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應讀者的要求,本文繼續給大家講解漢字雙胞胎。“汩”和“汨”這對漢字我認為有些“變態”,如果不特別提示真的難以辨別。此二字看似相同,然而背后的文化可不一樣,甚至有些不一般,本文我們就來辨個究竟!
漢字“汩”和“汨”,哪里不同?
“汩”和“汨”,讀音和外形特點:“汩”有兩個讀音(gǔ和yù);“汨”的讀音為(mì)。“汩”(gǔ)和“汨”(mì)左邊都是“氵”,看來它們的本質都與“水”有關系。外形唯一的不同:“汩”(gǔ)右邊是“子曰yuē的曰”;“汨”(mì)右邊是“日月的日rì”。我在這里做個大膽預測:能夠完全分清“汩”和“汨”不超過50%吧。
“汩”(gǔ)和“汨”(mì),要仔細辨別哦
汩(gǔ)解讀一:象聲詞,水流的樣子。“汩”(gǔ),左右結構,左邊“氵”表示河流;右邊的“曰yuē”是語氣詞,有“說”的意思。所以,“汩”指連綿不斷的水流、水流的一種狀態。比如詞語“汩汩”,也是個擬聲詞,形容水流動的聲音。造個句子:農民朋友發明的水車真厲害,只要一轉動水就汩汩地流向田地里。
汩汩的流水
汩(gǔ),知識延伸學習:成語《滔滔汩汩》“汩”(gǔ),最常見的成語是《滔滔汩汩》,意思是比喻說話連續不斷。出自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舉例造句子:王老師是個性格內向的球迷,平時不怎么愛說話,可當談起足球來便滔滔汩汩地說個沒完(這個人就是我)。與滔滔汩汩意思相近的成語是:滔滔不絕。
成語《滔滔汩汩》
汩(gǔ)解讀二:動詞,治理疏通。當“汩”用作動詞時有治理疏通的意思。《說文解字》汩,治水也。可理解為:汩,治水分流。清代段玉裁在解釋“汩”時說:天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王云。汩,治也。鴻,大水也。引伸之,凡治皆謂汩。此外,《國語·周語》有一句話:決汩九川,意思就是疏通河道。
汩,治理疏通
汩(gǔ)解讀三:形容詞,擾亂。當“汩”用作形容詞時有“擾亂”的意思。宋代梅堯臣在《冬雷》里有一句詩:天公豈物欺,若此汩時序。翻譯過來就是:天造就萬物哪里會蒙混呢?如果這樣就擾亂了時間、季節變化的次序。簡言之,天造萬物各按次序進行,不存在詐騙。這里的“汩”就是擾亂的意思。
梅堯臣
汩(yù):迅疾的樣子另外,“汩”當讀作yù時有“迅疾的樣子”。舉例屈原《離騷》有一句話:“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翻譯過來就是:時光像急流一般飛逝令我追趕不及,恐怕歲月不等待我。
漢字的魅力
汨(mì):水名,如:汨羅江。汨(mì),原指水名,源出湖南江西交界處,為汨羅江的上游。現在快成了“汨羅江”的專屬漢字了。看到“汨”,很自然地想起汨羅江,它位于湖南的北部。古文《一統志》記載:汨羅,江名,在湘陰縣北十里。源出豫章,流經湘陰,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經古羅城曰羅水,至屈潭復合,故曰汨羅。西流入湘。
汨羅江
漢字“汨mì”知識延伸:屈原、端午節、粽子。看到“汨”,想起汨羅江,看到汨羅江不禁想起“屈原”。詩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是位愛國詩人殘酷的現實終于使他感到了絕望,在他寫完《懷沙》后投河自盡。汨羅江周邊的人們都劃著龍舟去救他,為了防止江中魚蝦啃噬屈原,人們紛紛把船里面的粽子拋向江中喂魚蝦。
愛國詩人屈原
本文好書推薦:《魔法漢字》識字卡片,讓漢字成為孩子們的朋友。本期要給孩子們推薦漢字學習資料《魔法漢字》識字卡片,孩子們為什么不愿意學漢字?因為他把學漢字當成了一個枯燥的任務,拿起一本書看上幾頁就沒興趣了。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與“漢字”成為朋友,讓學習漢字變成樂趣。《魔法漢字》識字卡片是一個紙牌游戲類的學習工具,此字卡建議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孩子接觸漢字的時間越早,其日后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就越強。此卡片有多種玩法趣味十足,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聊城王崗今天給孩子們推薦《魔法漢字》識字卡片。
《魔法漢字》識字卡片,孩子學習好助手。
本文總結:本文我們重點剖析了漢字“汩”和“汨”的本質,以及相關的文化知識。學習本文只要大家能夠分清此二字便可。另外推薦孩子們學習漢字的《魔法漢字》識字卡片,希望小朋友們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聊城王崗,下篇文章我們再見,拜拜。
聊城王崗愛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