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射干種植技術有哪些和射干種植效益分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司德昭)
射干(BelamcandackinensisL.)別名烏扇、扁竹、絞剪草、烏蒲、野萱花、蝴蝶花。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主產于湖北、河南、江蘇、安徽等省。以根狀莖入藥。拫狀莖含鳶尾甙、鳶尾種甙、鳶尾種甙元、芒果甙等。藥理試驗表明射干有①抑菌作用,對埃可病毒和皰疹病毒均有抑***用。②射干乙醇提取物給家兔口服或注射,有促進唾液分泌作用。③本品在試管中有抗透明質酸酶的作用;亦能抑制大白鼠之透明質酸酶性浮腫。④本品醇溶液對家兔血壓有使其持續下降、脈搏增大、呼吸呈暫時性興奮、頻率加速或幅度加大。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腫的功能。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腮腺炎、支氣管炎、咳嗽多痰、肝脾腫大、閉經、乳腺炎;外用治水田皮炎、跌打損傷等癥。
一、形態特征
株高50—100cm。根狀莖橫走,呈不規則結節狀,外皮鮮黃色。葉2列,嵌疊狀排列,劍形,扁平。傘房花序頂生,二歧分枝;花桔黃色,花被片6,二輪,散生暗紅色斑點,基部合生成短筒;雄蕊3,花絲紅色;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棒狀,頂端3淺裂。蒴果倒卵圓形,成熟時室背開裂。種子多數,黑色,有光澤(圖14—140)。
圖14—140射干形態圖
1.植株下部2.花序3.根
二、生物學特性
射干適應性強,對環境要求不嚴。喜溫暖,耐干旱,耐寒,在氣溫-17℃池區可自然越冬,但須灌凍水及覆土,厚度10—15cm,一般山坡荒地、田邊、地頭均能生長,但以向陽、肥沃、疏松、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土地,土壤以中性或位酸性為宜,低洼積水地不宜種植。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一般山地、平地均可種植。在選好的地面翻耕,深25—30cm,耙平,整作20cm左右高畦。整地時,要施入基肥,北方多用圈肥和堆肥,每畝2500—4000kg,并加過磷酸鈣15—25kg,翻耕約15cm深,耙平作畦。南方多施人糞尿、草木灰和鈣鎂磷等作基肥。
(二)繁殖***
種子繁殖和分株、扦插繁殖。
1.種子繁殖
射干種子數量多,繁殖系數較高,生產上多采用種子繁殖。秋季采下種,子后,宜用濕砂貯存。如用干種子播種,臨播種前用40—50℃溫水浸泡24小時。砂藏和處理過的種子發芽率高,出芽快。播種***一般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1)直播
春播和秋播。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地整好后,施入基肥,按壟距45—60cm作壟,壟高約25cm;鎮壓后澆足水,也可進行點播,按行株距20×15cm打穴,穴深6—10cm,每穴播種5—10粒,覆土后澆水。秋播于10—11月進行,***與春播相同。
(2)育苗
選平整土地,翻整好后施足基肥,精細整平成苗床,按行距15cm左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也可穴播,播后覆土5—8cm,澆水后用稻草或樹葉淺淺覆蓋苗床上,以保持水分和肥效。幼苗5—6cm時,移至大田定植,行株距20×l5cm,定植后澆足水。
(2)分株繁殖
春、秋季或冬季挖取無病害的根狀莖,按自然分枝剪斷,每塊須帶芽2—3個和部分須根,過長的須根剪斷至適當長度,按行株距25×20cm打穴,每穴種入1—2段,芽短的埋在土內,帶有綠葉的芽應露出土外。成活后,在生長期追肥2—3次,并適時澆水。
(3)扦插繁殖
剪取花后的地上部分,剪去葉片,切成小段,每段須有2個莖節,待兩端切口稍干后,插于穴內,穴距與分株繁殖相同,覆土后澆水,并須稍加蔭蔽。成活后,追一次稀肥。扦插成活的植株,當年生長較慢,第二年即可正常生長。扦插亦可在苗床進行,成活后移大田定植。
(三)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
幼苗出齊后,應及時除草和松土,5月下旬至6月封壟后就不再松土除草,而應在根際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2.追肥
