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告訴你如何提高金針菇產量的相關知識,通過是也會對金針菇畝產量相關問題來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的話,希望大家別忘了關注下本站哈,接下來我們現在開始吧!
金針菇: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針菇,是指將培養料通過常壓或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菌的栽培***。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齊,產量高。
(1)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
金針菇屬于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范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范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于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并出現畸形菇。
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后,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發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產金針菇。
(2)栽培場所
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干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墻,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3)原料配比
①棉籽殼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面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干凈、無霉變。
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并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4)裝袋滅菌
選用寬15~17厘米、長33厘米的塑料袋一頭出菇,或15~17厘米寬、55厘米長的塑料袋兩頭出菇。裝袋時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后兩端用細繩扎成活結。按常規***高壓或常壓滅菌。
(5)接種培菌
滅菌好的塑料袋,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行接種。接種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進行滅菌30分鐘。接種時嚴格操作規程,兩端接種,一般每瓶種(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種后及時將袋移入培養室,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開始萌發,在20~25℃室溫下生長約40~50天即可滿袋。9月中旬接種,大部分10月底發透菌絲,叫全期發菌。以后接種由于溫度低,發菌半袋后便邊爬料邊出菇,叫做半期發菌出菇。
(6)出菇管理袋栽金針菇的栽培方式多種多樣,
歸納起來有五種:
①滿袋裝料,套袋出菇。
②滿袋裝料,套袋倒臥出菇。
③半袋裝料,蓋紙站立出菇。
④半袋裝料,披膜倒臥出菇。
⑤中間裝料,倒臥兩頭披膜出菇。
全期發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為解開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風保濕催蕾→掀膜通風1天→披膜促柄伸長→采收→搔菌灌水→保溫保濕催蕾。管理***同前,直至收獲4茬菇。
半期發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內,菌絲發滿半袋后,兩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時應及時按全期發菌的管理***將菌袋移入栽培場。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來在生產中探索出的新技術,采用這項技術可提高場地利用率,提高產量,提高金針菇質量。
具體***是將兩端袋口解開,將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據袋的長短決定一端解口或兩端解口,一端解口擺放***是將兩個袋底部相對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為宜,長度不限。在出菇場內地面及四周噴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蓋菌袋。此法保溫保濕良好,后期又可積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長。
②保濕通風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內小氣候,空氣相對濕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風30分鐘,約7~10天可相繼出菇,出菇后可適當加大通風,保證濕度,但不可把水灑到菇體上。③掀膜通風抑制。當柄長到3~5厘米時要進行降濕降溫抑制。具體措施為停止向地面灑水,掀去塑料膜,通風換氣,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長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優質菇。抑制完成后,進入柄伸長階段,要培養柄長、色白、蓋小的優質金針菇,必須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這四因素之間的關系。
A.溫度:控制在6~8℃。
B.濕度:空氣相對濕度85%~90%。
C.光照:極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變,否則子實體散亂。
D.二氧化碳:濃度達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長,超過1%抑制菌蓋發育,達到3%抑制菌
蓋生長而不抑制菌柄生長,達到5%就不會形成子實體。通過控制通風量維持高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溫度在10~15℃條件下,進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從3厘米長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長到15~20厘米,這時可根據加工鮮銷標準適時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進行搔菌,即用鐵絲鉤將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約0.5厘米左右,并將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應往袋內灌水,可將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時后將水倒出,然后再進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況下,金針菇種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轉化率可達80%~120%。
金針菇栽培技術網上可以找到,金針菇栽培技術,誰要是查到網上有很多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也公訴我啊。哪里有更好的金針菇栽培技術究竟哪里有金針菇栽培技術。
我很著急的金針菇栽培技術可我就是查不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對于金針菇栽培技術一點也不了解,你們金針菇栽培技術可一定告訴我啊。我要是能知道金針菇栽培技術該多好啊。如果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也告訴我金針菇栽培技術。
金針菇: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針菇,是指將培養料通過常壓或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菌的栽培***。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齊,產量高。
(1)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
金針菇屬于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范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范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于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并出現畸形菇。
