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自駕來到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第一次看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美麗的金絲猴,并了解到,在神農架螺圈套大峽谷有一個野生川金絲猴種群與林區員工互動的趣聞,十分好奇,并立下了要親眼一睹野生狀態下的川金絲猴的夙愿。
十多年過去了,先后5次駕車前往神農架林區,經與多方聯系,終于有幸拍攝到中國獨有的、野生狀態下的靈長類動物——川金絲猴。
金絲猴為我國一級瀕危珍稀保護動物。幾十年來,神農架川金絲猴由當初的2個種群501只,發展到2019年的3個大種群、9個小種群、共計1471只(據2019年4月人民網人民資訊報道)。
文|圖萬慶華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峽谷清幽深遠,谷內森林茂密,流水清泉,瀑聲如雷貫耳。
秋風瑟瑟,吹黃了道路兩旁的樹葉,公路延伸至遠方。
白雪皚皚,將山谷點綴成了冰雪世界。
川金絲猴分布于四川邛崍山、陜西秦嶺、湖北神農架等地區。神農架林區的川金絲猴分布在千家坪和金猴嶺兩個棲息地。
國家農業林業局和神農架林區在螺圈套大峽谷金猴嶺棲息地的大龍潭設立了川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專門跟蹤、考察和研究野外川金絲猴活動規律并實施救助。
神農架國家公園還開辟了"生境通道"、"通婚鵲橋"24座,為川金絲猴遷徙,登越公路、深谷,種***流和生存發展提供方便。
01體貌特征
川金絲猴生活在海撥1500一3300米高原山林之中,環境讓它進化出了鮮明的體貌特征。
體長約630一830mm,尾長約510一900mm,體重約20一45kg,公猴體型大于母猴。
川金絲猴除腹、臀、四肢內側毛發為白色外,全身其他部位為金黃色,肩背有至尾臀部的披背長毛,呈灰褐色,類似農民使用的蓑衣,可防止用水流入身體。
成年猴除面部為藍色***皮膚外
全身長滿厚達10多厘米的毛發
未成年猴毛發為淺灰、淺黃色
川金絲猴所在的仰鼻猴屬,因該屬物種鼻骨退化、鼻孔向上而得名。仰鼻猴屬又被稱為金絲猴屬,除了最早發現的川金絲猴在成年之后擁有一身金色的毛發。
川金絲猴與人類同源,至今仍保留了許多與人類相似的素質。比如,四肢末端形狀與人類手足相似,嬰猴啼哭聲音與人類幼嬰啼哭相近,母猴抱嬰姿式與人類相同,特別是全年都有交配行為,這與絕大多數其他動物截然不同,而與人類更加接近。
02生活習性
群居是川金絲猴生活的主要特征。群居可以分工合作,戰勝困難,擴大種群生存空間和提高生存安全系數,特別是生活在食物比較匱乏的時期和地域。
吃玩都在樹上
川金絲猴具有棲息樹上的生活習性。為了安全,川金絲猴一年四季棲息在高原森林中,吃、住、行、玩大多在樹上,只有地面有食物時才下地尋找。
攀爬是它們的拿手好戲
川金絲猴行動靈活敏捷,跳躍能力強,爬樹是它們的基本功。一般川金絲猴的遷徙移動多是在樹上借助跳躍進行。
川金絲猴以嫩樹枝、樹葉、樹皮、樹根、竹筍、苔蘚、花和果實為食物來源,也食昆蟲、鳥類和鳥蛋。
神農架林區川金猴嶺棲息地大龍潭野生動物科考保護人員在冬季常常投食紅蘿卜、地瓜或花生等食物,以補充該種群冬雪天氣的食物不足,并以此穩定長期的接觸。
雨雪冰凍對川金絲猴是極大的考驗。為了抵御嚴寒,它們已習慣抱團取暖,嬰幼兒身體弱小,沒有深厚毛發保暖,總是會受到特殊關照。
