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教育部日前以所用教科書含有“煽動反對以色列及以色列國防軍內容”為由,吊銷位于東耶路撒冷6所巴勒斯坦學校的永久執照,引發巴方強烈不滿。專家指出,巴以教科書爭端反映了雙方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不同立場,可能給巴以和解之路制造更多困難。
教科書內容引發爭議
《耶路撒冷郵報》稱,涉事學校所用教科書在講述巴以沖突時,有“以軍驅逐和殺戮巴勒斯坦平民、襲擊巴方醫務人員”等表述。以色列教育部表示,這些學校只有在刪除教科書中相關內容后,才能重新獲得永久執照。
據巴勒斯坦當地媒體報道,巴勒斯坦外交部和教育部譴責以色列的決定,并呼吁國際社會進行干預。巴教育部此前曾警告稱,在東耶路撒冷接受以色列課程的學校“正在威脅民族認同”。
巴以雙方多次就教科書問題發生摩擦。《以色列時報》報道稱,以色列有機構指責巴方編寫的教科書長期包含針對以色列和仇恨猶太人的言論。而巴方持續否認該指控,并拒絕刪除相關內容。去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在聯合國的一次演講中為己方教科書辯護,稱內容只是表達了巴勒斯坦民族敘事。
歷史現實矛盾重重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資助的一家學術機構2013年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68本教科書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雙方教科書中均包含煽動暴力的內容,甚至否認對方的存在和歷史。研究人員稱,雙方通過教科書向本地年輕人灌輸持續百年的領土爭端思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姚惠娜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巴以雙方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認知長期存在分歧。在歷史問題方面,雙方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貝爾福宣言》、英國殖民統治、歷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等的表述和定性截然不同。在現實問題方面,雙方對巴勒斯坦領土范圍、“巴勒斯坦人”概念內涵及耶路撒冷地位等問題的立場也截然相左。歷史和現實問題復雜交織,導致巴以矛盾重重。
“以色列的歷史教科書大量強調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作為追求民族生存權的運動,無視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利,很少直接使用‘巴勒斯坦人’這一表達方式,只泛稱為‘***人’,并把他們與恐怖主義和混亂狀態聯系起來。而巴勒斯坦人則將猶太復國主義視為他們至今遭受的所有災難的根源,認為猶太復國主義、英國殖民統治、《貝爾福宣言》共同導致了巴勒斯坦民族災難的產生。”姚惠娜說,“巴以教科書的一大難題是,如何做到公正地敘述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歷史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仇恨思想可能危害巴以和平,使雙方和解之路更加困難。”
巴以和解是問題核心
當前,巴以沖突仍在持續。今年5月29日,數萬名以色列民眾舉行“耶路撒冷日”***,紀念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奪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權。***引發巴勒斯坦***者與以色列軍警沖突,造成約200名巴勒斯坦人受傷。
姚惠娜表示,巴以簽署的《奧斯陸協議》強調,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必須避免煽動恐怖和暴力。同時,《奧斯陸協議》也強***育倫理的重要性,并把教育專家視為和平與幸福的守護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規定,學校教育應促進對他者的寬容、理解和尊重,擺脫刻板印象和偏見,避免仇恨。因此,巴以雙方都應使自己的教科書符合相關協議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促使教育體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避免激起仇視和沖突,消除不利于和平發展的因素。
“巴以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認識與中東和平進程密切相關,教科書問題的解決取決于中東和平進程的發展。只有巴以真正達成和解,教科書爭端的解決才有望迎來轉機。”姚惠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