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后,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發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產金針菇。
(2)栽培場所
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干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墻,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3)原料配比
①棉籽殼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面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干凈、無霉變。
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并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4)裝袋滅菌
選用寬15~17厘米、長33厘米的塑料袋一頭出菇,或15~17厘米寬、55厘米長的塑料袋兩頭出菇。裝袋時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后兩端用細繩扎成活結。按常規***高壓或常壓滅菌。
(5)接種培菌
滅菌好的塑料袋,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行接種。接種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進行滅菌30分鐘。接種時嚴格操作規程,兩端接種,一般每瓶種(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種后及時將袋移入培養室,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開始萌發,在20~25℃室溫下生長約40~50天即可滿袋。9月中旬接種,大部分10月底發透菌絲,叫全期發菌。以后接種由于溫度低,發菌半袋后便邊爬料邊出菇,叫做半期發菌出菇。
(6)出菇管理袋栽金針菇的栽培方式多種多樣,
歸納起來有五種:
①滿袋裝料,套袋出菇。
②滿袋裝料,套袋倒臥出菇。
③半袋裝料,蓋紙站立出菇。
④半袋裝料,披膜倒臥出菇。
⑤中間裝料,倒臥兩頭披膜出菇。
全期發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為解開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風保濕催蕾→掀膜通風1天→披膜促柄伸長→采收→搔菌灌水→保溫保濕催蕾。管理***同前,直至收獲4茬菇。
半期發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內,菌絲發滿半袋后,兩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時應及時按全期發菌的管理***將菌袋移入栽培場。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來在生產中探索出的新技術,采用這項技術可提高場地利用率,提高產量,提高金針菇質量。
具體***是將兩端袋口解開,將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據袋的長短決定一端解口或兩端解口,一端解口擺放***是將兩個袋底部相對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為宜,長度不限。在出菇場內地面及四周噴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蓋菌袋。此法保溫保濕良好,后期又可積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長。
②保濕通風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內小氣候,空氣相對濕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風30分鐘,約7~10天可相繼出菇,出菇后可適當加大通風,保證濕度,但不可把水灑到菇體上。③掀膜通風抑制。當柄長到3~5厘米時要進行降濕降溫抑制。具體措施為停止向地面灑水,掀去塑料膜,通風換氣,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長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優質菇。抑制完成后,進入柄伸長階段,要培養柄長、色白、蓋小的優質金針菇,必須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這四因素之間的關系。
A.溫度:控制在6~8℃。
B.濕度:空氣相對濕度85%~90%。
C.光照:極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變,否則子實體散亂。
D.二氧化碳:濃度達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長,超過1%抑制菌蓋發育,達到3%抑制菌
蓋生長而不抑制菌柄生長,達到5%就不會形成子實體。通過控制通風量維持高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溫度在10~15℃條件下,進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從3厘米長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長到15~20厘米,這時可根據加工鮮銷標準適時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進行搔菌,即用鐵絲鉤將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約0.5厘米左右,并將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應往袋內灌水,可將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時后將水倒出,然后再進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況下,金針菇種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轉化率可達80%~120%。
金針菇栽培技術網上可以找到,金針菇栽培技術,誰要是查到網上有很多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也公訴我啊。哪里有更好的金針菇栽培技術究竟哪里有金針菇栽培技術。
我很著急的金針菇栽培技術可我就是查不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對于金針菇栽培技術一點也不了解,你們金針菇栽培技術可一定告訴我啊。我要是能知道金針菇栽培技術該多好啊。如果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也告訴我金針菇栽培技術。
金針菇美味該怎么種植呢
?
首先培料的***。取棉籽殼83%、麥麩15%、石膏1%、磷酸二氫鉀0.2%、***鎂0.25%、多菌靈0.55%,混合均勻后按照1:1.3的料水比加水拌勻,即成培養料。然后將培養料裝入廣口瓶袋中,裝填好后,將瓶、袋口封緊,放入常溫鍋中消毒,在高溫下蒸煮8~11小時。
其次,科學栽培。待徹底冷卻后,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的酒精燈火焰下,用接種鏟把菌種塊從菌種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內,然后放入培養室進行菌絲培養。培養室溫度必須控制在23℃~26℃,嚴禁低溫下拉長培養期,以避免菌絲沒發滿就出菇,影響產量和質量。當菌絲長滿后應及時搬入菇場,打開瓶、袋進行搔菌,***出菇。當菌蕾形成后就要搞好再生管理,以促使菇蕾密度增大,然后套袋,以利于金針菇的生長。
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又稱構菌、樸菇、冬菇、樸菰、凍菌、金菇、智力菇等,因其菌柄細長,似金針菜,故稱金針菇。
金針菇栽培***有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兩種,其種植和管理***為:
一、熟料栽培:熟料栽培金針菇,是指將培養料通過常壓或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菌的栽培***。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齊,產量高。
(1)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
金針菇屬于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范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范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于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并出現畸形菇。
