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在駐馬店的指揮所下達了總攻擊令,22萬國軍向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這標志著以蔣介石為首的***,徹底撕毀了停戰協定。面對***軍的進犯,解放區軍民奮起反抗。
戰爭爆發后,蔣介石和參謀總長陳誠叫囂“三至五個月結束戰爭”,然而在三年時間中,***越打越強,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反攻,進而橫渡長江,席卷東南、西南、西北,最終解放全中國。在解放戰爭中,有十大經典戰役,極具代表性,體現了指揮員杰出的指揮藝術,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宜川戰役彭德懷元帥
宜川戰役是“圍點打援”的典范戰例,1948年2月22日,西北野戰軍在司令員彭德懷的指揮下,集中5個縱隊,發起了宜川戰役。
27日,圍城的***對宜川發起攻擊,城內守軍慌忙向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求援。胡宗南急令整編第29軍軍長劉戡率部(轄2個整編師)2萬多人沿洛(川)宜(川)公路馳援宜川。28日,當劉戡部到達宣川的瓦子街地區時,***的打援部隊將劉戡部合圍并發起進攻。
激戰至3月1日17時,***全殲被圍之敵大部,42歲的劉戡在***攻入他的軍指揮部前,用手榴彈自炸身亡。劉戡所部被全殲后,***于3月2日對宜川城發起總攻,激戰至8日全殲守軍5000余人,宜川戰役勝利結束。
劉戡自殺后,胡宗南痛哭失聲,說起來,對于劉戡之死,胡宗南也是有責任的,宜川被圍后,劉戡受命增援時,曾向胡宗南建議派出先頭部隊攻占觀亭,然后由觀亭方向增援宜川。但是,胡宗南擔心守軍整編第24旅無法堅持太久,嚴令劉戡必須率部火速沿著公路迅速推進。劉戡心灰意冷,在出發前對手下說:“算了,部隊打完了事!”
宜川戰役爆發前夕,西北野戰軍經過整軍運動后,發展為5個主力縱隊約7.5萬人,胡宗南集團雖然此前屢戰屢敗,但是在兵力上明顯占優,還有近33萬人。宜川戰役,殲滅胡宗南的嫡系部隊整編第29軍及宜川守軍共計近3萬人,讓胡宗南大為震驚,蔣介石也大為惱火,親自飛到西安怒斥胡宗南,可見此戰影響之大。此后,胡宗南在兵力依舊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采取守勢,不敢再主動出擊。
魯西南戰役1947年6月30日夜,在劉伯承、***的指揮下,***晉冀魯豫野戰軍4個縱隊共13個旅12萬余人,在東起張秋鎮、西至臨濮集150多公里的戰線上,一舉突破了***軍苦心經營的黃河防線,進入了魯西南地區,拉開了魯西南戰役的序幕。
魯西南戰役歷時28天,***抓住戰機,靈活作戰,一舉殲滅***軍近6萬人,這是***從內線轉入外線反攻的開始,拉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羊山集之戰,是魯西南戰役中最重要的一戰,此戰***全殲了被包圍在羊山鄉附近的整編66師,俘虜師長宋瑞珂。值得一提的是,宋瑞珂被圍后在率部頑抗的十幾天中,***的援軍部隊畏縮不前,將“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發揮到了極致。
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是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中的最后一個戰役,此戰***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殲滅及改編***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
天津之戰和北平和平解放,是平津戰役的兩個代表事件。天津之戰,***集中22個師約34萬人,560門大炮,并出動了坦克部隊。戰前,天津***守將陳長捷認為至少能守一個月,結果從1月14日上午10時***發起總攻,到15日下午3時天津全城解放,用時僅29個小時。
