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對烏動手后,不少人都忍不住擔心,俄烏沖突或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近日,烏克蘭副總理伊琳娜·韋列舒克對匈牙利發出指控,聲稱匈牙利之所以不制裁俄羅斯,意在謀求烏克蘭的領土。
韋列舒克似乎有心將二戰模板套在烏克蘭身上,試圖迫使匈牙利與俄羅斯反目。對此匈牙利進行了駁斥,聲稱這是誹謗和污蔑。
匈牙利拒絕站到俄羅斯的對立面不難理解,一方面匈牙利不愿意與俄羅斯結仇,免得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匈牙利對俄羅斯有依賴之處。此外,匈牙利近期一直和美國唱反調,對于美國趁機加強對東歐的控制相當不滿。
假使匈牙利也加入戰局,不僅烏克蘭的處境不利,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也將被打亂計劃。俄羅斯對于此次軍事行動準備多年,明擺著是不達成戰略目標誓不罷休。對俄羅斯而言,天下大亂未必是好事,新的勢力加入戰場,必然橫生變數,令自己面臨更多的風險。
事實上,俄羅斯已經開始不安了。計劃趕不上變化,正當俄羅斯將主要精力放在烏克蘭戰場時,阿塞拜疆再次對亞美尼亞出手。為此俄羅斯迅速調解亞阿兩國,普京更是親自與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通***,討論納卡局勢。
俄羅斯明顯希望盡快平息這場沖突,眾所周知,阿塞拜疆背后站著土耳其,對于俄土之爭,俄羅斯一日也沒卸下心防。俄羅斯不能不考慮,假使阿塞拜疆趁俄羅斯分身乏術之際,不僅不打算占領納卡地區,甚至胃口更大,俄羅斯要么陷入多線作戰困境,要么讓高加索地區處于危險中。
納卡沖突淵源頗深,但此次戰火重燃,顯然是因為俄烏沖突,在烏克蘭戰事膠著之際,阿塞拜疆試圖趁虛而入。現在看來,俄羅斯周邊似乎已經在醞釀激烈戰事,普京面臨重大考驗。
不過,令人恐慌的不僅是熱戰,俄烏沖突引起的是連鎖反應,熱戰之外,戰爭帶來的糧食危機還有進一步加重趨勢。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俄羅斯農業部表示,俄羅斯將提高谷物出口稅,在3月30日至4月5日期間,俄羅斯小麥出口征稅將從每噸86.4美元提高到87美元。
俄羅斯此舉意在保證國內糧食供應,穩定國內糧價。俄烏停火短期無法實現,烏克蘭已經錯過春耕,烏克蘭的黑海港口也無法正常運轉,毫無疑問,對于那些原先依賴烏克蘭小麥的國家而言,俄羅斯將是最合適的替代品。
恰在此時,俄羅斯突然限制谷物出口,國際糧食市場必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當然,俄羅斯也沒有在糧食出口問題上一刀切,對于白俄羅斯等親俄國家,俄羅斯特地給出一定程度的通融。
這就給那些需要俄羅斯糧食的國家提了一個醒:究竟是想做“不友好國家”,還是先讓自己避免餓肚子?
不得不說,西方掀起“反俄”浪潮之后,歐洲對俄舉措逐漸失去了理智,盡管德法等國認識到了自身的難處,但在美國的脅迫、“政治正確”等元素的裹挾下,只能忍受巨大損失堅持制裁俄羅斯。
在處理烏克蘭危機時,歐盟是典型的“打掉牙和血吞”,相比之下,塞爾維亞的選擇就務實得多。俄烏開戰后,塞爾維亞始終拒絕制裁俄羅斯。不久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解釋了其不制裁俄羅斯的原因。
武契奇表示,出于互惠原則、出于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出于西方對科索沃的支持,塞爾維亞不加入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說白了,武契奇始終是從塞爾維亞的需求出發,盡管面臨壓力,拒絕接受“綁架”。
早在俄烏開戰前,武契奇就已經預言了一場世界性的危機,并領導塞爾維亞開啟“廣積糧”模式,聲稱塞爾維亞度過危機的表現要比其他國家更好。就武契奇前前后后的舉措來看,塞爾維亞在這場危機中確實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