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后,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發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產金針菇。
(2)栽培場所
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干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墻,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3)原料配比
①棉籽殼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面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干凈、無霉變。
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并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4)裝袋滅菌
選用寬15~17厘米、長33厘米的塑料袋一頭出菇,或15~17厘米寬、55厘米長的塑料袋兩頭出菇。裝袋時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后兩端用細繩扎成活結。按常規***高壓或常壓滅菌。
(5)接種培菌
滅菌好的塑料袋,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行接種。接種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進行滅菌30分鐘。接種時嚴格操作規程,兩端接種,一般每瓶種(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種后及時將袋移入培養室,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開始萌發,在20~25℃室溫下生長約40~50天即可滿袋。9月中旬接種,大部分10月底發透菌絲,叫全期發菌。以后接種由于溫度低,發菌半袋后便邊爬料邊出菇,叫做半期發菌出菇。
(6)出菇管理
袋栽金針菇的栽培方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五種:
①滿袋裝料,套袋出菇。
②滿袋裝料,套袋倒臥出菇。
③半袋裝料,蓋紙站立出菇。
④半袋裝料,披膜倒臥出菇。
⑤中間裝料,倒臥兩頭披膜出菇。
全期發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為解開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風保濕催蕾→掀膜通風1天→披膜促柄伸長→采收→搔菌灌水→保溫保濕催蕾。管理***同前,直至收獲4茬菇。
半期發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內,菌絲發滿半袋后,兩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時應及時按全期發菌的管理***將菌袋移入栽培場。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來在生產中探索出的新技術,采用這項技術可提高場地利用率,提高產量,提高金針菇質量。
具體***是將兩端袋口解開,將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據袋的長短決定一端解口或兩端解口,一端解口擺放***是將兩個袋底部相對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為宜,長度不限。在出菇場內地面及四周噴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蓋菌袋。此法保溫保濕良好,后期又可積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長。
②保濕通風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內小氣候,空氣相對濕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風30分鐘,約7~10天可相繼出菇,出菇后可適當加大通風,保證濕度,但不可把水灑到菇體上。
③掀膜通風抑制。當柄長到3~5厘米時要進行降濕降溫抑制。具體措施為停止向地面灑水,掀去塑料膜,通風換氣,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長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優質菇。抑制完成后,進入柄伸長階段,要培養柄長、色白、蓋小的優質金針菇,必須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這四因素之間的關系。
A.溫度:控制在6~8℃。
B.濕度:空氣相對濕度85%~90%。
C.光照:極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變,否則子實體散亂。
D.二氧化碳:濃度達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長,超過1%抑制菌蓋發育,達到3%抑制菌蓋生長而不抑制菌柄生長,達到5%就不會形成子實體。通過控制通風量維持高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溫度在10~15℃條件下,進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從3厘米長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長到15~20厘米,這時可根據加工鮮銷標準適時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進行搔菌,即用鐵絲鉤將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約0.5厘米左右,并將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應往袋內灌水,可將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時后將水倒出,然后再進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況下,金針菇種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轉化率可達80%~120%。
二、生料栽培:金針菇生料栽培的關鍵是控制好溫度,嚴防雜菌污染,而控制好溫度主要是掌握好栽培季節。生料栽培播種時間不宜過早,氣溫穩定在15℃左右為適宜的播種期,河南地區以11月份栽培為最適宜期。
(1)菌床***
菌床上先鋪上用0.2%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過的塑料膜,塑料膜要比菌床寬2.5倍,薄膜上先撒少許菌種,再鋪上一半的料,料面上再撒一層菌種。菌種分布是中下層少,四周及表層多,菌種量占投料總量的10%~15%,床料厚5~8厘米,播種后將床面稍壓實,再用塑料膜覆蓋料面,以利保溫保濕。生料栽培金針菇原料最好選擇棉籽殼,在拌料時加入0.1%的50%多菌靈,加水量不可過大,一般含水量要求60%~65%。
(2)發菌管理
播種后在10℃溫度下,約15天菌絲長滿料面并向深層發展。若播種10天后,發現個別地方菌種不萌發,可掀起薄膜10~15分鐘。發菌40天左右,菌絲可基本發透料。當床料菌絲發透后,每天揭膜通風10~20分鐘,當菌床表面呈白色并有琥珀色液滴出現時,將塑料膜撐高20厘米,上面鋪放報紙,每天在報紙上噴霧保濕,霧粒要細、少、勻、勤,維持報紙濕潤,不可直接噴霧在菇床上,否則易引起爛菇。子實體不同發育階段要求不同的空氣相對濕度,當菌柄長達2厘米時,膜內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0%,當菌柄長達10厘米時,減少噴水次數,使菇床小區空間空氣相對濕度降至80%~85%。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氣量,待菇長至12~15厘米時,及時采收,并清理料面,干燥1天后,再補足水分,蓋上薄膜,保溫保濕,促使二茬菇形成。采菇后,管理***同前,共采菇3~4茬。
栽培季節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金針菇屬于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范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范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于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并出現畸形菇。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后,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發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產金針菇。
