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讀作,bìn。釋義:鬢角,臉頰雙方鄰近耳朵前方的場合;也指這個部位所長的頭發:兩~黛色。常用組詞有云鬟、發鬢。宋代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和唐代李白的《登高》有記錄。
相關鬢的詩詞
1、許慎《說文》:鬢,頰發也。
2、《國語·晉語》:鬢鬢美鬢長大則賢。
3、《釋名》:連發曰鬢。
4、白居易《賣炭翁》:兩鬢黛色十指黑。
5、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云鬟改,夜吟應覺月色寒。
6、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酒酣胸膽尚揭幕,鬢微霜,又何妨?
7、李白《登高》:繁重苦恨繁霜鬢,坎坷新停濁羽觴。
8、白居易《長恨歌》:云鬟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9、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年老回,土話無改鬢毛衰。
10、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耗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