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躑躅花美詩詞六首:杜鵑啼時花撲撲,躑躅閑開艷艷花
躑躅花就是杜鵑花,很有意思的是,這種開在仲春晚春的,極其明艷的花朵,居然沒有排上二十四番花信風,非常讓人費解。
因為只要是看過杜鵑花開的人,無不驚艷杜鵑花的絢爛,那漫山遍野的深紅玫紫,是春天極其耀眼的明艷,何以自宋朝開始流傳的花信風里,沒有杜鵑花呢?
原因在于,杜鵑花和杜鵑鳥一樣齊名,但是至少在唐朝宋朝,并非能夠順利移植培養的人工花卉,杜鵑花極其依賴酸性土壤,適合涼爽、濕潤、通風的環境,而這種環境往往是在山地背陰深谷,所以應該是這樣的原因,都市的人們很少見到,所以排除在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易于辨識和看到的常見花木外。
但是杜鵑花之美,又如何不讓人驚艷感嘆。
杜鵑花之所以叫作躑躅花,是因為野生黃色杜鵑花,有毒,而羊類誤食,會造成中毒,步履不穩,所以黃色的杜鵑花稱羊躑躅,或者“羊不食草”。
西漢的《別錄》里記載“羊躑躅生太行山川谷及淮南山。三月采花,陰干。”這是漢朝或者先秦時代將黃色的杜鵑花入藥的證明。
但是普通人沒有這么清晰的醫學知識,山野的杜鵑花,包括各種顏色的杜鵑花,就稱為“躑躅”或者“山躑躅”,“石躑躅”。因為杜鵑花立根山林,生長石縫,搖曳動人,讓人徘徊。
“試吏向嵩陽,春山躑躅芳。
腰垂新綬色,衣滿舊蕓香。
喬樹別時綠,客程關外長。
祗應傳善政,日夕慰高堂。”中唐·韋應物《送黎六郎赴陽翟少府》
杜鵑花是山林之花,我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北到大興安嶺,南到臺灣云南貴州,中部長江流域的山林,都有原始的杜鵑花。它們如何這么廣泛?得力于它們的種子細小,被風和鳥類帶到遠方,只要有合適的地方,它們就扎下根來,連片生長。
但是很奇怪就是它們基本和平地無緣,只茂盛在山林。
唐朝有很多杜鵑花的產地,最有名的是四川,還有上古望帝因為禪位,造成古蜀國滅亡,化作杜鵑鳥,吐血化作杜鵑花的古老傳說。
但是河南嵩山,也是杜鵑花最絢爛的產地。而前往嵩山,比去往四川交通更為便捷,所以嵩山的杜鵑花,在中唐的知名度和旅游率是高于四川的。
比如韋應物,送朋友去嵩陽幕府,就談到了那里知名的杜鵑花。
你去嵩陽去做官吏,我要祝福你,因為那里山路上有最美的杜鵑花。
你腰上帶著有官員標志的綬帶,身上散發書香蕓草的氣息。
我在這里給你送行,這一路肯定很漫長艱辛。但是你是為朝廷做事,背負父母的期望,想必你的父母會非常開心。
杜鵑花的明艷,照耀著新官的前程,可謂一路錦繡。
“枋口花間掣手歸,嵩山為我駐紅暉。
可憐躑躅千萬尺,柱地柱天疑欲飛。”中唐·孟郊濟源寒食其六
孟郊62歲那年,在河南濟源過的寒食節。這是他生命的最后兩年。他一生貧苦,46歲才中進士,所以詩詞里多描寫刻苦的生活,詩風凝重艱澀,也成為一種難以超越的風格,文學上和賈島并稱郊寒島瘦。
但是這首詩卻分外明麗開闊,甚至是豪情絢爛。
他寫了嵩山最著名的山杜鵑。
我在街坊間的花里袖口而歸,不是因為花太富麗就是因為太貴。但是當我行經嵩山的時候,卻被震撼被打動于那如同彩霞晚云一樣的杜鵑花開。
那么打動孟郊的是怎樣一種壯麗和絢爛呢?
那可愛的躑躅杜鵑花,是布滿了嵩山崇山峻嶺,將險峻的山峰包裹,直上云霄,一根根紅色的山柱,開滿了杜鵑花,那絢爛的紅光將山峰打造,就像一柄柄發著紅光的石劍,向著云霄隨時準備起飛一樣!
