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拿起了錢鐘書的《圍城》讀了起來,再讀又是另一番滋味。
錢鐘書在《圍城》的序中寫道:“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里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于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
看著這一段話,我不禁想到,這對才子佳人琴瑟和鳴的愛情是多么令人羨慕啊!
俗話說得好,只有當你自己足夠優秀,才有底氣和福氣去般配其他的優秀。
有人說,”愛”就是英文單詞LOVE=Listen(傾聽)+Obligate(感恩)+Valued(珍視)+Excuse(寬恕)的意思。學會傾聽對方,學會感恩彼此,學會珍視個性,學會寬恕過失。
丹尼爾先生說,真正偉大的愛情,莫過于在各自缺點和弱點的婚姻中,依然彼此相互信賴,依然彼此坦誠相待,依然彼此互相遮蓋,依然彼此溫柔相愛。我們以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的愛情為例,看看美好愛情的模樣!
錢鐘書,當時的清華才子,是“清華三杰”中的“清華之龍”!他非常的優秀,他的老師吳宓曾多次在師生面前夸贊:“自古人才難得,出類拔萃、卓爾不凡的人才尤其不易得。當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鐘書。他們是人中之龍,其余如你我,不過爾爾。”
1910年10月20日,錢鐘書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非常有名望的教育世家,在這個大家庭中,他居長。父親錢基博更是中國近代著名國學大師、教育家。
在錢鐘書滿周歲時,錢家為家中長子舉辦了抓周,因他一下就抓中了一本書,于是家里人便為他取名鐘書。
鐘書十五歲返家度暑假,第一次得知《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這類古文選本,從此開始系統閱讀,是一生治學之始。
1929年,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園。原因是他數學只考了十五分,而按照當時清華大學的招生規定,只要有一門科目考試不及格就不予錄取。
可是與他數學成績成反比的英語和國文成績竟高到讓同學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獲得的滿分,于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錄取。
鐘書酷愛讀書,進入清華后,他沒有讓破格錄取他的校長羅家倫失望,國文和英語水平令同學敬佩,時常在考試中取得名列第一的好成績。鐘書一進校就立下了“橫掃清華圖書館”的志愿,從此清華的圖書館里時常出現他的身影,現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書上的筆記也大多是錢鐘書所做。
1932年初春,古月堂前微風吹拂,翠鳥鳴唱,庭院清幽。錢鐘書在這里認識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并收獲了令他人為之羨慕的愛情。
這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楊絳,與鐘書是同鄉。
楊絳本名楊季康,1911年出生于無錫一家名門望族。父親楊楊蔭杭早年曾留學日本,后來成為了江浙一帶著名的律師。其三姑母楊蔭榆便是明國著名的女校長。
1928年,楊絳想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南方沒有名額,她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四年后,又準備在燕京大學借讀。
楊絳在東吳大學讀書時就非常有名,具美貌與才氣于一身,有“洋囡囡”之稱。楊絳有個朋友,名叫費孝通,追了她許久。但楊絳都沒有同意,她明確地告訴費孝通:“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而不是過渡。”
費孝通見楊絳決絕的態度,知道她一定已下決心,心中固然很難過,但也很是無奈。
初見楊絳,鐘書就被這個面容姣好且身上有種別樣氣質的女孩所吸引;而楊絳也對這個身穿青布大褂,雙目炯炯有神的男子留有很好的印象。
在古月堂驚鴻一瞥,兩人便深深的記下了彼此,難以忘懷。
兩人見面后不久,鐘書便寫信給楊絳,約她在清華工字廳相見。見面后,鐘書便直說:“我沒有訂婚。”楊絳有些緊張,或許是第一次與男生約會吧,當聽到鐘書所說的話后,不由地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兩人說完話后,都會心的笑了,彼此的心意已然明了。
