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全球共有幾種海龜嗎?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海龜隸屬于爬行綱,龜鱉目,曲頸龜亞目,全球現存種類2科5屬7種,分為海龜科和棱皮龜科。
*圖源自國家地理中文網
它們最早出現于距今1億年前的白堊紀,是爬行動物上陸地后又返回海洋生活的實例。
它們經歷了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滅絕恐龍,200萬年前的海洋生物滅絕大爆發,時至今日,卻由于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化、海洋環境污染、人類的利用以及誤捕等威脅,均有滅絕的風險。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保護它們吧!
“海龜之王”棱皮龜因背甲具有5-7條明顯的縱脊棱,故又名七棱龜,是所有海龜中唯一不具盾片的種類。棱皮龜體型非常大,重達150~250千克,是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被稱為“海龜之王”。
棱皮龜雜食性,主要以魚、蝦、蟹、烏賊、螺、蛤、海星、海參、海蜇和海藻等為食,甚至包括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它的嘴里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后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
但是棱皮龜的視力不好,它們常常把海面漂浮的塑料袋或者其它垃圾當作水母食用,造成腸道阻塞而死亡。
脂肪是綠色的綠海龜幼年綠海龜是肉食動物,但絕大多數成年綠海龜則是素食主義者,主食為海草與大型海藻。由于食物中的綠***素在體內脂肪逐漸積累,導致脂肪變綠,這也是綠海龜為什么明明背甲是棕紅色,腹甲是白色或黃白色,卻叫綠海龜的原因。
綠海龜是用肺來進行呼吸的,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將頭伸出海面來呼吸,但在沒有外在壓力或睡覺時,綠海龜可以在水里呆幾個小時,因為它還有一種具特異呼吸功能的肛囊,可從海水中攝取氧氣。
在感覺興奮或受到外界壓力的時候,則不能長時間使用肛囊,所以很多綠海龜由于被漁網纏繞,無法浮出水面獲取氧氣,最終窒息而亡。
澳大利亞特有的平背龜平背龜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海龜,在海龜中只有平背龜的幼龜生活在沿海水域而不游入大洋。其明顯特點是背甲較其他硬殼海龜薄且光滑(據說人的指甲都可以刮破它)。
由于平背龜的活動范圍不會遠離海岸,分布范圍小,因此受人類的影響較其他的海龜更大。目前面臨的威脅,如棲息地的破壞、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撿拾龜卵、污染和氣候變化。
紅色外殼的蠵(xi)龜蠵龜又稱為紅海龜、赤蠵龜、靈龜等。它是僧帽水母的天敵,對毒液有天生的免疫力。雖然有時候蠵龜的眼睛會被觸手蜇得腫脹起來,但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受傷中毒的部位便可以痊愈。
蠵龜一度被作為中藥材進行研究,被大肆圍捕,以及蠵龜自身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性成熟,導致了蠵龜數量急劇減少。
海龜中體型最小的麗龜麗龜又稱為太平洋麗龜、欖蠵龜等。頭、四肢及體背為暗橄欖綠色,腹甲呈淡橘黃色,外觀像一顆大橄欖,是現存七種海龜中體型最小的,也是現存種群數量最大的海龜。
麗龜習慣于在白天集體上岸產卵,一次可能多達百只以上規模,場面相當壯觀。此習性造成盜獵者往往肆無忌憚地殘殺麗龜,致使現在已經很難再見到這樣的場景了。
極度瀕危的肯氏龜肯氏龜又名大西洋麗龜,體型較小。幼年龜是黑灰色的,隨著身體的逐漸成熟,肯氏龜的身體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成年個體的胸甲一般是黃綠色或白色的,而背殼則是灰綠色。
成年肯氏龜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淺水近岸水域,喜歡溫暖。起初,人為捕殺是肯氏龜數量迅速減少的主要原因,現今則是棲息地喪失和海洋污染。
顏值最高的海龜玳瑁玳瑁,別名瑇瑁、鷹嘴海龜、十三鱗等,最明顯的特點是其上顎鉤曲尖銳如鷹喙般,以及背甲尾部帶有鋸齒的緣盾。
*圖源自《環境與生活》雜志
玳瑁的椎盾和肋盾加起來共有13塊盾片,構成了背甲的主體部分,質地晶瑩、花紋美麗、色澤明亮,且玳瑁本身有“吉祥長壽、辟邪納福”的美好寓意,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高檔飾品、工藝品的重要選擇,又因其制品價格昂貴,玳瑁也被稱作“海洋軟黃金”。
*圖源自《環境與生活》雜志
但正因此,玳瑁遭到人們趨之若鶩的追捧與過度捕殺,自1996年起便被列為極危物種。
部分圖源自網絡,聯系侵刪,感謝!
-END-
編輯|三水
審稿|陳Qiao
總策劃|郝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