曱甴是漢語詞語,讀作yuēyóu,多用于粵語廣東話白話等,“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也有形容陰險惡毒之人,該詞寫法始見于民國時期的上海話小說文學中。
“曱甴”在吳語、閩南語、粵語和客家話中均有使用,但發音、意義卻不盡相同。
粵語里常用的對“蟑螂”的稱呼就寫作“曱甴”,這兩個字普通話讀音是yuēyóu。而粵語里的發音卻大相徑庭,作(gadzad),在拼音輸入法里“曱甴”是采用普通話讀音(yuēyóu)。而微軟全拼音輸入法卻是用粵語拼音(gadzad)輸入。
“曱甴”釋義
粵語
粵拼:gaat6zaat6
曱甴就是蟑螂的意思。
這兩個字是廣州蟑螂的粵語寫法,普通話最接近的讀音是“嘎砸”。“曱”是“甲”從“日”的中間一橫往下豎,國際音標是kat22。“甴”是“由”從“日”的中間一橫往上豎(當然寫的時候要往下豎,只是不要超過“日”的中間一橫,國際音標是tsat35。
吳語
吳拼:tshoq7khaq7(音同“促掐”)
吳語詞匯,多形容為人陰險惡毒,令人憎惡。該詞寫法始見于民國時期的上海話小說文學中。也可寫成“曱甴”。
閩南語
閩南語:ga1zuah8
義同”蟑螂“。
福州話
福州話:曱甴(音:gǎlà)
義同"蟑螂"
客家話
[寶安腔]gat7zat7
潮州話
潮拼:ga1zuah8
義同”蟑螂“。
“曱甴”字音字義
曱
拼音:yuēzhá
注音:
釋義:古同“扎”。
甴
拼音:yóu
注音:ㄩㄝˉ
釋義: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