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寒食節的風俗是什么,以及寒食節還有什么風俗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寒食節的風俗有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的概括
寒食文化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
從唐代宮中寒食節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變為今天的旅游黃金周,由寒食禁火,演變為今天的護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變為今天的全民植樹造林,由蹴鞠,演變為今天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意義可謂深遠,不可低估。
寒食節節日風俗:
1、冷食
在寒食節這天是不能生火的,此時大家要提前準備好熟食、冷食,如涼粉、寒食面、寒食粥、涼糕、艾團、青精飯、棗餅、春茶、春酒等。
2、拜祖
寒食節祭祖,在南北朝前一直被視為“野祭”,不過到了唐代時,寒食被設立為掃墓日,就此皇家、民間都會在這天掃墓祭祖、燒紙,后來更是和清明祭祖形成同等概念。
3、插柳
寒食節前后柳樹已迎來了發芽,因此大家也會在這天出門折柳、玩弄,希望能夠辟邪帶來好運。
4、蕩秋千
傳聞,古人在寒食節這天會舉行蕩秋千活動,為的是讓介子推靈魂跟著秋千一起上天。不過后來,秋千成為宮廷女子最喜歡的游樂項目,并傳到民間,成為一種民俗。
5、凈腸
寒食節之時野菜已遍布漫山遍野,此時人們也會去野外采摘野菜,增強體質調節情緒。采摘的野菜帶回家后,也會進行烹飪,以“凈腸”養肝。
寒食節來歷:
史記記載,春秋時期的介子推幫助晉國公子稱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之后,陪母親隱居深山。晉文公為了讓他出山佐政,放火燒山,結果火焚而死,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特別將此日定位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稱寒食節。
寒食節的風俗:
1、禁火:在寒食節的這一天禁止“火”的出現,包括煙火、生火做飯的火。
2、吃寒食:寒食節吃寒食真的很應景,這是為了紀念古人介子推。寒食即指冷的熟食,由于這一天不能生火,所以人們要提前一天準備熟食備好。
3、祭拜祖先:寒食節緬懷和祭拜祖先是最重要的風俗,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帶著酒、香燭等物品到祖先墳頭上香跪拜。
4、戶外活動:寒食節也是適合出門郊游的節日,這一天踏青、蕩秋千、插柳、拔河等戶外活動都是我國古人那流傳下來的,非常值得紀念和傳承。
寒食節的意義
寒食節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流傳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從寒食節的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介之推的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以及功成身退不求利益的奉獻精神,這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至今也適用值得大家學習,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寒食節
寒食節的風俗有:禁煙火、吃冷食、祭掃、踏青、插柳、秋千、蹴鞠、詠詩等。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禁煙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后詩人煮茶的行為。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吃冷食
寒食節禁煙火,所以飲食以冷食為主,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祭掃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后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踏青
踏青,也叫踏春,盛興于唐宋。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們結伴到郊外去踏青。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晉書》記載,每逢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
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征之物,原為懷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
秋千
秋千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蹴鞠
據史書記載《文獻通考》:“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說的就是蹴鞠,蹴球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到唐宋時期最為繁榮。
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余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余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