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隆中,由徐庶向劉備指引,后經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聯孫抗曹,于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
對于諸葛亮而言,形勢異常嚴峻。但他并未慌亂陣腳,苦思冥想而想出空城計。他鎮定自若安排撤軍事宜。以關興(大將關羽之子)張苞(張飛之子)領兵埋伏在武功山,做疑兵嚇唬魏軍。以張翼急行軍修復劍閣,為退軍防守做準備。以姜維、馬岱帶兵埋伏山中斷后,等大軍退走,再退兵。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庇谑牵T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裘,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笑著說:“這怎么可能呢?”
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里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后軍充作前軍。
前軍作后軍撤退。他的兒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么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F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諸葛亮智設空城計襯托出諸葛亮才華橫溢、智勇雙全,隨機應變的能力超強,在危急時候敢于放手一搏,為總體利益而不怕犧牲自我。在司馬突然而來的時候,城中撤退未完成的危急時刻,諸葛亮能及時從司馬的性格出發,找到了合適的計策,這是一種很強的應變能力,沉著泠靜,處事兒不驚。而且作為一國之相,受先帝劉備委托,輔佐劉禪,可以說誓死盡忠報國。在極度危險情況下為保留蜀國實力,殫精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