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戒茍且]:凡事不宜茍且,而于飲食尤甚。廚者,皆小人下村,一日不加賞罰,則一日必生怠玩?;瘕R未到而姑且下咽,則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則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賞空罰而已也。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尋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淡必適其中,不可絲毫加減,久暫必得其當,不可任意登盤。廚者偷安,吃者隨便,皆飲食之大弊。審問慎思明辨,為學之方也;隨時指點,教學相長,作師之道也。于是味何獨不然?
淸袁枚《隨園食單》戒單
袁枚在江寧任知府時曾遇一道士,此人通周易知變數,椐說能知前緣后果,曾為袁枚占卜說:先生六十三歲得子,七十四歲壽終,袁枚自幼就不信宿命,聽后只是哈哈一樂,為此還寫一對聯掛于書房“不作公卿非無福命都緣懶,難成仙佛愛讀文章又戀花?!笨梢补至?,隨著時間有許多事都靈驗了,歲數大了反到信了,這可能就是圣人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吧。說來也巧了,袁枚真的在六十三歲得一子以續香火,因晚年得子起名叫阿遲,這好像冥冥中早已安排的,袁枚的心滿意足,這時的他開始熱衷旅游,在學生弟子陪同下,游勵了許名勝古跡名山大川,七十歲時還游天臺、上黃山、登武夷,給他帶來許多靈感,創作了大量詩詞歌賦,袁枚文如泉涌達到了創做高峰期。
同時他還留心廣泛收集大量美食,直到乾隆53年那年袁枚74歲了,二月初八日袁枚做了個夢,見一僧人入門長揖說下月二十二日將歸神位,袁枚驚醒,想起當年道士抽簽算卦一事,趕快起程回隨園,二十二那日身體也沒發生什么異常,不過到了秋天,袁先生偶染風寒真的病了,虧金氏夫人伺待左右,不久便全愈了。從那起袁枚在也沒離開過隨園,以前就曾有人就勸過他,老話七十不遠行,八十不過夜是有道理的,可他不聽,這回認頭了。
可袁枚并未閑下來,開始整理書籍,在今后的幾年內把以前書稿詩詞加以修訂,乾隆五十七年秋,袁枚的隨園食單完稿,袁枚早在冮寧做官時,就開始收集美食至今已有四十余載,他在食單序中寫道:《中庸》曾講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人生遇知已難,知音難知味更難?!兜湔摗分v的更透徹,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三輩子做官才學會吃穿。于是袁枚本著虛心求學的態度,每次在某家吃的好,遇到中意的美食,就派家廚往彼灶觚,就是廚房,持弟子之儀拜師學藝,四十余年收集了不少,廚子走了一撥又一撥,但這些美食卻保留下來,有的美食掌握了真諦,有的菜學了一半,有的只記住了皮毛。
袁枚認為凡事如想做好,是一件不客易的事,應該像孔子學習,孔子與人一起擊缶而歌,誰唱的好必讓人重唱一遍,而后自己學唱一遍,圣人對歌詠這樣小技法都如此好學,我們有必要去效仿他去研究美食。
隨園食單不光記載了當時流行的326種菜肴美酒名茶,更難得可貴是,他把了飲食業內的事,規納成二十須知和十四戒,這是前無古人的,須知單和戒單深入淺出,掰開揉碎把烹調中須知的道理和弊病一一列舉分折評述,而這些論述就現在看來仍是至理名言,“隨園食單”被廚師界奉為圣經頂禮膜拜。隨園食單開始在袁枚朋友圈內傳看,都拍手叫絕可袁枚總絕得還差一點什么,所以一直沒有印刷,靜下來反復思考忽然想到,做好任何事,最關建的是認真,工作中不認真等于零,于是在提筆在戒單中添上戒茍且,此單可是袁枚經思考最后頓梧,雖然未涉及菜品制法,卻是隨園食單重要的點睛之筆。
說道茍且,讓我們先了解茍且一詞意思,通常茍且指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茍且偷安,還有敷衍了事;辦事不認真馬虎大意的意思如:因循茍且,有時人們把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也叫行茍且之事。當然還指勉強,不循禮法等等,反正茍且不是什么好詞。
袁枚隨園食單戒茍且是這樣的說的:“凡事不宜茍且,而于飲食尤甚。廚者皆小人下材,一日不加賞罰,則一日必生怠玩?;瘕R未到而姑且下咽,則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則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賞空罰而己也”首先袁枚指出凡事都不可茍且,不能湊合,餐飲更不能馬虎隨便,只顧眼前,他提到廚者皆小人下材那是指過去,以前庖廚屬‘五子行’伺候人的,讓人瞧不起,連亞圣孟子都說君子遠庖廚,飲食業內也有一柜二堂三廚房之講,總之那時廚子大多沒什么文化,沒什么背景的人,素質也比較低,惰性大。
現在不同了,廚師都成藝術家、國寶大廚,廚者成了被人羨慕行當,高水平人才比比皆有,社會地位不比任何行業低,雖素質提高了,但目前浮燥之氣也是影響餐飲的因素,也在茍且之列應當戒除,所以做為領導者、食客就須嚴加賞罰避免發生懶惰懈怠。今天做出的菜火候不到,你勉勉強強吃下去而且不去說他,明天的菜必然是生的,這因為是人的惰性所至,如果把菜都燒糊了,真味全無了你還耐著性子不去管,這菜還能吃嗎?
