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怎么辨別黃常山,以及黃常山是什么科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辨真假分兩點,以為多年來嚼檳榔的經歷告訴你:一看:看兩點。真假檳榔外包裝上沒有不同,第一看檳榔果地肉質是否呈棕白色,若灰黑色基本不是正貨;第二看是點的鹵水,是否有較多的溢在刀切面上,正規的檳榔公司是嚴格把關的。第二點就是嚼了,稍嚼一會就出現大量掉渣(檳榔果的果莖與果肉),那個就不用說二話了。
柚:又被稱為香柚、甜柚和無核柚
胡柚:常山胡柚是浙江省常山縣特有的地方柑桔良種,系柚子與其他柑桔天然雜交而成,已有一百年的栽培歷史
香泡:中文學名為香櫞
香泡的葉子很大,淡綠色,呈闊長圓形,邊緣略有鋸齒;柚子的葉片質地相對較厚,濃綠色,呈心形
回答資料引用于——木頭云木材百科詞條雞骨常山
雞骨常山(拉丁學名:Alstonia.)是夾竹桃科,雞骨常山屬大喬木,主干高12~15m,直徑
0.9~1.2m,有時具板根。約50種,分布于熱帶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我國產6種,分布于廣東、廣西和云南等省區。
中文名:雞骨常山
拉丁名:Alstonia.
別名:金孔雀木、黃雞翅、蕾絲木、依楊
目:捩花目
科:夾竹桃科
屬:雞骨常山屬
界:植物界
綱:雙子葉植物綱
形態特征
宏觀構造:散孔材。管孔放大鏡下明顯,略多,略小;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2~5個,多數
2~3個);具豐富的淺色沉積物。軸向薄壁組織肉眼下不明顯,少,離管短線狀。木射線放大鏡下明顯,略密,窄。
橫斷面:心邊材區別略明顯。心材淺黃褐色。邊材色淺,黃白色。生長輪略明顯。
樹皮:厚0.8~1.0cm,質硬,易折斷,日曬后易長條狀脫落。外皮表面灰褐色至灰黃白色;韌皮纖維較發達;石細胞豐富,顆粒狀,層狀排列。
木材特性
木材略具光澤。紋理交錯;結構黃,內層淺黃色,具有規則的淺縱裂。內皮略粗;重量中至重;硬;加工容易,表面光滑。油漆和膠黏性中等。易于釘釘,握釘力中。氣干密度0.67~0.85
g/cm3。
分布范圍
大喬木,主干高12~15m,直徑
0.9~1.2m,有時具板根。約50種,分布于熱帶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我國產6種,分布于廣東、廣西和云南等省區。主要從巴布亞新幾內亞進口,量不多。本屬中巴布亞新幾內亞產Alstonia
scholaris,因材質輕軟,歸入白乳木類,其余各種均歸入硬乳木類。
主要價值
適用于一般建筑、重型建筑、地板、枕木、雕刻、單板及膠合板、家具及室內裝修等。
說起常山,大多人會認為它是一個地名,當然確實有常山這個地方,不過常山其實還是一種中藥名,它的形狀呈現圓柱形,直徑在一厘米左右,表面顏色為棕黃色,橫切面為淡黃色,質地較硬,味道較苦。常山的藥效上佳,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下。
一、瘧疾
常山這種中藥對于治療瘧疾是很有效的,而用常山治療瘧疾也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常山之所以能抗瘧,和它含有一種名為常山酮的成分有關。該成分可以激活氨基酸反應途徑,從而抑制瘧原蟲蛋白在體內的合成,并消滅在血液中的瘧原蟲。在治療瘧疾時,可以用常山和黃柏、北杏、川連等中藥材一起搭配服用,從而令效果最大化,不過要注意,單單用常山是無法完全根治瘧疾的,想要完全治愈還得依靠其他治療手段。
二、發燒
大家在平日生活中如果有發燒的情況,可以通過服用常山煎劑來幫助退燒,常山作為一種性寒的中藥,含有黃常山堿丙這種解熱退燒作用的成分,而這種成分的退熱作用強于喝多常見的藥物。
三、高血壓
很多人都有血壓過高的情況,這時不妨通過服用常山煎劑來幫助降低血壓,常山這種中藥之所以能降血壓,是因為它含有的黃常山堿甲和黃常山堿丙可以抑制血管擴張,從而幫助控制血壓。但是要注意,常山并無法治愈高血壓,需要采用其他科學的***來控制高血壓,同時常山也不能長期服用,避免***腸胃,引起嘔吐等癥狀。
以上三種就是常山能治療的疾病,不過要注意,常山畢竟是一種中藥,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所以服用量要控制好,不要用得太多,腸胃不好的人,還有孕婦要避免服用。
(劉玉亭)
黃常山(DichroafehrifugaLour.)別名常山、雞骨常山。為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主產四川、貴州,此外,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亦產。多系野生,四川有家種。以根、葉供藥用,主要含常山堿甲、乙、丙、常山次堿、4-喹唑酮、常山素甲和乙。經藥理實驗,常山堿甲、乙、丙有顯著的抗瘧作用,煎劑有解熱、降壓、擴張血管及致吐作用。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截瘧,解熱的功能。治各種瘧疾。
一、形態特征
