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生活中偶爾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摔傷、壓傷、撞傷,亦或者是老年人骨質疏松都容易導致骨折的發生。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什么時候能康復是患者非常關注的問題,就比如大腿骨折,腿部的骨折勢必會給患者的日常活動帶來很大影響,對于這類患者,什么時候能脫拐或是解除固定呢?這里,家庭醫生在線邀請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創傷骨科的王曉鋒副主任醫師來給大家解答。
大腿骨折該怎么辦王曉鋒副主任醫師表示大腿骨折如何處理跟患者的年齡和骨折類型有一定關系,兒童和成人的大腿骨折治療標準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兒童的大腿骨折絕大多數都是可以選擇保守治療的,特別是嬰幼兒幾乎都可以選擇保守治療,而對于成人,跟骨折類型相關,沒有移位的穩定骨折可以選擇保守治療,有移位不穩定骨折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那么大腿骨折手術后要怎么做?大腿骨折后,根據骨折程度和處理方式的不同,它的康復過程和注意事項也會有一定區別,而以下幾個方面,是患者應了解和掌握的。
1、康復鍛煉
骨折創傷,手術及術后長時間的關節制動,會造成關節的僵硬,關節周圍韌帶,關節囊,肌腱攣縮及關節內外組織的粘連,引起纖維性攣縮,導致膝蓋暫時不能彎曲。因此,患者在術后早期就應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及足趾屈伸活動功能訓練,在術后水腫高峰期過后,就可以逐漸行髖膝關節及足踝部關節康復訓練活動,減少關節僵硬并發癥發生,術后可以輔助理療及訓練器逐漸加強訓練活動。
2、拆除支具
大腿骨折的固定根據骨折的類型,醫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而由于個體的差異,恢復情況不同,患者支具拆除的時間也不一樣。如果是鋼板內固定,一般在術后復查X片發現骨折線小時后方可取鋼板,對成年人來說,這個時間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兒童青少年相對會早一些,而對于老年人,只要內固定物未引起并發癥,一般建議不取。
3、下地行走
同理,大腿骨折的患者什么時候可以下地行走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它和病人的年齡、全身狀況,骨折類型及固定方式選擇等等都有關系。一般來說,一個成人的大腿骨折,在固定方式可靠情況下,比如髓內固定,術后可早期鼓勵使用拐杖下床活動,逐漸負重訓練活動,一般情況下骨折三個月左右已經相對穩定,可以完全脫拐行走。
王曉鋒副主任醫師提醒,大腿骨折術后康復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骨折完全愈合前,患者應盡量避免劇烈的運動,以免影響患肢的恢復。另外,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調整飲食,適當多補充鈣及蛋白質,以幫助骨折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