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球鞋盤點時刻了。又是錯峰更新的無名小UP了。
大家應該已經看過很多的球鞋排行榜了。俗話說的好,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僅供參考!!!
一定是我們自己穿過的球鞋,市售時間在2021.1.1-2021.12.31之間的球鞋,去年進入過榜單的不在范圍之內,一切的評選都是基于我們自己的體驗,只代表我們自己的觀點。
除此之外我們本次將球鞋按照當二級市場價格做一個劃分。分別為:100-400檔;400-900檔;900+三個檔位以及本年度最具創新獎。畢竟不看價格說鞋就是純粹的耍流氓。(所有球鞋僅出現一次)
年度最具創新獎TOP
這是一個只看綜合產品創新程度不考慮實戰體驗、實戰提升以及適應人群的獎項,也是一個足夠證明國產品牌崛起的獎項。
TOP1:WOW9infinity
鞋墊全掌?輕彈(低配?),基底李寧云搭載前后分離?輕彈科技,加入PEBAX承托盤組合全掌碳板。采用弜創新結構升級放大?輕彈的性能。同時鞋面使用彈性BOA材料,在通過大面積的TPU以及碳纖的運用,加上鞋頭上翹超過50mm的設計。無疑不是在秀肌肉。
無論多少人覺得這雙鞋不適合實戰,或者覺得只是一個概念產品。但實際上只要看過官方宣傳片的都知道,這雙鞋是用打實戰作為推廣點的。所以無論有多少實戰缺陷和硬傷都得受著,洗WOW9無限是概念鞋的建議自己去看看官方宣傳資料。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這雙鞋就是今年在性能設計和提升運動表現上最不一樣甚至最極致的鞋,雖然它真的不適合大部分人去打球。
TOP2:AG2/AG2-X
從未有過的XX-KELETON結構從曝光就令人期待滿滿,無論是猜想的蹺蹺板形式也好還是實際起到的穩定壓縮提升回彈的作用也好。在AG2身上表現出來的體驗不明顯也好,還是AG2-X上的再度升級。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這樣一個不一樣的想法和創意代表了國產品牌想要做好實戰鞋的決心以及普及給大眾的態度。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但是體驗的好壞都不能掩蓋創新本身的出發點。期待再接再厲。
TOP3:KT7
看起來創新不大的KT7實際上給出了一個關于中底材料緩震組合上最完美的答案。氮科技+SmartSAM。兼顧完美回彈和緩震。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全掌氮科技擁有現如今材料緩震中底的天花板數據(82.6%),不用懷疑氮科技就是現在最強的科技。而安踏依舊帶著良心二字把氮科技說的明明白白,不會掛羊頭賣狗肉的更換原材料。萬物皆可氮,回彈皆可調,材料皆可說,用了什么,性能多少跟消費者坦白的清清楚楚絕無隱瞞。除此之外在后跟位置增加SmartSAM材料本身就是防彈級別的抗沖擊材料。這套中底邏輯便是安踏今年給出的完美答案。
而兩側大面積的尼龍TPU穩定片也是針對當下傷病及大體重朋友最好的回復,出色的腳感以及無與倫比的穩定性。
TOP4:AJ36
今年的球鞋春晚實話實說不好看,但是今年的球鞋春晚實話實說又很好看。
作為球鞋營銷鼻祖的耐克,今年堪稱躺平的一年,但是也帶來了實戰性能優秀的鞋。唯獨AJ36身上帶來了創新。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極致包裹極致回彈助推后可以提升運動表現的中底以及更加極致的腳感,除了這些耐克系球鞋常規操作之外就是這個Leno-Weave的鞋面材質,極致的輕量化同時帶來了體感上的強支撐同時完成極致輕量化。在當國產品牌內卷中底科技的時候,耐克則走上了鞋面升級的道路。
TOP5:一模雙密
匹克今年算是大放異彩的一年,但是與其說球鞋真不如說說匹克的中底科技革新。
一模雙密的工藝實現了保證貼地回彈緩震的同時還擁有足夠高的緩震性能,并且有著非常好的力傳導。而這對于匹克這樣自稱為運動科技公司的品牌來說,圍繞大眾做出更適合的中底科技已經算是交出一份非常優秀的答卷了。
全年回顧
縱觀這一年,疫情以及某些事件對于國產品牌來說是機會的一年。拿出自家的特色以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先來總結國際品牌的一年:對于NIKE來說屬于提升但躺平的一年,當然Nike給出了一個新的球鞋思路:鞋面材料。
對于阿迪來說除了利拉德8之外真的全線躺平。永遠的平庸不出錯也不出彩。
而像亞瑟士依舊秉持老樣子,做一個內場打球的水桶實戰鞋,以及多種可選的鞋楦,樸實無華。
而伴隨卡子哥報銷的NB好像已經被人們淡忘了。
而伴隨卡子哥報銷的NB好像已經被人們淡忘了。
至于PUMA除了又帥又能打之外,NitroFoam的氮氣超臨界科技以及三球的崛起則給國際品牌中增加了一分驚喜。
反觀國內品牌內卷的一年,真的是驚喜滿滿。
李寧還是那個李寧,從13?到14?到馭帥15。營銷還是那個營銷,***還是那個***,國外沒人買的打折到國內見不到折扣,當然還有超越國際品牌的顏值設計。而在WOW9infinity上曝光TPEE?之后不得不說的高低配?的事情至今也沒有給用戶一個答案。姑且不說13?和14?完美延續了阿迪CE16和CE17的邏輯,看不到15?大家應該也都知道點什么了。而全城10的?輕彈更是使用了安踏氮科技用到脂肪族E-TPU。
三年了,三年了,你知道我這三年是怎么過的嗎?還產能還不足嗎?那么這次全城10咱們能不能也學學安踏的樣子半價跟中國人交個朋友?說完這話估計又有人噴了。也是,畢竟現在倒賣李寧可比倒賣耐克賺錢多了,你們說對嗎?
