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沙丘之變這個問題,沙丘之變的故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沙丘宮變
沙丘宮變是發(fā)生于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的一次政變。前299年,趙武靈王為圓寵姬吳娃遺愿,乃廢太子章而傳位于愛子何,自為主父。
前296年,主父封故太子章為代安陽君,使田不禮佐之。章以長失位,內(nèi)實甚不平。次年,趙主父游沙丘宮,憐章長而不得立,乃欲分其王于代。數(shù)日后,章及其傅田不禮作亂。
欲殺惠文王何,王傅肥義代死。趙臣李兌及公子成以兵平亂。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懼主父追罪,二人乃獨閉主父于沙丘宮,三月后主父餓死,其后兌及公子成專趙政。史稱沙丘宮變。
二、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秦始皇在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去世后,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巡游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jiān)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fā)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
隱瞞秦始皇死訊,以咸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尸體發(fā)出的臭味。回到咸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
擴展資料:
事件背景:
1、沙丘宮變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國國君的女兒,生下太子趙章后不幸去世。趙武靈王后來娶了一個應(yīng)夢美女名吳娃,她相貌端莊,性格溫柔,深得武靈王寵愛。后吳娃生下一子,名何。
數(shù)年后吳娃病逝,對此趙武靈王十分悲痛,每當(dāng)想起吳娃,總是愁腸百結(jié),為了報答吳娃對自己的鐘愛,趙武靈王決定圓其遺愿。乃廢太子章而傳王位于吳娃之子何,是為趙惠文王。
從此,他自號主父,讓曾經(jīng)輔佐自己坐穩(wěn)王位的國相肥義教導(dǎo)扶助次子趙何。天賦聰敏的趙何,在肥義的幫助下很快進入了王的角色。學(xué)會了治理趙國的一套本領(lǐng)。
2、沙丘之變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咸陽。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小兒子胡亥最受寵愛,他要求隨父皇出游,獲秦始皇準(zhǔn)許。
十一月,秦始皇一行到達云夢,向著九疑山遙祭葬在那里的舜帝。然后乘船順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經(jīng)海渚,過丹陽,抵錢唐,到達浙江邊。因錢塘江潮波濤洶涌,便向西行駛一百二十里,從富陽與分水之間的狹窄處渡江。
隨之始皇登上會稽山,祭祀禹帝,遙望南海,刻立巨石歌功頌德。然后起駕返回,歸途中經(jīng)過吳地,從江乘縣渡過長江,沿海北上,抵達瑯邪、之罘。始皇看見大魚,即發(fā)箭將魚射殺。接著又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渡口后便病倒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沙丘宮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他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發(fā)布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命他將軍事托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詔書封好后,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fā)出,豈料的趙高假意允諾著,但是由于太子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擔(dān)心太子扶蘇繼承帝位后對自己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無知,若胡亥繼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卻扣壓了遺詔。
不久,秦始皇駕崩于沙丘平臺。丞相李斯鑒于皇上死于外地而太子又未確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亂起來,也擔(dān)心秦始皇的諸多兒子紛紛起來爭奪皇位,于是封鎖了消息,將棺材置于辒辌車(古代可以臥的車)內(nèi),隊伍所經(jīng)之處,進獻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當(dāng)時除了隨行的胡亥、趙高和五六名寵幸之臣知曉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后來趙高說服李斯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最后扶蘇自殺,胡亥即皇帝位,是為秦二世。
