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不寧
雞犬不寧出自于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一文。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原文上是這么寫的:“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念huī,毀壞的意思)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大概意思是:“彪悍兇暴的官吏來到了我們村,到處大聲叫囂嚷嚷著征收苛捐雜稅,騷擾所有的村民們,那種叫囂嚷嚷驚擾村民的狀況,(不要說人)即使雞狗也不能夠安寧啊!”
唐朝中期,封建統治者對老百姓稅費沉重,官府橫征暴斂,繁重的苛捐雜稅壓得老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當時的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有一種奇特的蛇,全身都含有劇毒,如果人被它咬上一口,就馬上斃命。但如果把這種蛇制成藥,卻能治療多種疾病,所以被朝廷作為賦稅向永州地方征收,許多人也因捕蛇亡命。即便是這樣危險,還是有人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去捕蛇來繳稅。因為,這樣可以減免沉重的其他苛捐雜稅。每當繳稅時候,彪悍兇暴的地方官員就走村串鄉入戶,強迫人們去捕蛇,沒有一家能逃過賦稅,沒有一個人不受到騷擾。
當時的老百姓形容官吏的兇橫和騷擾的時候這樣說:“雖雞狗不得安寧焉。”意思是說,即使是雞狗也得不到安寧啊!
后來人們就把“雞狗不得安寧焉”簡化成“雞犬不寧”。
[注釋]寧:安寧。
[提示]形容侵擾得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