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
[bīngtiānxuědì]
形容冰雪漫天蓋地,非常寒冷。
滴水成冰
[dīshuǐchéngbīng]
水一滴下來就凍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天寒地凍
[tiānhándìdòng]
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鵝毛大雪
[émáodàxuě]
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千里冰封
[qiānlǐbīngfēng]
形容冰天雪地,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
銀裝素裹
[yínzhuāngsùguǒ]
指雪下過之后的場景或冬天雪后的美麗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銀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寒冬臘月
[hándōnglàyuè]
指農歷十二月天氣最冷的時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白雪皚皚
[báixuěáiái]
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寒風刺骨
[hánfēngcìgǔ]
天氣寒冷,寒冷的風似乎能吹進人的皮膚,直達骨頭,并帶來陣陣刺痛。
傲雪凌霜
[àoxuělíngshuāng]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雪虐風饕
[xuěnüèfēngtāo]
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歲暮天寒
[suìmùtiānhán]
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松柏后凋
[sōngbǎihòudiāo]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境中奮斗到最后。
天凝地閉
[tiānníngdìbì]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歲寒三友
[suìhánsānyǒu]
指松樹、竹子和梅花。松、竹經冬不凋,梅耐寒,早春***,故名。
日長一線
[rìchángyīxiàn]
指冬至以后白晝漸長。
大雪紛飛
[dàxuěfēnfēi]
冬溫夏清
[dōngwēnxiàqīng]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稱冬暖夏涼。
冬日夏云
[dōngrìxiàyún]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白雪茫茫
[báixuěmángmáng]
下大雪后,大地一片白雪皚皚,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景象。
無冬無夏
[wúdōngwúxià]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朔風凜冽
[shuòfēnglǐnliè]
極為寒冷的北風。
寒氣逼人
[hánqìbīrén]
冷的氣流給人威脅。
冰雪嚴寒
[bīngxuěyánhán]
嚴寒:極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氣寒冷。
陽春白雪
[yángchūnbáixuě]
春秋時楚國歌曲名。因為高深難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來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學藝術作品。與“下里巴人”相對。
漫天飛雪
[màntiānfēixuě]
漫天飄雪,形容風雪很大,彌漫了天空。
山寒水冷
[shānhánshuǐlěng]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寒風侵肌
[hánfēngqīnjī]
形容天氣寒冷。
雪兆豐年
[xuězhàofēngnián]
指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冰封雪蓋
[bīngfēngxuěgài]
被冰封凍,被雪覆蓋,形容寒冷的氣候。
冰凍三尺
[bīngdòngsānchǐ]
冷若冰霜
[lěngruòbīngshuāng]
像冰霜一樣冷冰冰的。比喻待人不熱情。也比喻態度嚴厲,不好接近。
寒蟬凄切
[hánchánqīqiè]
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六出紛飛
[liùchūfēnfēi]
六出:雪花六角,因別稱“六出”。大雪紛紛。
雪中送炭
[xuězhōngsòngtàn]
在大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冰山難靠
[bīngshānnánkào]
比喻不能長久的權勢,難于依靠。
萬里雪飄
[wànlǐxuěpiāo]
暫無釋義
冰清玉潔
[bīngqīngyùjié]
也說玉潔冰清。像冰一樣清明,像玉一樣純潔。比喻人的行為高尚,操行清白。
林寒澗肅
[línhánjiànsù]
指秋冬間林木蕭疏、澗水淺落的景象。《水經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冰魂雪魄
[bīnghúnxuěpò]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比喻人品質高尚純潔。
雪上加霜
[xuěshàngjiāshuāng]
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受損害的程度加重。
秋收冬藏
[qiūshōudōngcáng]
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粉妝玉砌
[fěnzhuāngyùqì]
用白粉裝飾,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膚***。
冰寒于水
[bīnghányúshuǐ]
冰比水冷。指后來居上。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瑞雪兆豐年
[ruìxuězhàofēngnián]
