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一篇《中國90后已經沒有性生活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大家紛紛驚呼,難道“無性癥候群”已經成為了當下中國90后普遍的狀態了嗎?我們的***去哪兒了?人們為何對親密關系和性生活失去了興趣?
同樣地,我們在前幾天在公號上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90后性生活小調查,也問了大家對于親密關系和性生活是否失去興趣。在參與調查的90后中,我們的確發現,有超過42%的人從未有過“性生活”(“性生活”指的是與他人發生性行為,不包括自己解決)。
今天的文章就來和大家一起對“90后的性生活”一探究竟。
90后的“無性癥候群”日本媒體曾以“無性癥候群”一詞,來描述當下年輕人對于親密關系和性生活愈發失去興趣。
在此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以下幾個結論:
這超3萬名90后中,一半以上的95后尚未有過性生活(當然,和他們年紀尚小有關),但相對而言,95前也約有30%的人尚未有過性生活。
在那些曾經有過性生活的人中,也有約48%的人性生活的頻率低于每月1次
在曾有過性生活的90后中,有54%的男性性生活頻率低于每月1次,甚至其中有28%的90后男性,性生活頻率需要按年計算。
那么,90后對于自己對親密關系與性的興趣的喪失是怎么看的呢?這些消失的***去了哪兒呢?
90后消失的***,去了哪?1.90后并沒有像大眾想象的那樣對陌生人***“習以為?!?/p>
在***的選擇上,超過80%的90后通常仍然是與丈夫/妻子,或男/女朋友。也就是說,90后并不像一些社會傳說中那樣“***”,很大程度上他們仍然認為,性生活發生的對象應該是處于一段關系中的伴侶。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性趣”,可能和他們沒有一段穩定的戀愛關系有關。
有些人在調查中表示,自己無法接受親密關系,也不愿意只有單純性的關系。還有一些人則是目前不在一段親密關系里,而暫時沒有“性趣”,也沒有穩定頻率的性生活。這可能是因為盡管約炮聽起來很新鮮,但與人們想象中不同,性,可能還是需要雙方磨合一陣子,才能達到最佳狀態的事情。
2.過度的DIY導致的性耗竭
對性而言,似乎新鮮感最使人興奮。曾有觀點認為,過度的性(包括自行解決),可能導致“性耗竭”。
有研究表示,***的發達,更多人選擇“自行解決”等,都使當下年輕人會逐漸地變得對一般的性***不再敏感。也就是說,當人們越多的觀看***,越經常通過DIY的方式獲得性***,往往在真實的伴侶或性生活面前“格外難以有性喚起”。
不僅如此,人們還可能會以***中的身材、樣貌、姿勢等各方面來想象或要求真實的***,以至于更容易對真實的性生活感到不滿和失望。而這則可能影響到人們之后對于性生活的興趣。
在這次的調查中,的確盡管很多90后尚未有過性生活,但卻已經有過“自行解決”的經歷。而且,也有一些人表示比起與伴侶的性生活,自己更愿意選擇DIY,比如有人說“從來沒有在性生活中達到***,自從第一次DIY達到***后,比起啪啪啪,更愿意自己動手!”。
3.挫折經歷導致對性的回避
在曾經的***中是否有過糟糕的經歷也會影響人們的“性趣”。調查結果有以下幾點:
很多人也在調查中表示,在與伴侶的性生活中,他們并不快樂。甚至有些時候,他們還要假裝快樂。在所有有過性生活的人當中,每次都會***的比例僅有27%。從不同性別的維度來看,僅有14%的女性能在每次的性生活中感受到***。另外,還有24%的男性與55%的女性表示,自己曾就“***感受”向對方撒過謊。另外,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忙碌的工作都在影響著“***”的消失。試想當你深夜結束加班回到家時,是不是的確很難提起性致了呢?
不僅如此,當你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越來越多,性也就會相對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就像有人在調查中說的,“不是失去興趣,而是覺得親密關系和性不一定要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盡管在“性”這件事上,我們似乎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寬松和友好的時代,但它也并沒有地變成一件唾手可得的事。當我們的***在變得比上一代人更加自由和享受的事,而并非為了繁衍后代、組建家庭的同時,我們似乎對于“性”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可以說,90后這一代人,對性的關系是更矛盾、更困惑的。他們中仍然只有一少部分人,在青春期接受了足夠完善的性教育,90后的青春期仍然在“小***”、“小黃書”中進行著性的自我教育。
而在他們長大后,這個世界又好像忽然對性變得很***。探探、陌陌等app,讓“約一約”變得“看上去很容易”。這讓他們覺得自己變得“看上去有性生活”——而實際卻沒有。理論上能理解約炮的人,遠比現實中真的能享受約炮的人多得多。
當然,每個人對“性”的態度與感受也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你現在對它的看法是什么呢?
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干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