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區別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區別在哪里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參議院和眾議院是美國立法機構國會的兩院,主要在人數、職能、起源方面有區別。
一、人數不同
1、參議院
參議院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六年,相互交錯,故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
2、眾議院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無連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議員選舉產生,傳統上為多數黨之領導人。
二、職能不同
1、參議院
憲法規定參議院有批準條約、批準或者拒絕批準總統提名的大使、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其他執行部門官員、在總統及下屬官員被彈劾時進行審判等職權。
2、眾議院
眾議院中擁有最多數席位的政黨稱之為多數黨;次多者為少數黨。議長、委員會主席與其他院內職位通常由多數黨議員擔任。眾議院各委員會(及其下的屬附委員會)有多項職能,包含法案復議與監督行政部門。委員會的各成員由眾議院全院正式任命,但其人選實際上由政黨產生。
三、議員資格不同
1、參議院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所設立的參選參議員席位三項資格限制是:須年長于30歲、至少在過去九年為美國公民、并且須(在選舉開始時)為其所代表的州之居民。對有意角逐成為參議員者,其年齡與公民權上的資格限制嚴格于欲參選眾議員席位者。
2、眾議院
憲法第一條第二款設立三項成為國會代表的資格:須年滿廿五歲,須為美國公民七年以上、必須(于選舉日前)為所代表州之居民。然而,并不要求議員須居住于其選區。眾議員在年齡與公民權的資格限制上較參議員為寬松。
四、議員選舉程序不同
1、參議院
參議員一任六年,其任期交錯,故每兩年有約三分之一的席次改選。任期交錯安排讓任一州的兩名參議員不會在同一場大選中相互競逐。參議院改選在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選舉日與眾議院改選在同一天。每一名參議員由其所代表的州之全體州民選出。
2、眾議院
眾議院席位之分配以各州人口數作基礎,以每十年舉行一次的人口普查為依據。但各州至少要有一名代表。美國憲法中唯一規定眾議院席次數的條款是,選民比例不可多于每三萬人一名議員代表。
美國的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是什么,三者有何關系?
首先,我們來看美國國會。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一款:本憲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
美國國會是美國聯邦***中最重要的一環,掌握三權中的最重要的權力,立法權。從美國憲法實施以來的絕大多數時間中,國會在美國政治中一直居于主導地位,只是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后,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美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總統及行政部門的權力擴大,特別是二戰以后,總統成為美國政治中心,但國會仍在美國政治決策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從對行政部分的監督和制約來看,美國國會是世界各國中最強有力的立法部門之一。
另外,有個小知識,就是美國國會英文是Congress,而不用英國議會的英文Parliament,這其實體現了美國立憲者們表明美國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區別而特意采用的。
其次,上面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一款已經很明確的表明,美國國會實行兩院制,即美國國會是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換言之,參議院和眾議院是美國國會組成部分。比較而言,美國參眾兩院具有平等的憲法權力和地位。美國國會兩院都有權創制法案和審議對方的法案。只是在某些方面各有自己的不同權限。例如,一切有關財政的法案,如稅收、撥款等法案,由眾議院提出,參議院復議和修改。總統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和任命聯邦高級官員則須經參議院審議批準。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一切法案,兩院均有提出權和互相審議權,即立法權由兩院共同行使,任何一院通過的法案必須送交另一院通過,任何一院對另一院通過的法案都擁有絕對的否決權。兩院通過的文本如果發生分歧,只能通過協商;兩院同等數量的議員組成協商委員會,提出妥協方案經兩院通過。
其三,美國國會為什么實行兩院制呢?(1)這是現實政治的需要,是妥協的結果。在制憲會議上出現了大州與小州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國會代表權問題。最終采用了康涅狄格州代表提出的妥協方案,即大州接受參議院的平等代表權,換取小州對眾議院人口比例代表權的同意。(2)體現了聯邦制原則。在聯邦制原則下,因為中央***與州***實行分權,公民即屬于他們居住的州,又屬于美國聯邦。