根彎曲形如雞骨,皮灰黃白色,中實無髓,干根折斷時有黃色粉末。莖高1—2m,莖中有白髓,木質部呈淡黃色;老枝淺褐色,表面常呈薄片脫落。葉對生,長橢圓形,長5—17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淺鋸齒。傘房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管狀,先端5—6齒;花瓣5—6,淡紫色或藍色;雄蕊10—12,花藥藍色;子房下位,一室。花柱4,柱頭橢圓形。漿果球形,成熟時深藍色。種子細小,倒卵形,灰褐色(圖14—154)。
圖14—154黃常山形態圖
1.根2.花枝3.花放大4.雌蕊花萼放大5.果實放大二、生物學特性
黃常山喜較陰涼和濕潤的氣候,能稍耐蔭蔽。多野生在海拔600—1000m的丘陵、溝谷、溪邊和灌木林中。生長期氣溫10—35℃,以25℃左右最為適宜。產區降雨量一般在1000mm以上。
空氣相對濕度平均70%以上。常有云霧和細雨地區,生長更佳。
黃常山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在含腐殖質較多的油砂土、夾砂土中生長最佳。土壤粘重、瘦薄、干燥則生長不良。其根系多在地下橫生,入土不深,易遭干旱之害,故不宜在保水力差的砂土中栽培。
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25℃,在適宜條件下,平均發芽率為28.69±6.20%。據南川藥物種植研究所試驗:播種前種子以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12小時,然后播種,發芽率可提高10%左右。種子千粒重0.25g。
實生苗3—4齡開花結果,扦插當年不開花,第二年開花結果。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選陰涼濕潤,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油砂土或砂壤土栽培。
扦插地于翻耕前每畝施2000—2500kg腐熟廄肥或堆肥作基肥,耕地時翻入土中;播種地基肥畝施人糞尿1500kg,外加腐熟油枯50kg。做寬130cm的高畦。平地還應于四周挖排水溝,坡地順坡做畦。
(二)繁殖***
有扦插、壓條、分株和種子繁殖。栽培上主要用扦插或種子繁殖。有插條來源的地區采用扦插,無插條來源的地區采用種子繁殖。
1.扦插繁殖
經過實驗比較,以采用直接扦插***為佳。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長17—20cm的插條,每根插條應具芽節3個。扦插時在已做好的畦上,按行穴距33cm挖穴,深20cm,每穴用插條3根,并在一起,稍傾斜插在穴里,然后覆土,壓緊或用腳踩緊,再蓋松土與畦面平。如土壤干燥,插后應淋水。
黃常山從11月至翌年3月均可扦插,但在此時期內,以選擇土壤濕潤時進行扦插,才能保證成活率的提高。
2.種子繁殖
選3年生以上植株的成熟果實,采收后將鮮果與濕砂混合貯藏,翌年播種前,搓爛果肉,淘洗出種子。3月中下旬播種,每畝苗床播種子600g。先將種子拌和50—60倍細土或細砂,均勻撒播畦面。播后鎮壓,并蓋草使土壤保持濕潤。播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苗期需搭設簡易蔭棚,透光度30—40%。苗期加強肥水管理,培育二年,一般苗高在10cm以上,即可定植。定植行株距約30cm,每穴植幼苗一株,每畝約6000株。
(三)田間管理
直接扦插和育苗定植后尚未封林前,每年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4月,第二次在6—7月,第三次在11月。封林后,每年只在3—4月和11月各進行一次。
在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施肥料。中耕除草與施肥對黃常山的根、莖、葉的產量關系極大(表14—145)。
表14—145中耕除草施肥對黃常山產量的影響
肥料種類應視當地肥源而定,人畜糞水、尿素、餅肥、土雜肥均可。
在花果期中將花果摘去,可促進植株生長(表14—146)。
表14—146摘除花果對黃常山植株生長的影響
注*表中數據為500株測定平均值。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葉斑病(PhyllostictasaxifragicolaBrun)和斑枯病(SeptoriaalbicansEll.etEv.),防治***,(1)注意清園,處理殘株、落葉;(2)發生期可用1∶1∶100波爾多液或3%井岡霉素50ppm液噴霧防治。
四、采收與加工
(一)常山根
常山根部生長緩慢,栽培4年主根最大直徑13—17mm,故必須栽培4年以上方能收獲。秋后把莖桿齊地割去,將全根挖起,洗去泥土,砍去殘余莖桿,再砍成7—10cm短節,曬或炕干后,在有火焰的柴火上燎去須根,撞去灰渣即為成品。
(二)常山葉
在每年秋冬采收植株中下部大葉片;也可以結合收根采收全株大小葉片及嫩梢,曬或炕干后,去除雜質即成。定植3年一般畝產干葉150—200kg。
關于怎么辨別黃常山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