安踏,今年好評如潮的一年。我把踏子當哥們,踏子把我當親爹已經流傳甚遠。而越級能打的產品力搭配瘋狂的折扣,最令人擔心的事是什么時候安踏能讓消費者說一句設計牛逼?我覺得大碼以及質感和顏值設計是安踏成為世界第一的最后一把東風了。
匹克,一個運動科技公司。層出不窮的中底科技革新,修正的尺碼以及同步研發的鞋楦。再配合匹克與消費者共創貼近生活的態度,科技+圍繞用戶需求是匹克的核心,那么下一步就是好的設計。
361單說籃球其實還蠻慘的,產品矩陣規劃的不錯,一代顏值巔峰讓很多人忽略了實戰性能的平庸。導致二代顏值不足后XX-KELETON不能直接提升實戰性能,AG2不夠驚艷然后口碑下滑。有創新是好事,折扣交朋友,明年再接再勵吧。
特步算是提升非常大的一年,但是路還有點長。中底科技有了,設計有了,下面應該是更多的產品線來解決鞋楦適配的問題了。林書豪也上場打球了,還有那位AG1的設計師第一款全面負責的產品我們真的也可以期待一下。
中喬就真的只有一句話了:內卷之王。有了科技設計以及研發之后,大家關注的還是咱那個LOGO的事情。
準者只看產品真的驚喜滿滿,打球的人都懂的。
關于品牌的總結、吐槽以及期待說完了,下面進入大家更關心的部分:全位置榜單
WEN鞋評年度球鞋排行榜
全位置TOP榜
可以滿足所有位置、適配度廣的各性能都在6分以上的球鞋
WEN鞋評全位置TOP榜
900+檔位
(US9碼/不挑配色最低價)
TOP1:AsicsGelBurst25
(969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一雙實在說都沒有什么可以說的球鞋。371g,安全性拉滿,抗扭拉滿。包裹支撐都挑不出毛病的鞋。抓地也沒有問題。而且滾動感極為明顯。最無語的魔鬼魚這雙鞋又保持了前掌的貼地,還保持了緩震。簡簡單單的全掌Flytefoam后跟GEL緩震膠。要啥有啥還能提升運動表現。對了,何況它還有極致的輕量化。當然了沒有澎湃明顯的腳感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
缺點:腳感不澎湃,不耐磨。
如果你真的是打球,這雙鞋還是那句話:純實戰好鞋。而且適合所有人,只要你買得起。
TOP2:zoomgtcut
(1599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今年NIKE的頂配堆料實戰鞋。只要新出配色就得加錢購買,除了本身因為代工廠導致的貨量不大外,堆料到頭的科技,爆炸的腳感以及本身球鞋的顏值讓這雙鞋從低于原價飆升到超過原價,當然也少不了販子的炒作。
全掌zoomsrtoble加上后跟雙層Zoom再搭配全掌的React鞋墊以及鞋身上眾多TPU加持的穩定材料。讓這雙整個2021年都找不出太多實戰好鞋的Nike鞋里一枝獨秀。越穿越貼合腳型的REACT鞋墊以及無中底布的全掌氣墊在搭配足弓的斜插TPU彈射板。讓這雙鞋成為無數高階球手的實戰神器。
缺點:存在泄力、久穿足弓酸、鞋面對于部分腳型會卡腳、特別是高腳背和寬腳。
在不考慮球鞋本身因為衰減所產生的各種耐用性問題以及特殊事件等主觀影響下。Zoomgtcut依舊是這個價位里的TOP級,而且你的身體素質越強就越匹配你。多說一句,這雙鞋的性能并不值現在這樣的溢價。
TOP3:馭帥14?LOW橡膠底
(1012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14?LOW,我們測評之前就說過除了水晶底不防滑外沒有過于明顯缺點。更換了橡膠底的14?LOW肯定在這個價位里是排的上名的。同樣也是一雙需要一定身體素質才能完全駕馭的實戰鞋。
缺點:力線不正,重心高、場地感不足、整體偏韌彈導致緩震不足。
14?LOW在鞋面的包裹上是不如14?的,但是抓地的改善以及低幫確實也更符合更多人的喜愛所以把它放在了這里。
WEN鞋評全位置TOP榜
500-900檔位
TOP1:狂潮3PRO
