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融合訓練作用,聚散球更主要的訓練價值是***功能訓練。但聚散球的這個訓練功能對對大多數弱視患者來說,用處不是很大。
聚散球是一種簡單的視覺訓練工具,就像一根鍛煉身體的跳繩,可以在家自己做,使用***簡單。
1、什么是“聚散球”?
聚散球,也叫三色球,有些成品干脆做成了雙色球(注意,不是彩票,呵呵)。主要作用其實就是兩個:融合訓練、***訓練。
2、聚散球的融合訓練作用
簡單講一下融合范圍:融合也叫“雙眼合像”、“融像”,是第二級雙眼單視功能,做同視機雙眼單視功能檢查時,有一項就是融合范圍檢查。
正常人的融合范圍是:交叉性融合范圍(輻輳范圍)平均是25~30度(圓周度),非交叉性融合范圍(分開范圍)為4~6度。在病歷記錄中一般是這樣記錄融合范圍:-4~+28。
正常的融合范圍是(-4~-6)~(+25~+30),如果查出來的融合范圍是-4~+10,交叉性融合范圍就小,這時使用聚散球是對癥的。
融合范圍的健全,一方面可以促進立體視的產生和完善(對徹底治愈弱視很大意義,當然弱視患者的融合訓練還需要強化脫抑制,不是聚散球能做到的了。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另一方面對斜視會產生抑制和預防作用。換句話說,就是融合范圍正常了,有斜視的孩子(尤其是間歇性斜視)不太容易出現斜視,沒有斜視的能預防斜視出現。
融合功能異常,也會導致視疲勞,這是成人比較常見的視疲勞原因,所以聚散球對于有些成人頑固視疲勞的緩解很有幫助。
3、聚散球的***訓練作用
相比融合訓練作用,聚散球更主要的訓練價值是***功能訓練。但聚散球的這個訓練功能對對大多數弱視患者來說,用處不是很大。
眼的***,也叫“輻輳”或者“兩眼同步內轉”,形象點說,***就是“斗眼”。
***訓練更大的價值在于增強內直肌力量,內直肌力加強后,可以對過強抗外直肌力,加上隨著融合功能的健全,***和融合同時起作用鞏固眼位正位,從而起到外斜康復作用。但這里說的外斜,指的是間歇性外斜和隱外斜。
這里要講兩個個概念,一個叫“生理性復視”,另一個叫***近點。
先說生理性復視。這是一種有趣的視覺現象,只是平時我們“熟視無睹”了。其實只有我們兩眼聚焦的東西才不重影,聚焦點(也叫交叉點)近處和遠處的目標都是兩個的,即“復視”。其實在眼視光學理論中,講的比這個“邪乎”——兩眼產生融合的不重影區域叫做“Panum區”,Panum區以外的任何一個點都是復視的。
把生理性復視落實到聚散球訓練上。如果你做過聚散球訓練,或者看上面這段視頻,能體會到這個現象:注視一個球時(A球),A球是一個,而另外一個球(B球)是兩個,繩子也以從A球開始分叉。此時,繩子的分叉和B球變成兩個,就是生理性復視的緣故。
當訓練者很明確的感覺到“一個”、“兩個”、“分叉”這三個概念時,他的兩眼就肯定是“斗”上了。所以,如果是一個孩子需要做***訓練,使用聚散球,家長就解放出來了(輻輳手指操時,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兩眼是不是“斗”上了)。
再說***近點,英文簡寫是NPC(玩游戲的人會聯想到游戲情節里的NPC,即“非玩家角色”,對是一個英文簡寫,在這里解為“輻輳近點”。)指的是兩眼最大***量時,注視目標距離兩眼連線的距離(目標到鼻梁中點的距離)。
正常人的***近點在7厘米以內,而那些***功能不足、外斜的人,多數大于這個距離。
4、聚散球的訓練***
1.將繩子一端固定(與顧客頭在一個水平上),另一端拉緊至于鼻尖部,保持繩子平直
2.綠球放在30厘米,紅球放在60厘米處
訓練步驟一:
A.注視近處的綠球,遠處的紅球為兩個,繩好似在綠球處交叉,注視5秒
B.5秒后,注視遠處的紅球,近處的綠球為兩個,繩好似在紅球處相交,注視5秒
C.重復3-4次,將綠球移近5厘米,紅球距離不變,上述動作重復10次。
D.繼續移近綠球,每次移近5厘米
E.每一次移動后,進行10次聚散運動
F.直到綠球位于鼻尖前2.5厘米
訓練步驟二:
A.注視遠處1米的紅球為1個,近處2.5厘米的綠球為兩個,繩好似在紅球處相交,注視5秒。
B.5秒后,緩慢地將注視點從遠處的紅球移動,直到近處的綠球,注視5秒。
C.5秒后,緩慢地將注視點從近處的綠球移動,直到遠處的紅球,注視5秒
D.上述動作重復20次。
E.移除紅、綠球,要求顧客從1米到2.5厘米,進行自主***運動,并始終能夠保持感覺到X(復視)存在。
在聚散球訓練過程中,要求大家關注的最核心的視覺現象是“X”。這個X只存在于腦海中,無法通過平面圖像再現。下面是一個“X”的平面模擬圖:
聚散球的"X"
在眼科學中有兩個名詞,叫“雙眼單視環”和Panum's區域,兩者相近但后者包含前者。這兩個名詞的意思是,雙眼可以形成單視(兩眼圖像融合)區域的縱深往前和往后的范圍內,會形成生理性復視。
聚散球訓練時,眼睛注視其中一個球的時刻,球前后的繩子和其他球就會產生交叉形成“X”,此時“球”就是雙眼單視;球前后繩子和其他球形成的“X”就是生理性復視。
希望大家記得:弱視孩子治療中后期,當兩眼視力接近達標且平衡、持續性斜視被糾正后,你要把聚散球加入到訓練菜單中。
5、聚散球訓練建議
a、次數,多多益善(最少每天2次,每次10分鐘左右);
b、請家長先把自己的“X”喚醒出來(能發現X的存在),之后陪伴孩子“遠-近”、“遠、近”的訓練。也許他們剛開始并不知“X”為何物,在反復的訓練和反復的啟發下,當他們發現了里面“藏”著的“驚天奧秘”,他們的立體視可能就被喚醒了。
c、這只是融合和立體視訓練初期的工具,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如果已經具備了中周邊立體視(建議以400秒角為界),“從粗到細”還要依賴其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