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夏爐冬扇
[xiàlúdōngshàn]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三冬二夏
[sāndōngèrxià]
猶言三兩年。
數九寒冬
[shǔjiǔhándōng]
冬日可愛
[dōngrìkěài]
如同冬天里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愿意接近。
無間冬夏
[wújiāndōngxià]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同“無冬無夏”。
冰雪聰明
[bīngxuěcōngmíng]
比喻人聰明非凡。
風號雪舞
[fēngháoxuěwǔ]
風刀霜劍
[fēngdāoshuāngjiàn]
寒風像刀子,霜像劍一樣刺人的肌膚,形容氣候寒冷。也比喻惡劣的環境。
五冬六夏
[wǔdōngliùxià]
猶言不論寒暑。不管什么時候。
燕雁代飛
[yànyàndàifēi]
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chūnshēngxiàzhǎng,qiūshōudōngcáng]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啼饑號寒
[tíjīháohán]
因饑餓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極端貧困。號(háo)。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bīngdòngsānchǐ,fēiyīrìzhīhán]
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春寒料峭
[chūnhánliàoqiào]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唇亡齒寒
[chúnwángchǐhán]
嘴唇沒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關系(多指兩個鄰國)十分密切。《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頰骨)車(牙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紛紛揚揚
[fēnfēnyángyáng]
狀態詞。(雪、花、葉等)飄灑得多而雜亂:鵝毛大雪~。
一寒如此
[yīhánrúcǐ]
一:竟然;寒:貧寒。竟然窮困到這樣的地步。形容貧困潦倒到極點。
玉樹銀花
[yùshùyínhuā]
玉樹銀花花色為淺粉色,所屬菊花的一個品種,原產我國,已有數千年的馴化歷史。
噓寒問暖
[xūhánwènnuǎn]
形容對別人的生活十分關切(噓寒:呵出熱氣使受寒的人溫暖)。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dōnghánbàobīng,xiàrèwòhuǒ]
冬天寒冷卻要抱冰,夏天炎熱卻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積雪封霜
[jīxuěfēngshuāng]
形容操守高潔堅貞。
碎瓊亂玉
[suìqióngluànyù]
指雪花。
雪花飛舞
[xuěhuāfēiwǔ]
形容下雪時雪花在空中飛舞的樣子。
孫康映雪
[sūnkāngyìngxuě]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松柏寒盟
[sōngbǎihánméng]
比喻患難之交。
歲寒知松柏
[suìhánzhīsōngbǎi]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歲寒松柏
[suìhánsōngbǎi]
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操的人。
霜露之病
[shuānglùzhībìng]
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病。
偷寒送暖
[tōuhánsòngnuǎn]
暗里照顧寒暖。比喻奉承拍馬。也比喻對人關切。
寒心酸鼻
[hánxīnsuānbí]
寒心:心中戰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冬烘頭腦
[dōnghōngtóunǎo]
冬烘:迂腐,淺陋。指頭腦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頭腦冬烘”。
寒木春華
[hánmùchūnhuá]
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比喻各具特色。
囊螢映雪
[nángyíngyìngxuě]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讀。
程門立雪
[chéngménlìxuě]
宋代楊時在下雪天拜謁著名學者程頤,程頤瞑目而坐,楊時不敢驚動,在旁站立等待。程頤醒來,門前積雪已經一尺深了(見于《宋史·楊時傳》)。后來用“程門立雪”形容尊師重道,恭敬受教。
肥冬瘦年
[féidōngshòunián]
南宋吳地風俗多重冬至而略歲節,冬至時家家互送節物,有“肥冬瘦年”之諺。見宋無名氏《豹隱紀談》、宋范成大《吳郡志·風俗》。
紅裝素裹
[hóngzhuāngsùguǒ]
指衣著淡雅的婦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相映襯的景色
雪泥鴻爪
[xuěníhóngzhǎo]
鴻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跡。比喻往事的痕跡。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春去冬來
chūnqùdōnglái
春天過去,冬天來臨。形容時光流逝。
天凝地閉
tiānníngdìbì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自《晉書·張協傳》:“天凝地閉,風厲霜飛。”
湯風冒雪
tāngfēngmàoxuě
湯:頂、當。頂著風,冒著雪。形容冬天旅途的艱辛。
出自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湯風冒雪,妨寒受冷。”
山寒水冷
shānhánshuǐlěng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