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本是蠟梅出風頭的時節,卻有“不講規矩”的梅花提前***,上演雙梅爭春的好戲。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月19日從上海植物園獲悉,該園內的梅花和蠟梅出現了同時開花的罕見物候現象,在該園的物候記錄上是第一次。
這次“攪局”的梅花主要是單瓣的江梅類品種。
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介紹說,上海植物園內的早花品種梅花一般在每年1月下旬才出現初花,很難與大部分在11月至12月就進入初花期的蠟梅碰頭。所以,雙梅爭春是一種罕見現象,氣溫和高質量養護,往往是梅花早開的主要原因。
蠟梅因其蠟質一般的半透明花被片和獨特的清香味而得名。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許多人把蠟梅稱作臘梅,大約是因為它開于臘月,于是漸漸訛傳為臘梅。
還有許多人把蠟梅視作梅花的一種,這也是不對的。蠟梅和梅花主要可以通過四種***來區分。
首先看開花時節。蠟梅花期一般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而梅花,尤其是地處江南的梅花,一般要遲至立春之后才開,花期通常在2月至3月。一般而言,蠟梅花謝之后,梅花方才登場。
其次,看顏色。蠟梅古稱“黃梅”。梅花則多為白、粉、紅色,經過后期科研培育,又新增出許多顏色。
第三,看果實。蠟梅花謝了后結出瘦果,紡錘形,木質化,褐色,看起來比較丑陋。梅花謝后會結出梅子,生時青、熟時黃,就是可以煮酒的那個青梅。
第四,聞香味。蠟梅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其清香味遠勝梅花。一般情況下,香味更濃的往往是蠟梅。
其實,蠟梅有很多品種。在我國,蠟梅目前的品種有上百個,早花與晚花品種的花期可以相差兩個多月。
在上海的公園綠地,蠟梅主要有三個品種群:內外花被片全黃的素心品種群、內花被片紅色的紅心品種群、內花被片成淺紅或紅暈的喬種品種群。今年春節期間,將是蠟梅的最佳觀賞期。
在愛花人士看來,蠟梅還分品種的高下。
上好的品種有素心蠟梅、檀香蠟梅。前者,花瓣花蕊渾然一色,通透澄明,非常純粹,形狀也好,像蓮花,讓人喜愛。后者,以芬芳剔透的香氣聞名,曾有插一兩枝檀香蠟梅便“香可盈室”的說法。
去年初,上海植物園部分素心蠟梅的花色由初開時的黃色逐漸轉為粉紅甚至紫紅色,有些品種還有不同程度的黛色條紋和斑點。
研究發現,蠟梅花被片主要成分為類黃酮、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苷。
園藝專家認為,花朵***后,隨著光照、溫度、濕度等變化,引起相關色素不同程度的降解、氧化或合成,從而打破原有色素間的平衡,總黃酮醇含量迅速減少,總花青苷含量比較穩定,導致花朵在開花過程中顯現變色現象。
而所謂的下品蠟梅名單里,往往有狗蠅蠟梅的身影,從起名便可見它有多么不受待見。
其實,這種蠟梅是半野生蠟梅的一個類型,只是顏色不純粹,內輪中心花被呈紫色,且花朵個頭小,香氣比較淡雅。
欄目主編:陳璽撼題圖來源:視覺中國圖片編輯:雍凱
文中圖片來源:上海植物園來源:作者:陳璽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