事件分析
一般大奸臣都有一定的本事,否則卷不起大浪來。趙高的長處就是比較勤奮、精通法律,并且善于察言觀色、逢迎獻媚,又能辦好事,又會說好話,深得皇帝賞識。
趙高之所以能夠策劃并實現(xiàn)自己的計謀,還因為他嗅覺敏銳,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性格弱點,進而發(fā)動心理攻勢,許以利害,進而說服對方為我所用。他說服丞相李斯一起矯詔就說明了這一點。
李斯乃一介布衣,雖貴為丞相,但秦始皇駕崩,他前景堪憂,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會化為泡影。趙高看出這一點,就對他進行心理攻勢,并拿他與蒙恬進行對比,得出結(jié)論是扶蘇一旦繼位,蒙恬就會被任命為丞相,李斯將相位不保。并許以利益:一旦胡亥當(dāng)皇帝,你李斯繼續(xù)做丞相。幾句話就讓李斯妥協(xié),計謀得逞。
沙丘之變是秦末一次十分重要的事件,這次的事件決定了秦朝二世而亡,沙丘之變發(fā)生在始皇帝三十七年,也就是秦始皇他最后一次出巡的時候。在這次出行一開始其實和平常的出行并沒有什么區(qū)別,秦始皇他身旁跟隨的也都還是李斯、趙高和胡亥他們。但是在秦始皇這次出行的路中,他卻是死在了半路上,并沒有機會回到都城。
當(dāng)年秦始皇下臨了遺詔,讓扶蘇去主持他的葬禮,而這意思便是讓扶蘇去繼承秦始皇他的位置。但是趙高這時候卻是發(fā)動了政變,威脅李斯去篡改詔書、去處死扶蘇和蒙恬、去讓胡亥成為這個帝國的主人。并且趙高為了隱藏秦始皇已經(jīng)死掉的事實,更是買了一車咸魚,以此來掩蓋秦始皇尸體腐爛的臭味。直到他們回到咸陽之后,這才為秦始皇發(fā)喪。
而趙高他所策劃的沙丘之變之所以可以成功,也正是因為秦始皇,他作為第一個統(tǒng)一天下的帝王,他是十分不愿意去直接的面對死亡這個事實的。就是在他病重之時,他也是瞞著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讓別人知道,只有他最寵幸的宦官才可以在他的身旁服侍。也就是說秦始皇身旁除了趙高、胡亥幾人以為,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經(jīng)病重了。而趙高又向來和胡亥是一派的,并且他是十分痛恨蒙氏兄弟的,因此在秦始皇死了之后,趙高便是暗中去慫恿胡亥,去下令殺掉他的兄長扶蘇以及蒙恬,而胡亥他此時也是鬼迷了心竅,答應(yīng)了趙高的要求,去和趙高、李斯等人一同對秦始皇的詔書進行篡改。
而胡亥在登基之后,也正是因為由于他得到皇位的過程是十分的黑暗的,因此他對于周圍的感覺是十分的不安全的,這也導(dǎo)致了后來他對整個秦朝中央***的清洗行動。
沙丘之變是趙高聯(lián)合胡亥、李斯在秦始皇駕崩之后,偽造書信,騙扶蘇自盡,然后擁立胡亥當(dāng)皇帝。
沙丘之變趙高和李斯、胡亥等人聯(lián)合發(fā)起的一場政變,在這場政變中趙高等人篡改了秦始皇留下的詔書,廢除了當(dāng)時的太子公子扶蘇,另立胡亥的秦朝的第二任皇帝,隨后為了以絕后患趙高等人還在圣旨上直接賜死了扶蘇和當(dāng)時守衛(wèi)在邊境的蒙恬大將軍。
在公元前210年的時候秦始皇按照慣例進行巡游,而且和往常一樣陪伴在秦始皇左右的依舊是胡亥、趙高、李斯等人,可誰曾料想在這次巡游中秦始皇生了一場大病,最后病死在沙丘。在臨死前的時候秦始皇擬定詔書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太子扶蘇,但是李斯和趙高等人都是扶蘇的死對頭,自然不會就這樣讓詔書到扶蘇的手里,所以就和胡亥商議了之后直接篡改了詔書。
至于為什么李斯和趙高等人是扶蘇的死對頭,在正史中也有過很詳細的記載。李斯信仰的是法家思想,而扶蘇信仰的是儒家思想,在扶蘇的眼中李斯的治國理念太過于苛刻,并不適應(yīng)于當(dāng)時的秦朝,所以兩個人在治國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別。在李斯的心中也十分清楚如果扶蘇接到圣旨登上皇位,那么自己將來在朝堂之上一定沒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
而趙高作為奸臣自然也是入不了扶蘇的法眼,在扶蘇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兒很有可能就是除掉趙高這個大的威脅,所以趙高和李斯都怯于讓扶蘇上位。所以李斯和趙高才會扶持新的君主也就是胡亥上位以穩(wěn)固自己的領(lǐng)導(dǎo)地位,首先先是隱瞞了始皇帝的死訊,然后再篡改詔書把皇位傳給胡亥,在扶持了胡亥上位之后又發(fā)布圣旨下令賜死了扶蘇和蒙恬,這就是沙丘之變的真相。而正是因為扶蘇的死為秦朝的未來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在秦朝百姓的心中最合適的繼承者應(yīng)該是扶蘇而不是胡亥,扶蘇的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所以這也間接導(dǎo)致了陳勝吳廣的起義。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