這是何等壯麗絢爛的花海美景。
一向吝嗇美詞的孟郊,也燃起心中劍氣雄心。
那生長在山野的寒苦之花杜鵑,照應了他的內心和靈魂。
“五度溪頭躑躅紅,嵩陽寺里講時鐘。
春山處處行應好,一月看花到幾峰。”中唐·張籍《寄李渤》
這首詩同樣是中唐的張籍,去嵩山打卡,寫到的此地杜鵑花。
當然他更悠閑,在這里至少來過五次,年年都喜歡這山中溪水邊的野杜鵑。
絢爛的杜鵑花,讓人心情大氣明麗。
他發出由衷的贊美,這里處處春山,遍地杜鵑,一個月為了看花,也行走過一個又一個山峰,可見杜鵑花***的時候,那種潑天入谷的紅艷和浪漫。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中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804年)
那么韓愈這首杜鵑花,則是他36歲,貶謫到廣東清遠陽山縣的路上所寫。
這是嶺南的杜鵑花,春風雨水,溫潤潮濕,在山路上和他照面,更加富麗明艷。
這里的春天的山水明凈動人,山長水遠,別有風光,只是對于韓愈來講,這是遠離家鄉和京城的地方,綠水青山是有,只是人煙稀少,讓他倍覺貶謫的心情低落和荒涼。
但是低落和荒涼的是心情,這一路上,是茂密的竹林,此時春筍茁生,那杜鵑花迎面而來,開得明艷滋潤,悠閑自在。
韓愈擔心什么呢,這里的瘴氣,就是所謂山林的瘟疫毒氣和傳染病。很多官員不愿意去嶺南做官,就是因為這里經常會發生未知的疾病。
好在有驚無險。很快他就調回京城。
我喜歡這首詩里的杜鵑,明艷開在嶺南的道路上。
兩年之后,韓愈才正式回憶這南嶺山中的杜鵑。“前年嶺隅鄉思發,躑躅成山開不算。”,他看到的哪里是一枝,是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啊。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斸得廳前栽。
爛熳一闌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曲塵。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闌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杜鵑花在唐朝江西九江也有,比如白居易,就是花木達人。43歲的白居易貶謫到九江,心情很不爽,而他的老朋友元稹,早已經貶謫到四川通州,好幾年都沒有見面。白居易閑來上山,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鵑,他不能不想到杜鵑勝地四川,老朋友元稹也一定看著著紅如血的杜鵑花。
他從附近山上移植了十八顆杜鵑種在官衙里,然而以杜鵑花為題,寫詩信給元稹。
當初元稹貶謫四川通州時,一路上就是杜鵑花開,元稹寫作山石榴,是杜鵑的另一種名稱。元稹是看到了巴山蜀水真正絢爛凄美的杜鵑花,說杜鵑花開如同石榴裙。
如今白居易同樣貶謫,他是在九江看到并且移植了杜鵑,在明艷凄美的杜鵑花里,他和元稹落魄的心情得到了共鳴和升華。
這首詩,白居易著明,山石榴,山躑躅,杜鵑花,就是同一種花。
這也為后世為杜鵑花的各種名稱來源,提供了最簡潔的證明。
當然杜鵑花還有另外的名稱,映山紅,照山紅,滿山紅等。
”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觜。
行人經歲始歸來,
千萬里,錯相倚,懊惱天仙應有以。“唐·皇甫松天仙子
這首晚唐杜鵑花小詞,格外明麗。
杜鵑花臨著溪水***,花朵照紅的水面。
無數的鷓鴣,圍繞著青山飛來飛去。
而在外的游子在暮春里,坐著船歸來,千萬里山水邊,是杜鵑花交映山水***。
游子回鄉,如入仙境,他應該是后悔自己為了功名利益拋擲青春,最美的原來一直是家鄉,最愛的原來就是在身邊啊。
人間的遠游,不過是證明,哪里都沒有這家鄉美,杜鵑青山相映水。
人間的遠游,不過是證明,城市的美色,都不及最淳樸的家園,都不及仙女一樣的妻子。
雖然杜鵑花現在早已經知名,城市也多見,但是我仍舊希望能在山野看到最明艷絢爛的杜鵑花,去躑躅其間,享受那種山花爛漫的壯美。
何止羊躑躅,人也躑躅呀。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