1949年1月22日,***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按照協議,讓所部25萬守軍陸續撤出市區,接受***的改編,31日,***正式入城,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意義非常重大,極大動搖了***軍的軍心,從此以后,起義、投誠的***軍的數量越來越多,到了后來的大西南戰役中,甚至出現了整個兵團的***軍向***投誠的場景。
濟南戰役1948年9月24日21時,***攻占濟南全城。濟南戰役共殲滅***軍10萬余人(其中吳化文部起義約2萬余人),***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化裝突圍,逃到壽光境內被民兵抓獲。
不少人拿天津戰役和濟南戰役作比較,認為打天津只花了29小時,打濟南花了8天。這其實是統計口徑的不同,四野計算攻取城市的耗時,一般是從發起總攻算起,所以錦州的31小時、天津的29小時,都是沒有把拔除外圍據點的時間算在內的。而濟南攻城的8天,是將外圍作戰時間都計算在內的,對濟南城的總攻是在9月23日18時下達的,如果按照這個口徑,那么攻下濟南城的耗時是27個小時。
濟南解放,讓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之后的淮海戰役的發起奠定了基礎,1952年10月26日,毛主席在濟南視察時,親口對在場的許世友(濟南戰役攻城部隊總指揮)等人說:“濟南戰役打得那么迅速、徹底,天下恐怕只有兩個人想不到,一個是本人***,一個是蔣介石。”
晉中戰役徐向前元帥
1948年5月17日,隨著***攻占臨汾,標志著晉南地區全部解放。“山西王”閻錫山為了保有殘余的地盤,將所剩的13萬部隊,以太原為中心,在晉中地區構筑防線。
6月初,正值晉中平川小麥將要成熟,閻錫山在到處強拉壯丁的同時,派出大批部隊準備搶糧,為了保衛群眾的勞動成果并尋機殲滅閻錫山的主力,6月9日,華北第一兵團(徐向前時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發布發起晉中戰役的命令,6月18日,晉中戰役打響。
當時徐向前所指揮的6萬余人,大部分都是由地方部隊改編而成,在連續一個月的作戰中,徐向前以少勝多,以靈活多變的運動戰,殲滅閻錫山部主力10萬余人。
晉中戰役,閻錫山損失了大部分的精銳,之后只得將殘部收攏到太原,依靠堅城頑抗。戰后,毛主席發來電報,祝賀晉中戰役“獲得如此輝煌成績,對于整個戰局幫助極大。”
萊蕪戰役1947年2月23日,***第2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仙洲所部5萬多人在萊蕪地區被***全殲,在濟南的***山東省主席、第2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氣急敗壞,大罵說:“5萬多人,3天時間就被消滅光了,就是放5萬頭豬,叫共軍去抓,3天也抓不完啊。”
萊蕪戰役打破了***軍“南北會師,占領山東,打通津浦線”的圖謀,讓渤海、魯中、膠東三個解放區。關于萊蕪戰役,有兩個***將領比較郁悶,一個是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他是萊蕪戰役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戰后薛岳的指揮水平受到非議,不久后被憤怒的蔣介石以“指揮無力,名聲低落”,為由,將其撤職。后來,薛岳在回憶中對此大發牢騷,認為實際上萊蕪戰敗完全是蔣介石和參謀總長陳誠的越級直接指揮造成的。
王耀武也和薛岳類似,在李仙洲集團南下后,王耀武在得到華東***主力部隊向北移動的情報后,認為***有包圍李仙洲集團的企圖,于是給李仙洲下令,讓其率部撤回濟南。不料,蔣介石、陳誠給王耀武打去***,斥責他“怯懦畏戰”,王耀武只好收回了讓李仙洲回撤的命令。
后來,王耀武和李仙洲在功德林改造時,還多次為萊蕪戰役的責任問題爭得面紅耳赤。
蘇中戰役蘇中戰役又被稱為“七戰七捷”,這是粟裕在解放戰爭初期的經典之戰,粟裕以三萬多人的劣勢兵力,與4倍于己的***軍在江蘇中部沿江地區連續作戰,以運動戰的形式,連續取得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黃路等七次戰斗的勝利,殲敵5.5萬人。
“七戰七捷”中,***軍的指揮官是第1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李默庵是黃埔一期生,為人自負,黃埔一期的***將領中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一說,李默庵聽到這句話后,加了句“又文又武李默庵”。然而,在蘇中之戰中李默庵被打出了原形,所指揮的12萬大軍被殲滅了44%。
