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寶說教育(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課本,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也是學生們獲得真才實學,以及正確價值觀的第一途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數不勝數千古名篇傳唱至今,正所謂經典永流傳,古今經典文章也是我們學習生涯的一部分。
同時,相信大家對明星網紅也不陌生,他們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我們茶余飯后的消遣和談資。而前不久竟發現,明星網紅逐漸出現在我們課本中,甚至有成為“常客”的態勢,對此不得不引發熱議。
魯迅文章逐漸從教材中刪除,明星網紅成課本“常客”,一老師站出來發聲了如果讓大家說,這么多年的學習生涯中對哪位文學家最有印象,我相信魯迅先生,絕對算一個。
《吶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等作品大家一定都學過;那些當年讓大家頭大的閱讀理解相信大家依舊記憶猶新;閏土刺猹的梗仍舊被大家廣為流傳。
就是這樣一個讓大家“又愛又恨”的大文豪,他的作品竟然逐漸從教材中刪除了,像《風箏》《藥》等文章,大家再也從課本中見不到了。
而相對魯迅的文章從教材中刪除,大量的“明星網紅”逐漸出現在各省的教材和試卷中。
像藏族男孩丁真,出現在了地理的試卷中,圍繞丁真家鄉的地貌展開;明星肖戰,出現在了英語作文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
江蘇一老師發文,聲稱在一次區級期末考試中,試卷內容涉及當紅電視劇內容,很多考生不知如何作答,認為此事有些不妥,希望為學生發聲。
綜上所述,教材的革新是要與時俱進的,但整改的內容和方式多少令一些人產生不適應,相信將來會更加容易接受的。
網友眾說紛紜,“追星族”卻銷聲匿跡,風評出現兩極分化面對教材的逐漸改革,網友的風評也各有差異
有些人說這是教唆孩子們不務正業,沉迷追星。
現在的學生自制力本來就差,教材和試卷上都出現明星網紅,這不讓家長更難管教了嗎?更有言重者說是對教育事業的不尊重,要毀了一代人!
也有些人說,這是緊跟時代潮流。
說卷面上和教材里應該出現點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本就是枯燥無味的,應該在乏味的生活里出現一些小驚喜,可以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至于那些“追星族”不怎么敢發聲。
想必也是因為教育還是很嚴肅的事情,面對那些對自家“愛豆”不利的言論也是“敢怒不敢言”吧。
我感覺這些話都全面,但也不完全錯,課本是學生接觸知識與世界觀的第一橋梁,內容中出現明星可能會對某些個別問題學生心中助長不良的種子,但我相信通過家長和老師的引導還是會有正確的價值觀的。
教育還是很神圣的,家長們也很關心學生們的成績,頻繁出現網紅明星素材還是相對有些不嚴肅。
實踐出真知,不怕走彎路,教材改革“接地氣”行得通現在的人真是“眾口難調”,之前網上流傳著說什么教育太過死板,學生沒法學以致用。現在加進一些新潮的東西又說教育不嚴謹,容易教壞學生。
要我說,教材的整改是好事,因為時代在變化,緊跟時新確實有助于教育“接地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但過猶不及。
當然也可以理解,什么樣的改革都是從一次次失敗中變得更完美的。
改革固然好但也要注意方式***,在不摒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加上創新的元素,同時又都為學生們灌輸了正確的價值觀,一舉兩得。
寫在最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在眾口難調的教育面前更是如此,我們應該把心態放平和,學著接納和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魯迅先生的作品確實點醒了一代代中國人,但孩子們也應該接受一些新世界的元素。
“明星網紅”固然引發熱議,但它不是完全是貶義詞,運用得當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時代在變化,我相信會在不斷實踐中慢慢變得更好。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