射干是耐肥物,因此追肥十分重要,如底肥足,第一年可減少施肥或不施.肥,第二年則要進行施肥。北方在春季于行間開溝施入圈肥1000kg,也可施人糞尿或併肥;南方多習慣施人糞尿或草木灰等,施肥季節以春、秋季為主,夏季封壟和花期不宜施肥。
3.排灌
射干雖為耐旱作物,但幼苗根淺,故幼苗期和定植期應進行澆灌,以保持土壤濕潤,確保成活率。本作物忌積水,在雨水過多時,應清溝排水,防止爛根。
4.摘蕾
射干藥用部分為根狀莖,故要對地下部分供給足夠的養分,以保產量和質量因此應及時摘去花蕾。摘蕾宜在晴天上午進行。以利花莖傷口愈合,雨天不宜摘除,以防病菌感染。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銹病
〔Pucciniabelamcandae(P.Henn.)Diet.〕
一般在秋季為害,病葉出現褐色銹斑。發病初期噴25%粉銹寧2000倍液,每周1次,連續噴灑2—3次。
2.射干鉆心蟲
〔Oxytripiaorbiculosa(Esper)〕
又名環斑蝕夜蛾。是射干等鳶尾科植物重要害蟲,幼蟲為害幼嫩心葉、葉鞘、莖基部,致使莖葉被咬斷,植株祜萎,高齡幼蟲可鉆入土下10cm,為害根狀莖,常導致病菌侵入引起根腐。在北京一年發生一代,以卵在根際土表層越冬。4月上中旬是越冬卵孵化盛期。防治***:(1)越冬卵孵化盛期噴5%西維因粉;(2)幼蟲入土前根際用90%敵百蟲800倍液澆灌;(3)忌連作;(4)試用雌蛾或性外激素誘殺雄蟲。
此外,還有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防治參見人參。
四、采收與加工
栽種后2—3年收獲,以春、秋季采收為宜。春季在地上部分未出土前、秋季在地上部分枯萎后,選擇晴天挖取。挖取地下部分,洗凈泥土,曬干,揉去須根,再曬至全干。
據分析,射干須根也含有有效成分,加工時揉下的須根,亦可利用,功用與根狀莖同。
射干栽培技術:
一、生長習性:射干喜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干燥環境。耐旱、耐寒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好。低洼地不宜title="種植,種植技術"種植。
二、整地與施肥: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然后作畦,整平畦面,等候播種。
三、播種:射干用種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兩步進行。也可用根莖繁殖。播種期在清明節前后。種子育苗。播種前對射干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將采集的射干子與5倍的濕潤沙土均勻混合放入室內貯藏,待種子吐白時播種。播種先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然后將催芽的射干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澆水保墑,以利出苗。并加強田間管理,生長一年后即可移栽。每畝播種量10公斤。育苗一畝可栽大田10畝。移栽。將生長1年的射干苗、于當年的秋季或第二年的春節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澆水保墑以利成活。行株距30×20厘米。根莖繁殖。于清明前后,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射干根莖,切成小段,每段有芽眼1—2個作為種栽,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澆水保墑,以利成活。行株距25×20厘米。
四、田間管理:射干齊苗后,應注意中耕除草,若規模title="種植,種植技術"種植應于苗前采用藥田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防除各種雜草。干旱天氣及時澆水,陰雨天氣注意排水。第二年的春季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射干一般于二年開始抽苔開花,如不需留種可剪去花枝,以減少養份消耗。
五、病蟲害防治:射干病害主要有銹病危害葉片,出現褐色隆起的銹斑。可在發病初期用50%敵銹鈉400倍液噴霧防治。每星期一次。連噴三次。也可用粉銹寧防治。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防治。
六、收獲與加工:射干一般在生長2---3年的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后采收。采收時,先割去地上莖葉,再刨出地下根莖,去凈泥土曬干即可入藥出售。畝產干品200公斤
