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黃靖斐
對于“成功學圖書”,很多讀者一點也不陌生,大大小小的書店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尤其是機場書店,總有一個“成功人士”在底氣十足地宣講。近期“北京開卷”所發布的圖書數據中,“成功學”圖書2018年比2017年的銷量下降兩個百分點。它們曾經的“成功”有何背景?為何現在不再繼續圈粉?對此,記者采訪了北京開卷、青島書城以及對“成功”哲學有研究的青島作家等,共同探討“成功學”圖書從火爆漸漸走向冷淡的深層原因。
銷量下降兩個百分點
北京開卷近期發布的2019年2月圖書銷售榜單上,非虛構類暢銷書榜top30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陳果的《好的孤獨》,她的《好的愛情:陳果的愛情哲學課》則排在第三位,此外還有《浮生六記》以及《蔡康永的情商課》等,而以前備受“有志青年”青睞的“成功學”圖書,則完全不在top30榜單中。
百度百科對“成功學”有如下解釋:實際上是一門關于自我管理的學問,是理想信念與目標行動教育方面的內容,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開卷提供的圖書銷量數據中可以看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成功學”占上一級分類“心理自助”冊數占有率、碼洋占有率分別為37.2483和38.423,而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這兩項的占有率則分別為35.1541和36.5607,分別下降了約2個百分點。2018年的銷售榜單top10中,排名靠前的是《自控力:斯坦福大學受歡迎心理課》《活法》《氣場:改變命運的神秘力量》等聽起來并沒有太多“成功”味道的書,反而和心理、情商等更接近,大家慣常理解的極具商業特質的“成功學”更是早就過了輝煌時代。
成功難復制開卷未必有益
在新華書店青島書城和大大小小的幾家書店中,更能看出“成功學”圖書風光不再,青島書城副總經理張蕾告訴記者,書城沒有專門的成功學圖書專柜,與其接近的類別一般是“商業哲學”和“人物傳記”,特指商業成功人士的傳記。“我感覺成功學圖書最火爆的階段,應該是2000年左右,社會高度發展,每一個人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都非常渴望成功,希望通過一些個例、或者可以模仿的手段,自己也能踏進成功人士的圈子里。”
大眾印象中的成功學大概分為兩類,張蕾認為,一類是以成功人士為主角的相關書籍,比如“如何成為第二個李嘉誠”等,另外一部分則是技巧類圖書,比如“學完這幾招你就成為銷售冠軍”等,“這兩類圖書當時很受職場新人的歡迎,但這些書現在在市場上越來越少,這和時代背景、經濟發展有關,也和讀者的品味和理性認識分不開。”張蕾透露,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清晰地看到,所謂成功沒有那么多的捷徑可走,“讀再多‘成功學’也不容易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所處的大環境等各種不可控制的因素,身邊的人都能感受到,成功不可能復制。”
毒“雞湯”讓年輕人更焦慮
青島作家高偉之前曾經對流行的所謂“成功學”寫文章批判過,接受記者采訪時,高偉探討了她所認識的“成功”定義,“文雅的說辭,是自我實現;世俗的說辭,就是升官發財,衣錦還鄉。此所謂成功。”成功學書籍在圖書市場上曾經有著巨大的生產力,現在在機場,還能看到90%以上的此類圖書。“聽說過一個段子式的笑話:中國飛機的誤點率越高,機場圖書的銷售越多。因為機場乘客最多的是那些年富力強的人,男人居多,他們正是職場上的正在成功者或者潛在成功者,對成功的渴望最大。”
此類圖書多以“手冊”“人生智慧課”“經典××則”的方式命名。這類圖書最大的推銷術,就是明示或者暗示,“我的成功,你可以復制”。商務人士崇拜的企業家,首富式人物,熟悉并依賴商業版圖的話題,成為這種圖書的主題思想。比如《超級成功學》《成功一定有***》《選對行業賺大錢》《超級快速致富秘訣》《讀心術》《N種強效推銷的技巧》……在高偉看來,“這類圖書不僅無營養,還是有害的,是毒‘雞湯’。它們加強的是人們的焦慮,仿佛成功只有一種,那就是發財、升官。這樣的書籍是在教導人們,去強化優勝劣汰”。這種也多是急功近利式的,低估了人性與社會的復雜性,“是偽學問”。
讀者理性關注個人成長
現在的讀者越來越趨于理性,對個人的成長關注逐漸高過外界所認為的“成功”。大家會發現,青島書城對書的分類非常細,張蕾透露,現在心理類、哲學類、勵志圖書還是有不少的讀者,但他們倡導的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復旦大學的陳果,她的書現在非常暢銷,她新穎的授課方式和勵志金句都引起大家的關注,擁有一大批忠實粉絲,大家從商業式的‘成功’開始關注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很多人把成功學和勵志混淆,高偉認為,勵志類書籍建立在合作性博弈的前提下,讀者閱讀后,會讓內心變得更加堅韌、開闊,比如萬維鋼的《精英日課》、凱文·凱利的《失控》《復雜》、吳軍的《硅谷來信》等。
“成功學”圖書雖然不再盛行,但也會一直有。高偉認為,“現在還有一部分溫和姿態的‘成功學’,是真正的‘偽雞湯’,這類書永遠有和它們搭配的讀者,但是,這類書再也不會挑戰普遍成熟起來的讀者的智商了,不再是股票狂妄高點時的那種狂熱地流行。真正的成功者,從來不是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