不得不提一下,李默庵的第一綏靖區隸屬徐州綏署,而薛岳自任徐州綏署主任到被免職期間,他轄下的***軍是連戰連敗。薛岳的表現,和時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鄭州綏靖公署主任的劉峙并無差別,不如東北的杜聿明,遠差于華北的傅作義。
豫東戰役豫東戰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攻克開封階段(1948年6月17日發起,22日結束);第二階段是豫東戰役的***部分,從6月27日開始至7月6日結束,***圍殲***軍區壽年兵團主力(第七兵團)和黃百韜兵團一部。
整個豫東戰役殲滅***軍9萬余人,雖然戰后***的宣傳機構大肆吹噓此戰為“中原大捷”,但實際上,此戰之后,中原的國軍喪失了主動進攻的信心,之后的濟南戰役中,杜聿明受蔣介石的命令,指揮邱清泉、黃百韜等兵團救援濟南,但直到濟南解放,杜聿明、邱清泉、黃百韜等人唯恐遭到***圍點打援,遲遲沒有率部出發。
豫東之戰也創造了解放戰爭爆發以來的多項第一,比如俘虜了第一個***兵團司令(區壽年)、解放了第一個省會(開封)、解放戰爭以來殲敵最多的一次(9萬)等等。
遼沈戰役電影《遼沈戰役》劇照
1948年9月12日發起,11月2日的遼沈戰役,是國共雙方的一次主力大決戰,雙方參戰兵力達到了125萬(***70萬,***軍55萬)。
遼沈戰役中,***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東北***軍47萬人,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此戰之后,***首次在人數上超過了***軍(戰后,***超過300萬,***軍減少為290萬),這就大大加速了全國勝利的腳步。
毛主席在遼沈戰役中的決策極為高明,他主張先打錦州,當時好多人不解,后來事實證明,先拿下錦州后,就造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讓沈陽的***軍只能通過海上撤退。而從后來***52軍在營口費盡心思,才撤出一萬多人來看,一旦錦州解放,沈陽的***軍就無路可逃了,廖耀湘兵團即使不西進,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從營口撤退,其實還是死路一條。
當時,蔣介石一直想將沈陽的廖耀湘兵團撤到錦州,該兵團是東北***軍的精銳,五大主力就有兩個(新1軍,新6軍),如果按照林彪先打長春的構想,廖耀湘兵團很有可能就逃到錦州去了。一旦這股精銳撤到錦州,進而退到華北和傅作義集團合流,那么就要棘手許多了。
淮海戰役電影《淮海》戰役劇照
三大戰役中,只有淮海戰役中***的兵力少于***軍(***60萬,***軍80萬),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里,交戰雙方傷亡最大的一場戰役。遼沈戰役***傷亡6.9萬,平津戰役***傷亡3.9萬,淮海戰役***傷亡達13.6萬,比平津和遼沈之和還多。
對蔣介石而言,淮海戰役之后,他在南線的嫡系部隊基本損失殆盡了,僅存的精銳黃維的第12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全軍覆沒,五大主力殘存的第5軍和第18軍也被全殲。
淮海戰役的慘烈程度在解放戰爭中也是空前的,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負隅頑抗,在被殲滅時這兩個兵團的傷亡率都超過了40%,這在整個解放戰爭的***軍隊中,都是極為罕見的,隨著最頑固的蔣軍在淮海戰役中的覆滅,蔣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把李宗仁退到前臺,以代總統的身份吸引火力。
結語十大經典戰役中,萊蕪戰役、蘇中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這五個戰役,粟裕都曾直接指揮或參與指揮,他在解放戰爭中的貢獻之大可見一斑,第一大將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