射干種子發芽率較低,發芽也不整齊,持續時間較長達40~50天,表現出較強的野生性狀。所以,播種前種子一定要進行處理,***之一:把采收下的種子脫粒后及時用濕砂與種子拌勻,埋于室外窖內,或藏于冷屋內,常檢查干濕度,干了要澆點水,翻倒1遍,至春天取出播種;***之二:于播種前一個月,取干種子,將其浸泡在清水中一個星期,此間換水3~4次,并加入1/3體積的細砂揉搓,清洗,一個星期后即在撈起種子之前再揉搓沖洗1次,濾出水分,放入籮筐內,用麻布蓋嚴,經常淋水保持濕潤,待種子露白達60%以上時可取出播種。播種前的種子處理是保證全苗的關鍵技術之一。
整地時要施足基肥,每667米2施腐熟廄肥2000~3000千克及過磷酸鈣20~30千克,均勻撒于地表,再耕翻深約25厘米,把肥料翻入土中,依當地耕作習慣,耙平作畦或作壟,一般壟距50~60厘米,高25厘米。南方多施用人糞尿、草木灰和鈣、鎂、磷等肥料作基肥。下面介紹種子和根狀莖種植法:
(1)種子種植法種子在10~14℃條件下就可發芽,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播種期分春播或冬播,春播于地化凍后3月中下旬播種,冬播于地封凍前11月播種,但不宜夏播,因氣溫超過30℃以上,發芽會受抑制。可采用育苗移栽也可用直播。
①育苗移栽法常于春季3月上、中旬育苗,可條播或撒播。條播按條距10~12厘米,開5~6厘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后覆土鎮壓;撒播按粒距1~2厘米撒勻,再覆土3~4厘米。播種量每667米210千克,播后澆水,15天后出苗,常松土除草,天旱要注意澆水,5月中旬待苗長到6~7厘米時起苗移栽,定植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1米2育苗地可移栽20米2左右,栽后灌水,2周后即可成活。
②直播栽培法在整好的畦或壟上按行距30~40厘米,或在壟上的兩邊開兩行5~6厘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鎮壓后灌水,播種量每667米2約5千克。出苗期間要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松土除草。當苗高6~10厘米時進行間苗,間去弱苗、小苗,按20~25厘米的株距留下大苗、壯苗。
(2)根狀莖種植法一般在秋季或春季挖收時,隨挖收隨栽種。挖收時常可見根莖上著生許多芽,二年生植株的根狀莖常帶有8~12枚芽,多者可達25個以上,按其自然生長狀態劈開,每個根狀莖需帶有1~2個芽,須根過長的應剪短,只留5~6厘米長,栽深10厘米左右,芽向上,行株距同上,栽后覆土澆水。根狀莖繁殖生長快,一般2年即可收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是射干,為鳶尾科射干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為不規則的塊狀,斜伸,黃色或黃褐色;須根多數,帶黃色。莖直立,莖高1~1.5米,實心。
一、射干的生長習性
生于林緣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區,海拔2000~2200米處也可生長。喜溫暖和陽光,耐干旱和寒冷,對土壤要求不嚴,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較好。
以中性壤土或微堿性適宜,可用海和威微生物菌劑調理土壤,緩解土壤板結、降鹽堿,忌低洼地和鹽堿地。
二、射干的種植技術
1、管理
在射干春季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使其快速出苗,待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松土除草,以免土壤過硬或雜草較多,影響幼苗出土。
而冬季出苗的也是如此,而且還要注意溫度,以免低溫導致凍害,分株繁殖的要澆一次封凍水,出苗后也要松土除草,還要根據生長情況進行培土,以防倒伏。
2、養分
在陰雨季節要做好排水防澇措施,以免根系漬水爛根,造成減產,為食射干生長粗壯,提高產量和質量,追肥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生長前要增施肥力,到了生長后期則要控制肥水,前期一般用糞肥水,后期增施磷鉀肥,提升產量。
3、打頂
據實踐生產表明,摘薹打頂后的田塊可增產10%,此外還要加強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否則通風透光不良,會導致植株下半部葉片枯萎脫落,需要及時去除枯萎葉片。
關于射干種植技術有哪些和射干種植效益分析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