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海峽是勾通日本海和中國黃海、東海以及太平洋的交通要道,是日本海的咽喉之地,在東北亞的交通位置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嚴格來說,在日本和朝鮮半島之間的海峽叫朝鮮海峽,習慣上把對馬島和壹歧島之間的水道稱為對馬海峽。
對馬海峽和釜山海峽都屬于朝鮮海峽的一部分,對馬海峽是因為靠近對馬島而得名。
對馬海峽長約222公里,最窄處約41公里,最大水深為131米,最淺處約50米,平均深度約90米。
對馬海峽兩岸港灣眾多,港口優良,有下關、福岡、北九州等天然良港,其中北九州是日本主要國際貿易港之一,與中國、韓國貿易往來頻繁。
對馬海峽雖然緯度較高,但由于暖流的影響,漁業發達,水產豐富,是日本和亞洲重要的漁場。
對馬海峽屬于公海,并非日本所有!但長期以來,日本把對馬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大隅海峽視為日本的領海,不愿別國艦船和軍機進入,這只能是一廂情愿!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在對馬海峽自由航行的權利!
同樣,日本海也是公海,不是日本人的海!任何一個國家的艦船都有權利在日本海自由航行!
對馬海峽西鄰日本列島,東臨中國的黃海和東海,越過對馬海峽可以北上日本海直逼俄羅斯遠東地區,也可向西直達中國東部,歷史上日本人侵略朝鮮半島都是以對馬島為跳板北上,中國元朝時忽必烈伐日也是以對馬島為跳板進攻日本本土,中日韓朝的早期交往也是以對馬島作為必經路線的,戰略位置之重要毋庸置疑,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現在,對馬島上有日本重兵把守!
樓外斜月給大家介紹幾個與對馬海峽有關的知識,以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對馬海峽。
①朝鮮海峽。
朝鮮海峽位于朝鮮半島東南部與日本九州島、本州島之間,連接日本海與中國東海、黃海,是勾通日本海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長約300公里,寬約180公里。
韓國的濟州島、巨濟島,日本的對馬島、壹歧島、福江島,是控制朝鮮海峽的戰略要地。
韓國人稱朝鮮海峽為“大韓海峽”
朝鮮海峽中的對馬島把朝鮮海峽分為東西兩部分,西水道仍稱朝鮮海峽,東水道稱為對馬海峽。西水道寬約67公里,平均水深95米;東水道寬約98公里,平均水深50米,最深處131米。
②釜山海峽。
釜山海峽是朝鮮海峽中部對馬島以西水域的通稱,因釜山市得名。
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南望對馬島,西臨洛東江,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門戶。
釜山的新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中國還沒有這樣大的商店。
1924年,釜山開設了通往中國、俄羅斯的蒸汽機車鐵路,這是電氣化火車之前朝鮮半島最早的蒸汽火車。
釜山港口的設施和吞吐能力,使得釜山一直是世界第三大港口。
③對馬島。
對馬島位于朝鮮海峽的中部,目前屬于日本所有。
對馬島由5個小島組成,島群南北長82公里,東西長18公里,陸地面積約696.29平方公里,島上的主要城市有嚴原和雞知。
歷史上,對馬島一直是日本武裝侵略朝鮮半島的跳板,也是古代朝鮮和中國赴日的必經路線。
對馬島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你知道同緯度的中國東部沿海是什么氣候嗎?
對馬島距離朝鮮半島南端約50公里,在對馬高臺北望,釜山市清晰可見。
由于日韓歷史紛爭,2005年4月6日,韓國南部的慶尚南道馬山市針對日本島根縣議會制定竹島日條例一事,批準通過了對馬島日條例,把6月19日定為“對馬島日”,并聲稱韓國擁有此島***。
對馬島的主島上島是日本第六大島,僅次于本州、北海道、四國、九州四島。
對馬島近海漁業發達,盛產珍珠。
④壹岐島。
壹岐島位于朝鮮海峽的中部,屬日本長崎縣壹岐市管轄。
壹岐島和對馬島之間的海峽叫對馬海峽,壹岐島和九州島之間的海峽叫壹岐海峽。
壹岐島南北長17公里,東西長14公里,面積約134平方公里,壹岐島除主島外還有21個附屬小島。
壹岐島三分之一為可耕地,盛產柑橘、煙葉、稻米、青花魚和烏賊等。
⑤福江島。
福江島是日本長崎縣西部海域五島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約326.43平方公里,按面積計算應為日本第11大島。
五島群島共有140多個小島,大部分為山地。
⑥巨濟島。
巨濟島位于韓國南部的朝鮮海峽中,是韓國第二大島,除主島外,還有62個小島。
巨濟島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氣候。
巨濟島是韓國造船業的中心,世界排名第2和第3的三星造船和大宇造船都在這里,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1951年11月,美軍在巨濟島上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俘集中營,關押朝鮮戰爭中的朝鮮人民軍戰俘約15萬人,另有中國人民志愿軍戰俘約20000人。
⑦刀伊入寇。
兩宋時期,女真人是居住在中國東北的一個少數民族。
當時的日本人稱女真人為“刀伊人”,“刀伊”是高麗語的音譯。
公元1019年3月,刀伊人從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駕船沿日本海朝鮮半島東海岸一路劫掠南下,攻占對馬島、壹岐島,襲擊長崎和肥前,深入九州島,殺死日本居民463人,擄走1280人和大量牲畜。
后來,刀伊人被高麗海軍擊敗。
刀伊入寇,是日本本土歷史上第一次受到來自大陸的大規模的武力進攻,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實際上,在公元554年12月,肅慎人就曾跨過日本海侵入日本本土。
⑧忽必烈東征日本。
公元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曾兩次派軍東征日本,都是以對馬島和壹岐島為跳板,攻入日本本土,日本的北九州是元日雙方交戰的主要戰場。
公元1274年10月,忽必烈任命征東元帥忻都等率漢軍2萬、高麗軍5千、水手6千7百人從高麗合浦出發,攻占對馬、壹岐,占領肥前和長崎。
公元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東征日本,由范文虎等率軍10萬深入日本九州島,歷時數月。
忽必烈東征日本失利,主要原因有三個:①內部失和。②準備不足。③天時。其中第一條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