為使聯邦國會體現這一代表制原則,只能實行兩院制,才能與聯邦制原則相適應。參議院體現了美國聯邦制中的州的權利,而眾議院體現了聯邦的權力,這個說法雖然不是很恰當,但卻反映聯邦制的特點。(3)有利于平衡保守傾向和激進傾向。每兩年眾議員全部改選,參議員只改選1/3,由于參議院任期更長,因而兩院在構成上,參議院更迭較小,比較穩定,比較有連續性,而眾議院則新人較多,帶來的新見解、新觀點也較多。所以,在美國歷史上,參議院往往比眾議院保守,改革議案在眾議院通過后,往往在參議院擱淺,或被長時間拖延。而憲法規定一項立法須經兩院通過才能成為法律,這一立法程序能夠制約兩種傾向,迫使雙方都作出一定讓步,使得法律較為穩妥。
最后,雖然參眾兩院都屬于美國國會,但他們之間的差別也不小。(1)最明顯的差別是規模上的差別。參議院參議員來自50個州,為數100名。而眾議院中有各州眾議院議員435名,以及華盛頓特區、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波多黎各及北馬里亞納群島的無投票權代表。(2)參議院通常允許針對所有問題進行無限制的演講,但是也允許參議員通過投票來終止冗長的辯論。眾議院有專門的法案委員會,對幾乎每個提案的討論都加以時間限制。這使得眾議院在機構比參議院更加龐大的情況下仍舊可以以比參議院更快的速度通過議案。(3)因為數目原因,參議員通常比眾議員具有更多的媒體曝光度,以及在政黨內具有更高的地位,而眾議員則可能逐漸成為制定某個方面的政策的專家,例如財務、稅務、環境或者教育政策等。
一、權力不同:
1、有關財政的法案,例如,稅收撥款等等,只能由眾議院提出,參議院復議和修改。而總統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任命包括法官在內的聯邦高級官員需要由參議院審議批準。
2、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一切法案,參眾兩院都有提出權和互相審議的權力。也就是說眾議院單獨享有有關財政法案的提出權,而參議院享有批準條約和批準人事任命權。
二、選舉方式不同:
1、美國國會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這是美國現實政治的需要,是制憲會議時期,大州和小州之間利益斗爭和妥協的產物。在制憲會議期間,大州傾向于按照人口比例來分配國會代表權,而小州則傾向于按照各州平等權來分配國會代表權。
2、為了調解大州和小州之間的利益矛盾沖突,最終制憲會議接受了康涅狄格州代表提出的妥協方案,即大州接受參議院的平等代表權,換取小州接受眾議院的人口比例代表權。因此,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從選舉制度上來說,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選舉方式。
三、代表著美國公民的不同身份:
1、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以后,美國成為聯邦制國家,國會是全體公民的代表會議。但是聯邦***和州***實行分權,公民既屬于他們所在的州,又屬于美國聯邦。美國國會實行兩院制,實際上反映了這種聯邦制原則的特點。參議員代表其所在的州,這是對各州保留的部分***的認可,也是維護各州所保留的這部分***的手段
2、而眾議員按照人口比例代表制選出,是美國聯邦作為統-的國家的體現,是對聯邦的最高權威的認可。而且由于參議院實行州平等代表權,眾議院實行比例代表制,這就使得任何國會通過的法案,既是得到了大多數選民的同意,又得到了大多數州的同意。因此,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體現了聯邦制中公民的雙重身份,這也是參議院和眾議院的不同之處之一。
四、穩定性不同:
1、美國國會參議員每兩年改選1/3,而眾議員則全部改選。由于參議員的任期與眾議員相比更長,所以在兩院的人員構成上,參議院更迭比較小,也比較穩定,連續性比較大。
2、眾議院由于新人比較多,新見解,新觀點也因此比較多。因此在美國歷史上,參議院往往比眾議院保守。這就經常會出現,某-改革議案在眾議院通過后,很可能在參議院擱淺或被長時期拖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美國參議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美國眾議院
主要在人數、職能、起源方面有區別。
1、選舉辦法不同
國會參議院由各州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由各州的立法機構提名選出。眾議院的選舉原則規定為國會眾議院依據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
2、職能不同
眾議院只有立法權,其所分享的司法權只限于對公職人員的彈劾。參議院協助立法工作,同時也是全國的最高執行機構。
3、人數分配不同
眾議院的議員人數是按各地人口的多少比例分配的;而美國每一州于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
4、人數不同
眾議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無連任限制;而美國參議院全院員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席。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