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唐帝國的強盛,很多歷史愛好者就會想到一個詞語:天可汗。那么,什么叫天可汗?天可汗如何實現對周邊國家的統一領導呢?
天可汗的含義
唐武宗時期的宰相李德裕創作的散文《與紇扢斯可汗書》對天可汗一詞有較為詳細的解釋:我太宗文皇帝圣德高于百王,英材軼于千古,內定諸夏,外服百蠻,貞觀四年,西北蕃君長詣闕頓顙,請上尊號為天可汗。是后降璽書西北蕃君長,皆稱皇帝為天可汗,臨統四夷,實自茲始。
上圖_《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圖為李世民接見和親使者祿東贊
這句話的大致含義:我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功績彪炳史冊。內部統一安定華夏,外部征服周邊國家。貞觀四年,位于唐朝北方和西方的國家和少數民族領導人來到長安。各國和少數民族領導人服從大唐的領導,給李世民上尊號為天可汗。后來,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的首領,都稱唐朝皇帝為天可汗。大唐帝國統領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的政治形勢,從李世民被封為天可汗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通過李德裕的散文《與紇扢斯可汗書》這部散文,我們就能看出,天可汗這個名詞確實來自于貞觀四年,是位于唐帝國西邊和北邊各個國家和少數民族領導人對李世民的尊稱,其核心含義是“全天下共同的可汗。”
到了后來,天可汗從李世民本人的尊稱拓展到唐朝西邊、北邊的國家和少數民族領導人對唐朝皇帝的尊稱。
上圖_唐朝版圖
天可汗是怎么來的?
那么,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的領導人為何會對李世民心服口服,尊李世民為天可汗呢?這就牽扯到唐朝和突厥汗國之間的關系。
突厥汗國是公元552年,由突厥民族在今天的蒙古和俄羅斯建立的部落聯盟式帝國。在公元6世紀,突厥汗國是亞洲地區的“草原霸主”,軍隊擁有數十萬人,控制著薛延陀、同羅、思結等民族。
為了消除突厥汗國對北方的威脅,隋文帝就曾經進攻突厥。公元583年,隋帝國大軍兵分8路反擊突厥,統一的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汗國和西突厥汗國。公元599年,隋文帝冊封突利可汗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中原王朝和東突厥汗國的關系得到了全面緩和。
上圖_東西突厥地圖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隋朝很快在農民起義的硝煙中土崩瓦解。東突厥汗國趁隋朝內亂之際再次崛起。在隋末唐初的戰亂年代里,劉武周、王世充、梁師都、甚至唐王朝的開創者李淵本人,都曾向東突厥可汗稱臣以求自保。
從唐朝開國到李世民登基這8年時間里,突厥大軍入侵唐帝國次數達到了40多次。其范圍覆蓋了唐朝西部到東部的大片邊境地區。李世民登基后,突厥大軍又來到渭水北岸威脅長安,李世民帶著高士廉等大臣來到渭水南岸,在渭河橋頭結“渭水之盟”,突厥才撤兵而去。
渭水之盟對李世民而言是恥辱。公元629年十一月,唐軍10萬大軍兵分6路向東突厥展開全線進攻,唐軍名將李靖率領3000騎兵,直接拿下突厥王庭。3年前在渭水橋頭大放闕詞的頡利可汗被押送到長安,東突厥汗國至此覆滅。
上圖_李靖(571年-649年)
東突厥汗國滅亡后,李世民采取了極其高明的做法安置突厥百姓:李世民在東起幽州、西到靈州一帶,設置了4個都督府,讓突厥自己人擔任都督府的行政長官,其內部實施高度自治。而投靠唐朝的突厥首領被授予職位,5品以上的胡人武官,占據到朝中武官的一半左右。
李世民這一做法徹底收復了突厥民眾的民心,其等于對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放出信號:和唐朝為敵,唐軍一定會在軍事上予以嚴厲打擊。歸順唐朝統治的民族,朝廷將予以最大限度的優待,其內部甚至可以按照本民族的習慣和風俗實施高度自治。李世民的舉措強化了中原王朝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良好局面。
李世民恩威并舉的政策讓北方、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心服口服。公元630年,西北和北方的14個國家和少數民族的領導人來到長安,他們徹底服從唐朝的領導,共同給李世民獻上了一個至今讓國人無比自豪的稱號——天可汗。值得一提的是,天可汗這一稱號從唐太宗一直傳到安史之亂后中興大唐的一代明君唐代宗。
上圖_唐·閻立本·職貢圖(局部),該畫描繪的是唐太宗時,婆利國和羅剎國千里迢迢前來朝貢的情景
天可汗如何領導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
必須說明的是,天可汗這個名稱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號,天可汗制度是一個以唐朝為核心,覆蓋周邊少數民族和鄰國的“唐帝國政治體系”,帶有國際聯盟的性質,唐朝在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實現對周邊鄰國和少數民族的統一領導。
政治上,唐朝皇帝通過冊封、藩國入質、入覲、朝貢等方式實現對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的領導。各個國家的君主登基,必須得到天可汗(唐朝皇帝)的認可。比如,回紇汗國存在了96年,其13位可汗中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皇帝的冊封,并授予唐朝的官職。
公元648年,回紇可汗,唐淮化大將軍兼渤海都督吐密度被侄子烏紇殺害,烏紇想篡位自己當回紇可汗。李世民派人殺掉烏紇,讓吐密度的兒子婆閏繼承可汗大位,并讓婆閏繼承其父親的官職淮化大將軍兼渤海都督。從李世民除掉欲篡位的烏紇,讓婆閏繼承父親可汗大位這件事就能看出,唐朝皇帝掌握了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領導人的廢立大權。
上圖_唐時期的回紇汗國
那么,在盛唐時期,有多少國家和少數民族接受唐朝的“天可汗”領導呢?
根據《唐六典》的記載,唐朝不同的行政區域控制不同國家和少數民族的朝貢:唐關內道“控北蕃、突厥之朝貢”,河南道“控海東新羅之貢獻”,河北道“控契丹、奚、室威之貢獻”,隴西道“控西域、胡戎之貢獻”,江南道“控五溪之蠻之貢獻”,劍南道“控西洱海群蠻之貢獻”,嶺南道“控百越及林邑、扶南之貢獻”。
當時的唐朝是真正的世界性帝國,是值得國人無比自豪的盛世帝國。
上圖_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在經濟和對外交流上,李世民及其之后的唐朝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唐朝和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唐朝在西域設立安西四鎮,保衛唐朝和周邊國家與少數民族的貿易交流線,各類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在唐朝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就居住了不少突厥人、波斯人、日本人等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前來學習和做生意的民眾,唐朝中央***更有數量繁多的少數民族和外國人從事官職。比如,高麗人高仙芝就是唐軍的名將。
上圖_唐朝胡人俑
在軍事上,各國和少數民族政權的軍隊必須接受天可汗的統一征調領導,對破壞和平的成員國發動制裁戰爭,必要時要前往中原平定叛亂。
公元634年,吐谷渾大軍入侵涼州,李世民以天可汗的身份,讓李靖突厥、契苾的軍隊和唐軍一起,打退了吐谷渾的進攻。安史之亂爆發后,回紇接受唐朝天可汗的征調,先后3次出兵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上圖_吐谷渾之戰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能看出,天可汗不僅是一種稱號,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政治軍事制度,是唐朝國力強盛,統領四海萬邦的重要象征。正是唐朝的強大,乃至影響力傳到世界多國,以至于今天的外國人稱呼中國人為唐人,把中國人居住的地方稱為唐人街。
作者:軍事帥哥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六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