兩人交往后,楊絳在好友蔣恩鈿的勸說下,轉學進了清華。兩人幾乎每日通一封信,鐘書文采飛揚,寫的情書自然是錦繡華章。感情也在這一封封書信間愈來愈濃,愈來愈深。
鐘書曾為楊絳寫詩稱贊她面容姣好:“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他們是在對的時間愛上對的人,愛得剛剛好。
九一八事變后,東三省淪陷,華北危急,學生******此起彼伏。時任上海光華大學中文系主任的錢基博由于身體不好,便讓在北平的鐘書回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戀愛中的兩人一個在北平,一個遠在上海,相隔千里,只有把心中的思念寫成文字,來傳遞彼此的愛戀。
一次楊絳寫給鐘書的信恰巧落在錢基博的手中,他出于好奇,沒有經過錢鐘書的允許,便打開了來信,見信上寫著:“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
錢父看完后大贊:“此誠聰明人語!”他認為楊絳識大體,明事理,才華橫溢,一定能成為兒子的賢內助。他并未將此事告訴鐘書,便寫了一封信給楊絳,將其表揚了一番。不久,在錢基博的張羅下,錢鐘書與楊絳訂了婚。
1935年,鐘書獲得了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的資格,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楊絳時,楊絳立刻決定同他一同前往英國學習。
兩年時間的相處,楊絳已非常了解了自己深愛的男人。她知道鐘書出身教育世家,從小各方面都依靠家人的照顧,此番如果他一人去英國學習,是絕對照顧不好自己的。
她愛他,自己也是名門閨秀,可為了自己愛的人,寧愿時刻在他身邊陪伴與照顧。
1935年夏天,在他們出國之前,錢鐘書與楊絳這對才子佳人終于結婚了。婚禮一共兩場,楊絳娘家舉辦的是西式婚禮,而錢家舉辦的則是中式婚禮。炎熱的夏天,等儀式結束后,兩人全身早已汗透,疲憊不堪,但當兩人四目相對時,幸福的笑容在眼中蔓延。
婚后不久,鐘書與楊絳同赴英國、法國留學。
牛津大學擁有世界頂級的圖書館,各種藏書極為豐富。兩人在牛津大學的時光過得無比的幸福,對于兩個酷愛讀書的人來說,這里無疑是人間天堂。
他們醉心于圖書館里的各類藏書,每一卷都愛不釋手,每讀一本都做好詳細的筆記。在英國,他們幾乎把閑暇的時光都留在了牛津大學的圖書館里了。
兩年后,女兒的到來更為這個家錦上添花。
鐘書不會做家務,楊絳生產住院期間,一次鐘書去看她,像個犯錯的小孩,低頭說:“我犯錯誤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笑著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鐘書說,“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
回家后,鐘書又把臺燈砸了,楊絳依然笑著說,“不要緊,我會修。”
這就是滿滿的愛啊,夫妻之間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多年后,鐘書的母親曾夸獎楊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真是癡人癡福。”
鐘書很愛楊絳和女兒,他曾認真地對楊絳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瑗好,我們就要更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么對得起阿瑗呢。”
1938年秋天,鐘書和楊絳帶著一歲的女兒錢瑗回到了祖國。
此時的祖國遍地狼煙,清華大學和國內許多高校已南遷至昆明,并組建了西南聯大。鐘書應西南聯大之邀,前往昆明教書。
楊絳則帶著女兒到上海。幾經周折后,鐘書從昆明回到了上海,與楊絳和女兒在一起。
身處亂世,生存顯得十分艱難。錢家經濟也大不如從前,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即使生活再艱難,再困難,夫妻二人都保持樂觀的心態,他們依然過得很快樂。
在這異常艱難的日子里,鐘書的《圍城》出版,一經推出便震驚了整個評論界,并且翻譯成多國文字,經久不衰。而楊絳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也大放異彩。
兩個相愛的人在最艱難的歲月里,彼此關愛,彼此照顧,相濡以沫,這正是偉大愛情的可敬之處啊!
許多年前,楊絳曾讀過英國傳記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當楊絳把這句話念給鐘書聽時,鐘書立即回答:“我和他一樣。”
楊絳答:“我也一樣。”
人的一生中最幸運的是遇到一個懂自己的人,相愛且相知,這是何其的幸福。而錢鐘書與楊絳是幸運的,他們彼此相愛,牽手走過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