栽培場所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干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墻,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原料配比①棉籽殼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面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干凈、無霉變。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并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裝袋滅菌選用寬15~17厘米、長33厘米的塑料袋一頭出菇,或15~17厘米寬、55厘米長的塑料袋兩頭出菇。裝袋時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后兩端用細繩扎成活結。按常規***高壓或常壓滅菌。
接種培菌滅菌好的塑料袋,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行接種。接種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進行滅菌30分鐘。接種時嚴格操作規程,兩端接種,一般每瓶種(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種后及時將袋移入培養室,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開始萌發,在20~25℃室溫下生長約40~50天即可滿袋。9月中旬接種,大部分10月底發透菌絲,叫全期發菌。以后接種由于溫度低,發菌半袋后便邊爬料邊出菇,叫做半期發菌出菇。
出菇管理袋栽金針菇的栽培方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五種:①滿袋裝料,套袋出菇。②滿袋裝料,套袋倒臥出菇。③半袋裝料,蓋紙站立出菇。④半袋裝料,披膜倒臥出菇。⑤中間裝料,倒臥兩頭披膜出菇。全期發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為解開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風保濕催蕾→掀膜通風1天→披膜促柄伸長→采收→搔菌灌水→保溫保濕催蕾。
管理***同前,直至收獲4茬菇。半期發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內,菌絲發滿半袋后,兩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時應及時按全期發菌的管理***將菌袋移入栽培場。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來在生產中探索出的新技術,采用這項技術可提高場地利用率,提高產量,提高金針菇質量。具體***是將兩端袋口解開,將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據袋的長短決定一端解口或兩端解口,一端解口擺放***是將兩個袋底部相對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為宜,長度不限。在出菇場內地面及四周噴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蓋菌袋。此法保溫保濕良好,后期又可積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長。
②保濕通風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內小氣候,空氣相對濕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風30分鐘,約7~10天可相繼出菇,出菇后可適當加大通風,保證濕度,但不可把水灑到菇體上。
③掀膜通風抑制。當柄長到3~5厘米時要進行降濕降溫抑制。具體措施為停止向地面灑水,掀去塑料膜,通風換氣,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長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優質菇。抑制完成后,進入柄伸長階段,要培養柄長、色白、蓋小的優質金針菇,必須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這四因素之間的關系。A.溫度:控制在6~8℃。B.濕度:空氣相對濕度85%~90%。C.光照:極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變,否則子實體散亂。D.二氧化碳:濃度達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長,超過1%抑制菌蓋發育,達到3%抑制菌蓋生長而不抑制菌柄生長,達到5%就不會形成子實體。通過控制通風量維持高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溫度在10~15℃條件下,進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從3厘米長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長到15~20厘米,這時可根據加工鮮銷標準適時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進行搔菌,即用鐵絲鉤將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約0.5厘米左右,并將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應往袋內灌水,可將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時后將水倒出,然后再進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況下,金針菇種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轉化率可達80%~120%。
種植金針菇前先配制養料,拌料后進行接種,并做好除菌的工作,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促進出菇。
1、養料配制.
由于金針菇它是由一種菌絲體發育而來的,所以在種植前我們需要配置好培育這種菌絲體的養料,通常我們主要是以棉籽殼為主,其次就是適量的加入麥麩、石膏、木屑以及玉米芯等材料,然后將這些材料堆放在消毒之后的地上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每天至少要攪拌三次,三天之后就可以進行裝料。
2、接種管理.
首先我們需要將裝好的養料放在高溫或高壓下進行消毒殺菌,然后再將養料放進接種室,并且將養料均勻的鋪在接種床上,通常是按照五到八厘米的厚度進行鋪放,再給養料進行降溫,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最后就是將菌種均勻的接入培養料中進行培養。其中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在接種的時候,接種的人員以及一切器具等均瑤進行消毒,這樣才不會影響金針菇接種的成功率。
3、除菌管理.
出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對出菌室內的溫度、水分、通透性以及其他菌類的管理。首先我們要將室內的溫度調控到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然后隨著菌絲的生長,會使室內的溫度變高,要適量的將溫度調低兩三度,一般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完全出菌成功,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還需要將養料中的其他菌種清理出去,以免影響到金針菌絲的生長。
4、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其實也就是菌絲基本上已經發育完成,這時我們就能看到菌絲的實體了,所以我們要將表層比較老的菌種刮掉,這樣才能促進菌種的生長,其次就是室內的溫度要在此降低,保持在十到十五度左右,空氣中的濕度至少要達到百分之九十一二,同時要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這樣長出來的金針菇才會更加的鮮嫩,口感更好。
5、適時的采收
金針菇很容易變老的,所以我們要及時的將成熟的金針菇采收,一般情況下是在金針菇長到十二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時候就要進行采收,采收的時候我們要輕輕的握住金針菇的菌柄,然后慢慢的搖動,左后將金針菇***,然后按照同樣的***進行出菌管理以及出菇管理,這樣就可以很快的有進入第二批采收。
好了,告訴你如何提高金針菇產量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金針菇畝產量、告訴你如何提高金針菇產量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