(549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應該是這個價位里唯一一款性能拉滿并且可以提升運動表現的賽場級籃球鞋了。全掌填腹式氮科技加后跟Smartsam。異型全掌彈射碳纖維板。修改的鞋楦以及防側翻設計的調整可以規避防側翻斷裂。但是真的很需要身體素質。
缺點:場地感不佳、重量偏重、內長偏長。
極致的安全性和中底性能以及腳感,還有這個價位里無可比擬的中底性能以及耐磨屬性。當然,畢竟安踏內卷之王,五百還要什么自行車?
TOP2:KD14
(548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除了丑挑不出什么毛病的鞋。一雙堪稱中高端價位亂殺的鞋。要緩震有緩震,要回彈有回彈,407g的重量稍微弱了一點但是也算沒對手了。
缺點:丑、寬腳存在卡腳。中底泡棉衰減后會有泄力
緩震、回彈、抓地、安全性都在線,除了高腳背不好穿以及部分尺碼不合適頂腳外,確實沒什么問題了。
TOP3:澎湃大三角
(549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各方面性能都沒有問題,除了偏碼嚴重需要買小1-1.5碼外,價格打到500左右的澎湃大三角確實沒什么毛病。
缺點:偏碼、后跟腳感跟前方斷層、碳板存在斷裂可能。
全掌PEBA材料的超臨界澎湃科技是亮點,但是因為碳板還有鞋頭圍度的問題,對于瘦腳不太友好,但是這個價位里選擇還是很香的。畢竟可以體驗頂級緩震材料的中底科技了。
WEN鞋評全位置TOP榜
100-500檔位
TOP1:KT1PRO
(457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來到這個檔位那真的是內卷到極致,也是大多數人購買球鞋時候消費的區間。KT1PRO作為擁有填腹式氮氣科技的鞋款,是真的把PRO給做到PRO了。
缺點:建議更換鞋墊和鞋帶、穿著毛巾襪、外底防側翻材料較軟。
TOP2:毒牙PRO
(369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內卷之王,超臨界80%回彈的巭PRO,不到四百的價格以及無硬傷的球鞋功能設計。要不是因為KT1PRO價格在這個區間,可能它就是TOP1了。而且鞋雖好但是沒有安全硬傷,這個非常難得。
缺點:前掌鞋頭略空,鞋墊、鞋帶需要更換。
TOP3:態極大三角
(459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可以說是我今年穿過最好穿的一雙鞋了,依舊也是有著越級的表現的一雙鞋。中底一模雙密搭配雙層TPU抗扭,除此之外的TPU彈射板對于力量足的朋友也有很好的推進感覺。而且這雙鞋也符合我們說的又貼地又有緩震的屬性。
缺點:后跟較圓,重心過高,存在特殊情況下的不穩定
TOP4:Zion1
(328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居然會有這雙zion1。不考慮airstroble本身的鼓包問題。這雙zion1是今年NIKE鞋里為數不多的防側翻拉滿的鞋。全掌airstroble加上前掌小只zoom氣墊,不僅能提供很好的前掌反饋同時還能一定的緩震。
缺點:緩震極限不高、有耐用性問題
TOP5:狂潮3
(280元)
點擊圖片回顧測評↑↑↑
tpe中底、超級大的防側翻、輕質且高強度的鞋面。足弓的大碳板。這個價位里沒有硬傷的實戰好鞋就是它了吧。
缺點:動態足弓支撐弱、防側翻存在斷裂的風險、緩震整體極限不高。
以上榜單僅代表我們三個人的個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接下來還會為大家安排后衛TOP榜單以及內線TOP榜單。
求求三連了,實在是有點肝不動了。
上榜單僅代表我們三個人的個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接下來還會為大家安排后衛TOP榜單以及內線TOP榜單。
求求三連了,實在是有點肝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