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塔吊左右轉動,施工車輛開足馬力,灌注樁機正“埋頭”澆灌……隆隆作業聲中,虹橋路、恭城路、宜山路圍合區域的徐家匯中心施工工地內,所有涉及基坑的基礎作業已基本完成,項目中的T1、T2塔樓已紛紛拔地而起,進入了快速的“生長拔節期”。
徐家匯中心——這是位于上海徐家匯核心地帶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78萬平方米,也是目前市中心區域最大規模的在建項目之一,其中T2塔樓總高370m,地上71層,建成后將成為“上海浦西第一高樓”。
不只是高度第一,建成后徐家匯中心容量將相當于目前徐家匯商圈現有商業辦公面積的總和,將開發38萬平方米的超甲級寫字樓、32萬平方米的頂級商場、2.5萬平方米的超五星級***,成為“上海第一城市綜合體”——從這個角度看,相當于“再造一個徐家匯”,不僅將提升徐家匯中央活動區域規模,并將有力帶動并提升整個徐家匯商圈的能級。
7日上午,記者在施工現場采訪中獲悉:該項目自3月2日復工,3月中旬正式復產,本周T1塔樓施工至25層,預計8月中旬封頂;主樓T2塔樓核心筒也拔地而起,裙房區域預計5月底基礎出零,項目二期于年內開業,項目整體預計于2023年竣工。
高峰時2500人同時作業,抓防控更抓緊生產
復工復產的節奏下,施工作業人員陸續返滬,目前,該工地內施工人員1262人,“再過段時間,等進入建設高峰時期,工地內將有2500人同時作業”,項目總包方、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經理曹琛這樣介紹,“要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緊生產作業。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將主入口設在宜山路上,并設立人臉識別、隨申碼核驗、體溫測量等多道程序,每天開工前都有集中晨會教育,指導作業工人做好個人防護。對于工人們的生活區域,如宿舍、公共過道、食堂等等,均加強消毒頻次。每臺人貨梯內部都掛有詳細的消毒記錄本,記載著每天消毒的部位、頻次和時間;而工地內的食堂則主要提供套餐盒飯,讓工人們分批次領取,避免集中用餐帶來隱患。
為推動項目順利施工不停擺,區相關部門一方面給予防疫指導,更在防疫物資、補貼經費等多方面給予實打實的支持。工地現場一片繁忙又秩序井然。
科學施工、精準管理,創下超深基坑建設紀錄
工程體量大、結構形式及施工環境復雜、工期要求緊、分區交付區與施工區協調管理要求高等等,這些使得該項目施工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工程項目部通過運用科技手段、綜合管理舉措等,克服諸多難點,創出了迄今為止申城房屋建筑基坑最深、離運營地鐵最近的基礎底板澆筑的施工新紀錄。
曹琛介紹說,項目周邊緊鄰高層寫字樓與住宅樓,周邊道路與地下管線星羅棋布,軌交1號線、9號線、11號線均在這里交匯并穿行而過,不少軌交車站與出入口緊貼項目,特別是部分區域施工需在地鐵隧道上方進行……
以基坑工程施工為例,在上述復雜環境下進行超大超深基坑工程施工,對基坑施工變形控制的要求極高。“在施工過程中盡一切可能控制住基坑施工產生的水平變形與沉降變形,避免影響周邊建(構)筑物、市政管網與地鐵隧道、車站的安全。”
為此,上海建工總承包部協同旗下一建集團、基礎集團和材料公司等,將先進的BIM技術和上海建工集團自主研發的“重點工程***管理系統”應用于項目建設——遵循“時空效應”原理,充分考慮基坑周邊土體的應力路徑、應力狀態、土體流變等因素,科學預測基坑變形速度與程度,從而優化施工方案。
實際建設中,整個項目基坑作業劃分為15個分坑,采用“限流同步承壓水回灌”技術有效控制坑外承壓水位;利用***監控系統對基坑發生的任何細小變形進行實時有效監測、系統分析;定期組織集團、行業、院校專家進行“基坑會診”,分析各類數據從而精準指導施工。
以“主動防險”的管理理念,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5個分區近3.4萬平方米超深基坑建設,日平均出土量近3000立方米。
對標一流中央活動區,徐家匯商圈將實現“躍級”
曾經的城市副中心“徐家匯商圈”也將借由該項目實現自身的迭代。
數據顯示:2019年,徐匯全區商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6312.6億元,比上年增長6.6%,而徐家匯商圈全年共引進全國(上海)首店、創新業態共25家。當下,為對標全球卓越城市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國際一流城市的中央活動區,圍繞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徐家匯中央活動區正推動各商業載體實現城市更新與綜合管理。
在建的徐家匯中心主體項目中,恭城路地塊商辦項目已由阿迪達斯總部整租入駐,其配套的3000平方米商業也著手招商,預計2020年內開業。
同時,太平洋數碼二期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鋼結構主體工期進度已到地面以上6層;港匯恒隆廣場調整二期基本竣工,商場整體開業率達九成以上,業態品牌結構提升明顯;匯金百貨在1-8樓中庭整體改造工程基礎上對個別樓層進行了改造提升;百腦匯中金店積極嘗試引進新業態與多元業態;美羅城經業態調整后保持著穩定的銷售增長,將積極引進華為旗艦店。
文:顧一瓊視頻/圖:陳龍剪輯:祁駿制圖/編輯:陳云峰責任編輯: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