菜都這樣了買賣還能做嗎,許多餐飲店做不好,實際上都是這種原因而導致關門,所以細節絕定成敗,舉個例子,麥當勞全球銷量第一,店內無非炸著條等數過來的幾個品種,而中餐廳菜品多,有的能達到四、五百個菜譜跟本書似的,但的麥當勞能夠在全世界各個地區都保持一個味。他有四百多項考核指標,包括牙簽、室內溫度在全球都一樣,而有些中餐店同一出品能有幾個版本。
這不光指做飯講的是大道理,往往高手之間的決逐,是在小數點以后進行的這就是細節,廚者自身更要戒除茍且,辦事認真扎實,首先要干好本職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革命才行,小平同志曾說過“最重要的是辦好自己的事”,毛主席也教導我們:世界上就最怕認真二字,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要多看多學,可有句老話您學了不一定會,會了不一定好,好了不一定精,精了不一定絕,一道菜做絕了也非易事,我去南通見有一家小店炒豆芽一絕很有名,雖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原料,可那火候口味控制得恰到好處,很多客人都沖此而來,小店生意火爆異常,豆芽每日須二大筐,這廚師也因此菜被老板奉為上賓,可見沒有不好的菜,只有不好的廚子,同樣菜肴認真去做,和不認真甚至吊兒郎當應付,那出品是有天壤之別,就拿‘食’字來說,人有良心才能做出好食品,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德性’。
在去昌平十三陵路上有座沙河北大橋,又名朝宗橋,是為溝通從沙河至明陵的道路,明正統十二年興建二橋,北曰“朝宗”,南曰“安濟”。朝宗橋為七孔石橋。全長130米,寬13.3米,中間高7.5米,七孔聯拱結構,橋兩旁有石欄柱53對。這是明朝帝后、大臣謁陵北巡的必經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朝廷派遣趙朝宗修建沙河北大橋,另派遣一人修建沙河南橋??纱巳藶榇蠹槌迹澪哿舜罅拷蚬こ炭铐棧倒p料,工程很快就完了,奸臣趕緊進城向皇帝報功,并向太監們行了賄,因而得到了嘉獎。
與此相反,趙朝宗只知一本正經建橋,忠心耿耿,忙于工程,不行賄,不受禮,清正廉潔,甚至連皇帝派來的太監也招待不夠熱情。因此,被太監進讒,說趙朝宗“工期遲緩,耗資無當”。橋工程竣工后,趙朝宗回京交旨,所花費用確實比南橋高,皇帝聽信讒言,未經認真調查,即將趙朝宗處斬??汕傻诙赀B降暴雨,引起山洪暴發,沙河水暴漲,水流湍急,結果南橋一下就被沖垮,北橋卻巋然不動,橋體毫無損壞。皇上得報后,立即查清事實真相,方知受騙,遂將奸臣及進讒、誣陷忠良的太監推出午門斬首。為補過失,于次年命人在石橋北東側立一方石碑,刻上“朝宗橋”三個大字以作紀念。這雖只是一段民間傳說,但朝宗橋比安濟橋質量確實要好得多,安濟橋已早無蹤影,被鋼筋混凝土大橋所代替,而朝宗橋還屹立在北沙河上,都500多歲了,還在為今天的交通做著貢獻。
所以干好任何工作,都要認認真真拿事當事,要如坐禪一般拴住心猿意馬,靜下來如小學生習字,一筆一劃扎扎實實認真思考才行。每個人都想發展都想掙大錢,可誰承想發展機會何其少,老話講:錢難掙屎難吃。高處不勝寒呀,憑什么你拿高薪,要給掙錢找個理由。廚師在企業中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生意,但也不能什么都怨廚房,發現問題要認真對侍,急時找到結癥之處分折解決。袁枚對此做了規訥性總結:“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尋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談必適其中,不可絲毫加減;久暫必得其當,不覺可任意登盤。廚者偷安。吃者隨便,皆飲食之大弊。審問、慎思、明辨,為學之方也;隨時指點,教學相長,作師之道也。于是味何獨不然?”這段話聽起來是多么震撼,大家一定要認真閱讀,深刻領會其中的重要性,這是成事之真諦,要么袁枚為什么把它列為戒單壓軸之做。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