群居的川金絲猴在清閑時,有互相疏理毛發的習慣,以增進友誼,和諧關系,加深感情。
戲水
捉蟹
采摘
溝通
未成年川金絲猴好奇、活潑,除了吃外,就是不停的打鬧玩耍。這也許是猴類的本性。
在山林中嬉戲打鬧的小川金絲猴,它們的未來,需要我們的守護。
游戲
打鬧
嬉戲
捉迷藏
川金絲猴具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員之間相互關照,一起覓食、一起玩耍休息。
在家中,未成年的小川金絲猴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非常調皮,也倍受父母寵愛,但小公猴成年后就會被爸爸趕出家門,只能自己到野外獨立生活。
金絲猴遷徙之路
川金絲猴隨著氣候和食物來源變化,不停地遷徙。
遷徙的特點是:橫向平移動作不大,一天不過一、二公里,只要新地方有食物,遷徙就可停止。如遇天敵威脅或人類干擾,也可一天遷徙10多公里。
由于種群數量不大,所需食物大多容易得到滿足,川金絲猴的遷徙更多體現在垂直方向上。它們根據季節從海撥3300一1500米的高差上下運動,既滿足了食物需要,又不會離開天敵少的安全區。
王者風范
殺氣騰騰
03社會結構
川金絲猴擁有比較復雜的社會結構。川金絲猴為群居動物,以家族性集群為活動單位,一個族群由幾十只至上百只猴組成,最大的可達600多只。
一個族群通常分為若干個"家庭",每個家庭有一位雄性公猴為"家長",統管家庭一切。家庭內有若干個雌性及其子女。
公猴長到成熟期會被家長趕出家庭,在族群內與其他公猴和被打敗廢黜的原家長一起,組成雄性團隊,其實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光棍群。
發號施令
嚴厲訓斥
全雄團隊在族群中地位最低。族群遷移時,它們負責前方開路,后方護送。駐下棲息時負責外圍站崗放哨,進食時將好的位置讓給其它家庭成員,遇到風險或與外族群糾紛打斗,必須沖在前面。
全雄團隊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團隊。它們中逐漸成熟強壯起來的公猴,常常企圖挑戰取代某個年長漸弱的家長,或經常與族群中得不到交配滿足的年輕雌猴偷情,甚至拐走私奔,另組族群。正是這樣的競爭更替,防止了近親繁殖,保證了遺傳基因優化,使種群得以繁衍。
萎靡不振
被打敗退位的公猴家長,或是冒險離開族群獨立生活,或是被迫進入全雄團隊服勞役,總之,昔日風光不在,命運十分悲慘。
愛幼寵嬰
川金絲猴特別愛幼寵嬰,母親總是把幼嬰緊緊抱在懷里,為它們遮風避雨,哺育喂養,躲避風險,一刻也不松懈。
“阿姨現象”
川金絲猴種群實行嚴格的一夫多妻制。一個家庭的后代,有無數個阿姨。
愛幼是所有猴類共性,而川金絲猴更是寵愛有佳。母親從不讓嬰、幼猴離開控制,因長時間棲息樹上或遷徒,由一個母親照顧幼嬰負擔過重,阿姨們常常伸出援助之手,以便母親有覓食和休息時間。這大大提高了種群后代繁殖的成功率,被稱為動物界美德的"阿姨現象"。
大龍潭金絲猴科考基地
人猴共處
神農架
川金絲猴是神農架林區的名片,人類雖與金絲猴有近距離接觸,國家農林局和神農架林區在大龍潭山溝設立了金絲猴野外活動科考基地,為我國野生瀕危動物保護和研究搭建了平臺,但對金絲猴乃至整個神農架地區物種的了解,仍有太多的未知數,需要更進一步的“解謎”。
作者簡介
萬慶華
熱愛網球運動、自駕旅游和攝影寫作
到過南極、北極和***
[責編:伍霞]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