肥水量大,要及時供應充足肥水,才能獲得高產。座果前為了防止徒長,肥水供應較少,一般追施清糞水1—2次。座果后,勤施糞水,并適當加大濃度,追肥中還可以加入少量磷肥或者腐熟的餅肥。另外,葉面噴施3—6次0.3%磷酸二氫鉀,以促進座果。進入夏季后,雨水多,要加強排水,如果遇到干旱,結合追肥或者單獨澆水防旱。
3、中耕除草:為促進冬瓜根系甚至和不定根下扎,廂面上需要及時中耕、除草,。幼苗期中耕宜深,抽蔓、開花期宜淺,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栽植冬瓜后,全廂松土,撒播小白菜。
“人”字架栽培的整枝引蔓
1、大型冬瓜一般每株只留一個瓜,以主蔓結瓜,留一條側蔓作營養(yǎng)枝,其余的側蔓和孫蔓及早摘除。瓜蔓長2米左右時開始引蔓上架,為使瓜蔓剛好在“人”字架上的“龍骨”附近結瓜,要從第12張葉以上部分開始上架。采用留單蔓單瓜的栽培方式時,從第17張葉以上部分開始引蔓上架。盤在地面的部分可以壓蔓,促發(fā)不定根,增加吸收面積。
2、小型冬瓜座果節(jié)位較低,蔓長50—60厘米時就可以引蔓上架。
爬地冬瓜的整枝引蔓
畦寬4—5米,種植雙行,株距80—100厘米。座果前留主蔓和一條側蔓,其余的全部剪除。讓瓜蔓直線爬行,每隔50—60厘米壓蔓,瓜蔓爬到對面畦溝邊時打頂。
1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冬瓜的根系是屬于比較發(fā)達的那種,并且生長期也較長,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冬瓜可以高產,一定要選擇*層深厚的地塊。有機質豐富、ph值在6~6.5的沙壤和粘壤最好。
瓜地選好后,應盡早深翻耕耙,其深度以30厘米左右為好。冬春季栽培的冬瓜,以排灌方便的晚稻田為好。在晚稻收割后應及早犁田曬白,植前再耕耙整細。整地后應計劃好種植規(guī)則,做好畦面;然后,在畦面上再起壟,壟寬80-100厘米,壟高30厘米左右,壟的兩邊各留半畦,壟與半畦之間留有淺溝,以備抽蔓期培壟追肥之用。
植穴順壟按株距而定,穴深約30厘米,穴寬約40厘米。冬瓜的生長期較長,且根系的吸收能力強,因此,應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以優(yōu)質農家肥為主,每畝2000公斤以上,豆餅30-5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經堆漚后拌勻溝施或穴施,并與*壤充分混勻后播種或定植。對于壤質*或粘質*,在有條件時,每畝還可用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尿素15-20公斤,進行全層混施,以滿足養(yǎng)分的均衡供給。而對砂質較重的*壤,則應減量施用,以防引起肥害。
2冬瓜栽培方式
冬瓜栽培方式可分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三種。
2.1架冬瓜
支架的形式有多種。有“一條龍”:即,每株一樁,在130-150厘米高處,用橫竹連貫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龍眼”和“四星鼓架龍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橫竹連貫固定,一株一個鼓架。架冬瓜形式雖多種多樣,但都結合植株調整,較好地利用空間,提高座果率并使果實大小均勻,有利于提高產量與質量;也利于間套作,增加復種次數(shù);而又比棚冬瓜節(jié)省架材,降低成本。在目前條件下,架冬瓜是三種栽培方式中比較合理、比較科學的一種方式。
2.2地冬瓜
植株爬地生長,株行距較稀,一般每畝種植300株左右,管理比較粗放,莖蔓基本上放任生長或結果前摘除側蔓,結果后任意生長。其優(yōu)點是花工少,成本較低。缺點是瓜型欠佳,經常扶瓜;否則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而破損,影響耐貯性;光能利用低,結果大小不均勻,單位面積產量較低。該方式只適用于島內銷售的灰皮冬瓜品種,而對于商品性要求較高的北運或出口品種:如,“青皮冬”、“黑皮冬”和“青雜1號”則不適用。
2.3棚冬瓜
植株抽蔓后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高棚一般高為150-200厘米,矮棚一般高60-80厘米,棚寬250-300厘米。海南瓜農一般采用矮棚方式為多。植株上棚以前摘除側蔓,上棚以后莖蔓任意生長。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實大小比較均勻,單位面積產量一般比地冬瓜高,但基本上仍是利用平面面積,不利密植,一般只能在瓜蔓上棚前間套種,不能充分利用空間,且搭棚材料多,成本高。近年來,為省材料、省成本和省工,開始推廣一種改良式的網(wǎng)棚架:即,先用木樁、鐵絲搭一個基本棚架,再覆處編織好氟龍絲網(wǎng)。尼龍網(wǎng)最少可使用三造,搭架非常方便省工。?
3覆蓋地膜
保證高產穩(wěn)產冬瓜地摸覆蓋栽培,由于能創(chuàng)造出較優(yōu)越的溫、光、水、肥、*等栽培環(huán)境條件,促進了冬瓜的根系和植株的生長與發(fā)育,減輕了某些病蟲及寒冷、干旱、暴雨等的為害。因而,能獲得明顯的增產效果。經試驗證明:海南冬春季地膜覆蓋栽培冬瓜,一般比露地栽培增產30%-50%;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有時增產甚至達1倍以上。
地膜覆蓋栽培冬瓜,其方式一般只在種瓜壟上覆蓋即可。地膜幅寬選用80-120厘米,顏色有白色、黑色及銀灰色等多種。白色膜增溫效果好,但雜草易于生長,覆膜前必須先噴一次芽前除草劑:如,丁草胺或乙草胺等,每畝用藥量為75-100毫升,兌水約30公斤噴*面,然后再覆膜;黑色膜增溫效果稍差,但可以防除雜草發(fā)生;銀灰色膜則能驅避蚜蟲,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和傳播。
覆膜前,一定要注意將地整平整細,施足基肥,并保持*壤濕潤。覆膜時,一定要拉平薄膜,并壓緊膜邊防軍。覆膜后種瓜時,要注意淋足定根水,并將開口處用細*封蓋好。此后注意不能使膜內濕度過大,以免造成漚根。只要在蓋膜時*壤濕潤,一般移苗后約20天內,都不需再澆水。以后缺水稻,應采取溝灌的***,并只灌半溝水即可。
溫度:冬瓜喜溫、耐熱。生長發(fā)育適溫為25-30℃,種子發(fā)芽適溫為28-30℃,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2-16℃,均比其它瓜類蔬菜要求高。授粉座果適宜氣溫為25℃左右,20℃以下的氣溫不利于果實發(fā)育。??日照、;冬瓜為短日性作物,短日照、低溫有利于花芽分化,但整個生育期中還要求長日照和充足的光照。??結果期如遇長期陰雨低溫,則會發(fā)生落花、化瓜和爛瓜。[水分:冬瓜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強,需要較多水分,但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授粉、座果和果實發(fā)育。??營養(yǎng):冬瓜生長期長,植株營養(yǎng)生長及果實生長發(fā)育要求有足夠多的土壤養(yǎng)分,必須施入較多的肥料。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并增加單果種子生產量。??冬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壤土或枯壤土均可栽培,但需避免連作。
好了,冬瓜栽培要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冬瓜的栽培管理技術、冬瓜栽培要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