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愚人節,也是香港著名演員、歌手張國榮(Leslie)離世17周年紀念日。
無論是「霸王別姬」中芳華絕代的程蝶衣,還是「倩女幽魂」中真情流露的寧采臣;是「春光乍泄」中放蕩不羈的何寶榮,還是「阿飛正傳」中孤傲叛逆的旭仔;
戲里戲外,論人品或演技,還是依年齡,張國榮都當得起觀眾們和同行們的一聲尊稱——“哥哥”。
"要想人前顯貴,您必人后受罪。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用電影《霸王別姬》中的這句臺詞來回顧張國榮的一生,再合適不過了。
一1956年9月12日,張國榮在香港出生。他是家中十個孩子中最小的那個。
父親張闊海是裁縫,60、70年代在中環開了店鋪,為名人做衣服,經營不錯。
后來,張闊海中風癱瘓,家道漸落。張國榮因此被迫中斷了學業。
家中兄姊眾多,從童年時期起,張國榮就缺少關愛。因為父母要招徠生意,就讓傭人六姐帶他一起玩。以至于他和六姐的關系甚至自己生母親還要好。
因此,他就從小渴望被愛,渴望被重視、被關注的感覺。
由于家庭日漸艱難,他決心不再依靠家里的支持,在老同學的引導下,選擇到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中闖蕩。
1977年,21歲的張國榮奪得了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麗的電視舉辦),由此進入歌壇。哥哥沒有后臺,新人入行,自然也沒有太多的積蓄。
他接下了別人不要的歌曲,拍別人看不起的小片子,臺下苦練歌喉,鉆研演技,為的是有朝一能登上舞臺,為觀眾熟知,唱自己喜歡的歌,演自己想演的電影。
一次,張國榮在馬場演出,由于唱的過于投入,便將自己的帽子拋給了觀眾。
然而,一些觀眾瞧不起這位樂壇新秀,現場噓聲不斷。
最后將那頂帽子又被拋了回來。張國榮深受打擊,歌壇前輩也不看好他的前景,媒體更是諷刺有加。
他打算轉向影視行業,曲線救國,并決心要用實力贏回觀眾的認可,這次的遭遇也為接下來出演《霸王別姬》埋下了伏筆。
如張賢亮所言:“我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人間便沒有什么能將我折磨。”
臺下十年功。一次又一次的錘煉,精進,張國榮磨練出了自己獨特的演技。
在觀眾看來,他塑造了太多經典的熒幕形象,而且幾乎每次都能將劇中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經過正規科班訓練的他,憑借著異于常人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張國榮一步一步登上了香港演藝圈的頂峰。
2005年,《霸王別姬》被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最好的一部電影”90年代的香港社會,大眾對同性戀還持不認同和偏見的態度。為了拍好這部戲,哥哥選擇暫別香港樂壇。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知道,張國榮人戲合一,完美地演繹出了何為“不瘋魔,不成活”。
在觀眾眼中,張國榮就是程蝶衣,程蝶衣就是張國榮。
他是戲班子里卑微的存在,他是舞臺上風華絕代的程蝶衣,他也是陳凱歌鏡頭下窮極半生所塑造出的人物經典。
張國榮全身心投入到這部戲的拍攝中,戲罷,他的人生也隨之迎來轉折。
在戲里,程蝶衣視假霸王段小樓為戀人,希望一輩子陪在他身邊演戲。他對段小樓的情誼終始如一,沒有變過。
張國榮和陳凱歌現實中,程蝶衣和張國榮一樣,都身處于一個動蕩不安、社會環境急劇變化的時代。
戲作真時假亦真,程蝶衣和張國榮已經合為一體,且二人最終的結局都以悲劇收場。
一個是拔劍自刎,另一個是從24層高樓的縱身一躍。
二從公然出柜到跳樓,人們常說他這么做是因為入戲太深而導致人戲不分。
但在我看來,這不僅與他拍攝的《霸王別姬》有關,還與他被異性多次拒絕有關。
他以為愛情可以填補人生的遺憾,但沒想到制造遺憾的恰恰是磕磕絆絆的感情。
不圓滿的感情經歷導致他仿佛對異性產生了抗體。對于后來的張國榮來說,再奢求從感情中尋求一絲溫暖和慰藉,也只有他的同性戀人兼好友唐鶴德了。
張國榮和唐鶴德合影年輕時他曾追求過許多女生,但最懂張國榮心意的,非梅艷芳莫屬。
張國榮曾對她說,阿梅,等到你四十歲,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在一起。
張國榮與梅艷芳都有著一段不幸的童年經歷,而且在事業上也遭人冷嘲熱諷,惡意詆毀。
彼此相似的經歷讓兩人愉快的相處了一段時光,無奈彼此觀念不同,最終還是以朋友關系相言。而不幸的命運總相似,梅艷芳的生命在她40歲那年徹底燃盡。
童年的經歷,戀情和事業受挫其實也深深影響了他后來的人生走向。
苦難沒將他的心腸磨硬,反而讓他更加珍惜人與人之間真相待的可貴。
張國榮和梅艷芳參加影展三張國榮之所以被圈里人尊稱為“哥哥”,很大原因是因為他關心并提攜過很多后來的一眾明星。
陳奕迅早年喜歡抽煙。一次,張國榮看到陳奕迅在后臺抽煙,出于關心,便規勸他不要吸煙,并贊賞他的聲喉很棒。
自此以后,為保護嗓子,陳奕迅便把煙戒了。
張學友、黎明等一眾大佬也曾得到哥哥的提攜。張學友談及張國榮時說道,他真的就像哥哥一樣,把自己當作弟弟一樣看待,無論是生活上、工作上,私下里還是臺前,都對他很照顧。
有一次,劉嘉玲和朋友約好一起打麻將,但在赴約的路上遭到綁架。她有很長時間都沒有從陰影中走出來。
為幫劉嘉玲轉運,走出陰影,哥哥送給她一棵桃花樹。從那年起她的運氣逐年好轉,無論事業上、感情上都順風順水。
現在,每年今日,劉嘉玲都會去哥哥介紹的那家花圃訂桃花,以此來悼念張國榮。
張國榮的熱心也從不吝嗇于圈外的素人。
1988年,張國榮曾低調探訪一名19歲末期骨癌男歌迷,名叫聲仔。護士得知聲仔特別希望見到張國榮,便用盡各種方式聯系到他本人。
張國榮放下工作,陪伴他走過了生命最后的一段時光。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星期,但對于身兼數責的張國榮來說,已經彌足珍貴。
四17年前,他離開的當日,恰巧也是4月1日,仿佛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
而這個玩笑成了真。
回顧張國榮的短暫一生,他用無數作品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經歷了別人不能經歷之事,也收獲了無數的贊譽或詆毀。
他終其一生都在成全自己,接納別人,接納這個世界。正如那句臺詞所說:“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霸王別姬」劇照他遺言的最后一句,卻是對這個不公世界的拷問:
“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張國榮手跡為何會這樣?
因為那個充滿偏見和所謂“公序良俗”的社會,因為有同行和陌生人的冷嘲熱諷和惡意中傷,因為與生俱來的敏感和無法彌補的缺失。
這些都可能是堆積成最終結局的那些雪花。
曼德拉曾說:“人的善良就像一條可以隱藏但決定不會熄滅的火焰。”
張國榮已經離世17年,我們依然能看到他留下的火焰,被無數的后來者傳遞、點亮,生生不熄。那個善良正直的身影,依然在人們的記憶深處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