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龍江兩岸的興安嶺地區是生態環境保存得比較完好,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地區,由小興安嶺、大興安嶺和外興安嶺組成。放眼望去是廣袤無垠的森林,所以這里素有“綠色寶庫”的美稱。
興安嶺地區的動物資源非常豐富,包括了棕熊、駝鹿、梅花鹿、紫貂、狍子等各種珍禽異獸。這里的動物資源曾經豐富到什么地步呢?從東北的一句俗語“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便能看得出來。
赤狐在興安嶺地區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肉目動物,它在整個北半球來說,分布范圍都算是比較廣,包括了歐亞森林、草原及北美、北非等地區。
在我國東北地區,關于狐貍的傳說故事非常多,狐貍在民間傳說之中,常常被描繪成“狐仙”,具有神通。
但揭開神秘面紗,現實中的狐貍并不具備魔力,它是一種普普通通的犬科動物,只是相對于犬、狼等人們認知中熟悉的犬科形象來說,狐貍的外表顯得更加狡詐一些。
體形纖長,四肢較短,嘴巴尖又窄赤狐是整個狐貍家族里面,體型最大、最常見的一種,所以我們在野外如果看見了類似狐貍的生物,如無其他明顯的特征,基本上就可以斷定為赤狐了。
赤狐成年之后體長約為60-75厘米,肩高約40厘米,體重能達到5-7千克,由于四肢較短,所以赤狐看上去體形比較纖長。
與犬、狼等犬科代表性物種相比,赤狐的嘴巴更尖,也更窄,所以看上去多了幾分狡黠的氣息。
赤狐身上的毛發基色主要為棕黃或棕紅色,看起來像是火焰的顏色,所以赤狐也被稱為“火狐”。由于它們的分布范圍很廣,所以在不同地區的赤狐,毛色會有一些差異,比如北方干旱地區的赤狐,毛色偏白。
另外一些變異類型如黑狐、銀狐,雖然毛色與常見的赤狐不一樣,但它們也都屬于赤狐這一物種。
赤狐身上的毛發不僅漂亮,而且蓬松保暖性能好,尤其是在冬季,長有非常多的底絨,以至于在過去,赤狐成了人們“殺肉取皮”的主要對象之一。
感官敏銳,行動敏捷,能跳起鉆入雪地抓老鼠赤狐能棲息的環境非常多樣,它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無論是森林還是草原,只要不是環境非常惡劣的地方,它都能長時間生存下去。興安嶺地區的赤狐,自然就是森林生態系統下的物種。
赤狐是一個本領很強的獵手,它的獵物多種多樣,主要為一些小體型的哺乳動物,比如各種鼠類、野兔。
赤狐不僅是高超的獵手,同時也具備機會主義,它并不拒絕腐肉、動物尸體等容易獲得的食物,也會取食草莓、葡萄等水果,甚至會撿食人類垃圾中的食品。
赤狐在捕獵的時候有一套,比如在冬季大雪覆蓋時,老鼠躲在被積雪覆蓋的洞穴中,很難被發現,但這卻難不倒赤狐。
它的感官敏銳,聽覺、嗅覺十分發達,能洞察到十分微弱的氣息,并準確定位到獵物所在區域。
一旦赤狐確認積雪下面有獵物時,它就會縱身一躍,高高跳起,然后頭朝下,倒栽蔥般鉆進雪地里,不一會兒功夫,赤狐就叼著老鼠重新露面,整個過程沒有一個多余的動作,捕食效率很高。
看見猞猁趕忙逃走,遇危險有三大逃生法寶東北民間故事里的赤狐,是本領強大的“仙”,位于“狐黃白柳灰”五大仙之首,但現實中的赤狐沒那么強。
在興安嶺地區,它也有許多天敵,比如天上飛的猛禽,地上跑的各種比它強大的捕食者等等,其中猞猁算得上是赤狐最不想看到的對手之一。
歐亞猞猁在歐亞大陸北端分布也十分廣泛,猞猁體型比赤狐略大,又屬于貓科動物,戰斗力十分強悍,所以一般來說,赤狐不是猞猁的對手,只有極少數大個體的雄性赤狐,才有本事與猞猁一戰。
在日常生活中,赤狐會盡可能地提防著猞猁,看見猞猁大王會遠遠避開。在白俄羅斯的納利波基森林里,科學院的動物學家們,已經不止一次發現赤狐被同域中的猞猁殺死了。
據統計該森林中的猞猁平均每年要殺死23只赤狐,不過狐貍到底是“狡詐”的象征,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有兩大逃生的法寶:
1、赤狐的體內長有肛腺,能分泌出令人窒息的惡臭氣味,俗稱“狐臭”,這樣就能迫使其他動物停止對赤狐的攻擊或者追擊;
2、赤狐會游泳,所以在某些危急的情況下,它也會跳入河里、竄進羊群或躲進其他能隱藏的地方,借此躲過天敵;
3、赤狐擅長裝死,當它被獵人抓住的時候,能將呼吸調整為十分微弱的狀態,看上去奄奄一息狀,任人撩撥。可一旦人們放松警惕,它就會趁人不備及時逃竄。
赤狐性情狡詐,感官敏銳,記憶力還很強,所以它算得上是自然界里的生存大師,不僅捕獵有一套,保命也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