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卯”字的本義
二、“卯”字的演變
三、“卯”字的現代含義
【名詞】(象形。象兩扇門打開之形。本義:門開著)地支的第四位〖numberfouroftheduodecimalcycle〗。如:子、丑、寅、卯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用以紀月,即農歷二月十二時辰之一,早晨五時至七時。也泛指早晨。如:卯睡(早晨睡覺);卯酉(早晚。卯,卯時,早晨;酉,酉時,傍晚);卯困(謂因吃卯酒而困倦昏睡)報到。舊時官署例定在卯時開始辦公時,進行點名報到等活動。其點名冊叫“卯簿”,“卯冊”。俗稱“到一下”叫“點個卯”或“打個卯”〖rollcall〗。如:卯冊(即卯簿);卯簿(舊時官署中的名冊。點卯時用之,故稱)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mortise〗。如:卯榫。比喻兩部分的連接處;卯眼卯時:舊時計時法,指早晨5點鐘到7點鐘的時間卯榫:卯眼和榫頭卯眼:木器部件相連接時插入榫頭的凹進部分
四、帶有“卯”字的成語
可丁可卯、丁是丁,卯是卯、寅吃卯糧、參辰卯酉、書畫卯酉、丁一卯二、子丑寅卯、寅支卯糧、不避子卯。
五、帶有“卯”字的詩詞
唐——
方干:西方尚在星辰下,東域已過寅卯時。
北宋——
王安石:青鴛幾世開蘭若,黃鶴當年瑞卯金。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一
黃庭堅:
沙鼎探湯供卯飲,不憂問字絕無人。世弼惠詩求舜泉輒欲以長安酥共泛一杯次韻戲答
南宋——
陸游:
雖非隱士子午谷,寧愧詩人丁卯橋。小筑
已罷小餐停卯酒,龜腸蟬腹不勝清。夏日晨起
李劉:
共知崧岳生申伯,競把旃檀壽卯君。賀參政二首其二
洪咨夔:
丙申兒遇丙申歲,己卯爺逢己卯辰。老人生朝為壽
鄭清之:
為乏刀圭飲卯卮,黃庭空想衣朱衣。再和前韻其一
徐鹿卿:
但同南國歌申伯,敢效東坡壽卯君。壽馮宮教其二
宋末元初
吳泳:
石虹繚繞氣如云,中有胎仙字卯神。壽鄒都大其一
已從嵩岳生申伯,復向西山壽卯君。壽鄒都大其四
方回:
萬事茫茫先卯飲,一家草草僅晨炊。九日早起
金
王寂:酉年酒易多卯飲,亥日魚收縱午眠。漁父
黨懷英:少陵兄弟蓋三人,坡老相知只卯君。世華將有登州之行作是詩以送之
元
張雨:三朝猶是嘉平臘,一集又題丁卯詩。泰定丁卯沙溪元日按志
成廷圭:白發有人中卯酒,清泉無火煮春茶。同諸公游西城木蘭院
明
戴璉:四門經館久離群,又喜除音到卯君。喜子儀弟由國博遷檢討
張弼:既通地脈壬乾位,定破天荒癸卯年。送牌坊柱到府學
林光:心醉陽和疑卯酒,夢回花鳥忽宮墻。曲阜道中二首其一
吳寬:普天鳳歷開寅歲,平旦雞人報卯時。壬寅正旦侍班
倪岳:隱君舊愛子午谷,詩客今居丁卯橋。樂清軒十律為鄉友沙士清其三
楊一清:官程又出子午谷,鄉夢遠懷丁卯橋。宿子午鋪
文徵明:殘睡未能消卯酒,乍暄聊復試春衣。閒居漫興
張萱:地轉洪流符卯水,舟同仙侶盡丁年。初春偕社中諸子謁上公車呈郡大夫其二
萬樹鶯聲雙卯月,一年花信兩芳春。辛酉又二月以詩代書重訂寶安諸君子羅浮之游倘能結伴尋春便當移舟候駕乘興勿如剡曲質言請以平原其一
歐大任:燈前獨守庚申夜,月夜還過丁卯橋。溪上館月夜懷梁宗龍區元賓諸友人
董其昌:懷古定尋丁卯跡,登山誰作癸庚呼。詶董景越漕臺二首其二
李全昌:才堪壓眾定爭先,甲榜懸知映卯躔。次近復兄送伯發侄南征三首其一
明末清初
歐必元:解纜催潮醒卯酒,臨岐分袂怯春寒。舟中送顧別駕述夫還姑蘇三首其三
阮大鋮:定知魚藻承恩后,天酒榴花酌卯君。送周文學玉映北行
王夫之:鶯綠尊前除卯酒,猩紅橋上謝春衫。續落花詩三十首其三十
清
蔣玉立:騷人自紀庚寅歲,旅客重過丁卯橋。寄魏交讓
田雯:詩篇態度似春云,傳寄燕山示卯君。春日十首其十
張若需:五絲誰續庚寅命,雙槳人過丁卯橋。五日潤州
弘歷:失腳落溪癸卯年,衣衫末濕即登船。紀實
弘歷:
樽持北斗傾紅友,詩擬東坡壽卯君。壽五弟和親王四十壽辰
湖山故是神仙地,松竹那論己卯春。新正瀛臺即景
卯歲祈年逢卯日,祥徵滋茂福蒼生。祈谷禮成述事
朱景英:桐華披拂一亭云,鵠對于茲憶卯君。伯卿官新成奉題,四章其三
孫元衡: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旱
劉天誼:丹爐不問庚申鼎,詩社還追丁卯橋。和許壽峰見贈之作三首其一
鄭用錫:
亭亭玉質出幽叢,計日將毋小卯同。玉兔耳
祗今四海多兄弟,愧壽阿同己卯辰。生日志謝
清末至民國
黃浚:
莫隨庾賦哀申子,且喜坡詩壽卯君。和蘉庵自壽韻
如此樓臺宜卯酒,無端金粉讓丁簾。晨起公園賞牡丹息廠指一白者云最勝約以鹽韻賦之
當代
張月宇:立臥羈身至卯時,難安寤寐欲何之。有題兼寄梅三郎
五、寅吃卯糧與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區別
成語名稱:寅吃卯糧成語釋義: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后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后空。”詞義:入不敷出。
成語:竭澤而漁與殺雞取卵
這兩個成語沒有區別,這兩個詞都是形容,為了眼前的利益,不顧后果和后續發展的事。
竭澤而漁: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來捕魚。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語出《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淮南子·本經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高誘注:“竭澤,漏池也。”
殺雞取卵: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比喻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出自希臘《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雞》
對現代人來說,你能從中領悟出怎樣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