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里常說: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
頭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
泡茶就像一生的種種歷練,正是一個人心性沉淀的過程。
《雞毛飛上天》中有一段,陳江河通過泡茶教導兒子:
“心不能急,氣不能躁,手不能抖,是一壺好茶的關鍵所在。”
強者亦是如此,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人越想向上走,根就要扎的越穩。
心在于沉淀。
心不急,做人沉住氣
曾聽過一個很深刻的觀點:
人生很多事情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深以為然。急于求成,往往一無所獲;耐得住寂寞,才能等來繁花盛開。
第69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上,女演員詠梅憑借電影《地久天長》奪得最佳女演員。
那一年,她49歲。而這個獎,是她拍戲20多年來第一次拿到國際影后。
之前的很多年,詠梅在影視劇中都是出演配角,即便戲份很少,她也會認真打磨角色的特點。
2004年,《中國式離婚》爆火,詠梅因飾演肖莉紅極一時,邀約如潮水般涌來時,可她卻突然銷聲匿跡了。
她不僅拒絕了各種活動與采訪,還放棄了大部分演出,只接優質作品。
當其他人都在追求“快”節奏的時候,詠梅漸漸慢了下來。
她將更多時間專注于生活,觀察普通人的生活細節,離生活越近,表演就越自然。
前幾年,由于她拍的作品越來越少,粉絲紛紛喊話讓她多拍戲。
可她只回答了一句話:“我在等那個屬于我的角色,我不急你也別急。”
心煩意亂的時候,穩一穩。
氣不躁,遇事冷處理
什么是判斷一個人成熟最正確的標志?
網上有個回答頗有道理:
“情緒穩定,不會被人輕易激怒,永遠保持理智;心胸寬廣,事事都能處變不驚,不被情緒所困。”
人生中有太多時候,打敗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的心魔。
美國有位著名的高空鋼索表演者名叫瓦倫達,他曾多次創下歷史記錄。
一次重大的表演現場,瓦倫達不幸失足身亡,在此之前,他從未出過事故。
演出開始,他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不大的動作,就從10米高空墜落。
事后他的妻子表示:“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
因為上場前,瓦倫達不停地在念叨:“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這場表演在他心里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他看來,如果這次表演成功,將會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
而以前表演時,他只是專注于表演本身,不會考慮表演可能帶來的一切。
成功的結果讓他亂了心緒,心氣浮躁讓他慌了神。
后來,這種患得患失,而不專注與事件本身的心態被命名為“瓦倫達效應”。
當事情面臨的時候,穩一穩。
話不滿,處世有余地
中國有句古語:言多必失,出言切忌滿。
狂言說多了,人就容易飄;說話太過滿,事就沒退路。
人活一世,最怕的不是“上不去”,而是“下不來”。
幾年前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遇到一位同事,工作能力一般,但社交能力卻很強。
在閑聊中才得知,這位同事有句口頭禪:“這有什么難的,包在我身上。”
有人手頭的工作太多,他立馬提出要幫忙分擔;
有人摔壞了手機屏幕,他立馬沖上去說自己可以幫忙更換。
有人難以解決的策劃,他立馬保證自己有相關經驗可以完成。
一開始,大家都很感激他的熱心,但時間久了,他的信任值卻在不斷降低。
原來,那些攬過去的工作,他都瞬間遺忘在腦后。
那個承諾幫忙更換的手機屏幕,其實他根本不會更換。
那份被賦予很高期望值的策劃,最終變得一塌糊涂。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再無收回的可能。
可信任透支的那一刻,是一個人難以挽回的人品。
禍從口出,出言有尺,行事有度,不可過滿。
忌“滿”,不僅說的是,要管好自己的嘴,寧可多言,也別話多。
也代表著,要給自己留有余地,處于盛時應謹慎,境當逆處放平心。
少言,亦是一種通透;沉默,亦是一種沉穩。
浮與表面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來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