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北京企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的力量成長壯大。過去一年,共有73家北京企業登陸全球資本市場,其中A股達39家。截至去年底,北京A股上市公司已增至424家,總市值20.14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日前,由市金融監管局、中關村發展集團指導,北京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主辦的“鉆石工程”系列活動2021年首都資本市場大會舉行。大會發布報告顯示,資本市場中的“北京板塊”正加速做大做強。
全球資本市場京企再添73家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步入新時期,A股市場向全面注冊制更進一步。在此背景下,去年A股IPO數量及募集資金持續攀升,全年共有522家企業完成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募資金額達5426.54億元。
科技創新活躍,資本要素密集,兩大優勢疊加,讓越來越多的北京企業紛紛奔赴資本市場。A股方面,如建工修復、菜百股份、義翹神州、百濟神州、三峽能源、中國電信;港股方面,如京城佳業、京東物流、昭衍新藥、百度集團、微博;美股方面,如知乎、訊鳥軟件、庫客音樂……
根據報告,2021年全年北京新增全球上市公司73家(A股剔除吸收合并葛洲壩的中國能建及2020年掛牌精選層的北交所上市企業),其中A股39家,港股22家,美股12家。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A股上市企業數量達到424家,總市值20.14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趙維久表示,市委市***高度重視企業上市和資本市場發展建設。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具有“科技+金融”疊加優勢,科創企業高度聚集,資本要素充分供給,金融服務體系成熟完善,金融***不斷深入拓展,上市企業數量穩步增長。
北京上市公司科創能力全國領跑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這三大行業,成為去年北京新上市企業的主力軍,數量位居前三——這正是北京高精尖產業體系的一個縮影。
北京上市公司展現出全國領先的科創能力。報告從科創投入、科創成果、經濟效益三個方面對全國A股上市公司科創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廣東分列上市公司科創能力排名前三位,科創能力TOP100(前100名)上市公司中,北京以26家排名全國第一。
去年,北京證券交易所橫空出世,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達262家,其中16家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北京還有2.9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4萬家科技型企業,93家獨角獸企業,北交所上市后備力量十分充足。
“科創100”企業已有31家登陸資本市場
中關村發展集團承擔著助力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特殊使命,該集團牽頭設立北京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啟元資本),持續深化產業投資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空間運營服務,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集成服務,加速企業上市發展。
2019年,啟元資本發布北京“科創100”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宣鴻介紹,截至目前,名單中已有31家企業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10家處于受理申報或者接受聆訊階段,另有29家獲得知名機構的持續投資。
本市仍在持續加碼對上市公司的培育。去年底,北京企業上市培育基地揭牌成立,將為在京企業提供改制、路演宣傳、投融資對接、輔導上市和互動交流服務。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以構建與大國首都功能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為目標,服務保障北京證券交易所建設,深入推進金融領域“兩區”任務落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大力推動北京優質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