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生物種類豐富,棲息著多種珍稀物種。有一種罕見的怪蟲,挖洞棲息在地下,不輕易出洞,讓人難以發現。
這種怪蟲叫里氏盤腹蛛,又叫金錢活門蛛、截腹蛛。當地一位村民發現這種怪蟲時,它頭部藏在土里,圓形的尾部向外,上面遍布著奇異的花紋,充滿神秘感,乍一看挺像外星人臉,有人出價10萬元都買不到。
01中國僅發現10只!尾部像古銅錢,也像外星人臉截腹蛛是螲蟷[diédāng]科、盤腹蛛屬的一種蜘蛛,大多數人對蜘蛛的印象,都是吐絲結網,掛在虛空中的,然而,截腹蛛的外形與習性顛覆了人們對蜘蛛的認知。
截腹蛛個頭不大,體長23-30毫米左右,第一眼看去,你會發現它的腹部至尾部猶如刀切掉一般,沒有過度地形成一個平圓形狀。這個造型很有個性啊,身為蜘蛛,就是不與別的蜘蛛相似。
更奇怪的是,平圓形的尾部,中央稍內凹,上面遍布著奇特的花紋。像古銅錢,也像外星人臉,還有人說像印章像磨盤,你說怪不怪?
這個“外星人臉”上,花紋清晰精致,就像刻上去的一樣,四周還有密生灰色細毛。無論雌雄,外形都一樣。
截腹蛛生存在熱帶、亞熱帶的環境里,我國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福建等地。野生的截腹蛛十分罕見,目前國內僅發現10只左右,數量稀少,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02挖洞而居,洞口設有“井蓋”,可以隨時開關截腹蛛生活在地下洞穴,一般在農田附近挖個洞,整天呆在里面。洞穴內部沒有分支,長約15厘米,直徑約2厘米,狹小卻足夠截腹蛛棲身。
截腹蛛也會吐出蛛絲,在洞穴內壁上織一層蛛網,洞口直通地面。有趣的是,截腹蛛的洞口,是可以活動的,像井蓋也像一扇門,隨時可以掀開,隨時可以蓋上。
其實,這是截腹蛛精心布置的效果,在洞口處,利用蛛絲將泥土連在一起,內側由蛛絲織成,外側附著有沙粒,并著生苔蘚,與地面極為相似。以蛛絲充當合頁的作用,這樣就可以隨時開關了。
當洞口蓋上后,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陷阱”,誰也看不出這里竟是截腹蛛的洞穴。截腹蛛性格羞怯,很少出洞,如果食物匱乏,才會在夜間出洞去覓食。
03用腿毛當監測器,挖洞等獵物自動上門截腹蛛以青蛙、蜥蜴、陸生節肢動物為食,通常,它只要呆在洞穴里,就有獵物自動送上門了,為什么呢?
截腹蛛精心布置的洞穴,不僅僅是用來當居所的,還是個捕食陷阱。因為洞穴的“井蓋”一關上,就與周邊環境一致,毫無破綻,所以很多昆蟲都分辨不出來。
昆蟲獵物在外邊活動時,只要靠近截腹蛛的洞穴,就會被截腹蛛快速地拖進去吃掉。唉,能怪誰呢,是獵物自己送上門的。
有人覺得奇怪了,截腹蛛呆在洞里,是如何知道是否有獵物送上門的?原來,截腹蛛的足部,長滿了黑色的細毛,能夠感觸到外邊的動靜,進而判斷是否有獵物經過。
就像有的貓科動物,以胡須當監測器一樣,截腹蛛用密布的腿毛當監測器,只要伸出前兩對步足,就能感觸到洞口外的情況。
截腹蛛拖拽獵物進洞的速度非常快,眨眼間,洞口的“井蓋”一開一合,昆蟲就被截腹蛛拖進去了。但有時候,截腹蛛也會失手,將不能吃的東西拖進洞里,只好認倒霉了。
04以尾部為“盾牌”,抵擋危險截腹蛛捕食時,快如閃電,實際上自身也比較弱小,沒有抵御能力,身體里也沒有毒素,所以當危險來臨時,只能以磨盤狀的尾部作為“盾牌”,抵御危險。
黃蜂和蝎類是截腹蛛的兩大天敵,如果被黃蜂發現了自己的洞穴,截腹蛛會以尾部擋在外邊,頭部與身體躲在土洞里,就算洞口的門沒有了,它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防御,保護自己。但如果黃蜂闖入了截腹蛛的洞穴,在它身上輕輕一蟄,截腹蛛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由黃蜂擺布了。
如果被人為掀開了洞穴的“井蓋”,截腹蛛也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防御,所以當人第一眼看到截腹蛛時,只見到它磨盤狀的尾部,又因為上面遍布奇怪的花紋,就覺得像外星人臉。
05結語截腹蛛,無論外形,還是習性都十分獨特,總給人神秘感。更多有關截腹蛛的習性,例如它們是如何繁殖的,有待生物學家研究發現。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