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各個軍的故事,例如21軍、47軍、43軍、20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19軍。與之前講述的各個軍不同,19軍歷經了撤銷、重建、再撤銷的歷程。1985年之前,19軍一直駐守在甘肅省張掖市和周邊地區。1985年,19軍被撤銷。那么,在此之前,19軍為何長期駐守在張掖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19軍的歷史。截至解放戰爭的末期,***4大野戰軍和華北野戰部隊,總計下轄55個縱隊。進入1949年以后,在正規化建設的過程中,55個縱隊加上其他的部隊,總計改編為67個軍。一個問題出現了,***各個軍的番號,從第1軍一直到第70軍,為何有67個軍呢?因為在各個軍的番號中,有3個番號并沒有使用。
因此,出現了總計67個軍、番號排到了70軍的情況。19軍的前身是陜南軍區部隊,而陜南軍區部隊由好幾個部分組成(主力是第12旅、第17師等等)。1949年5月,在***部隊正規化建設的過程中,在陜西省南部組建了第19軍。劉金軒將軍擔任了第一任軍長,從序列來說,19軍先后隸屬于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管理。19軍組建以后,在劉金軒將軍的率領下,先后參加了陜南戰役、漢中戰役等戰役。
一路之上,先后攻克了旬陽、安康、嵐皋、漢陰、***、石泉、城固、漢中等地,堪稱是勢如破竹。在大規模戰爭結束以后,鑒于四川北部土匪割據的問題,19軍調往西北地區,參與了肅清川北土匪的戰斗。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曾經和大家聊過肅清川北土匪的故事,以后有空再和大家聊。進入50年初初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部分部隊開始被撤銷。1952年7月,19軍被撤銷。19軍下轄的55師,由西北軍區直接管理。下轄的57師,則改編為***石油工程第1師。說到軍區,我們就必須聊聊我國的軍區變化。因為了解各個軍區的變化以后,對于各個軍的調動會更加直觀。在建國初期,我國設立了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
從6個軍區的管轄范圍來看,基本上對應了當時的6個地方局。例如西北局、東北局等等,管轄范圍基本上是重合的。進入50年代中期,***各個部隊進入了正規化建設的工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原來6個軍區的劃分,從各個方面來說并不合適。因此,1955年,6大軍區被撤銷。同一年,設立了12個軍區。鑒于實際需要,1956年,又設立了福州軍區。
截至這個時候,我國13個軍區的區劃形成,分別是:***、***、***、***、***、武漢軍區、***、昆明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軍區、福州軍區。每個軍區的管轄范圍并不大,大體上兩三個省。例如***,管理了甘肅、青海、陜西等地。新疆軍區則下轄新疆。
13個軍區中,每個軍區的任務和目標方向不同,各個軍區駐扎的部隊數量,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50年代前期到60年代前期,我國東北方向、東南方向的任務很重。因此,在***、***都駐扎了相當數量的主力部隊。例如***駐扎了16軍、23軍、38軍、39軍、40軍、46軍、50軍、64軍等主力部隊。
其中,38軍、39軍等幾個軍,在全軍都屬于王牌拳頭部隊,戰斗力非常強。***的情況類似,駐扎了12軍、20軍、27軍、60軍等一系列的主力部隊。其中,12軍、27軍等部隊,都屬于全軍的拳頭部隊。與之相比,新疆軍區、***部署的部隊數量并不多。
因為從五六十年代的實際防御任務來說,***、新疆軍區面對的目標任務,相對來說輕一些。1962年之后,雖然南亞方向的目標任務明顯加重。但南亞方向由新疆軍區、***、***軍區等幾個軍區聯合應對。而且南亞方向的力量并不強,戰斗力讓人“大跌眼鏡”。因此,直到60年代中期,***、新疆軍區的部隊數量,還是比較有限的。
從當時的實際任務來說,***負責保障新疆軍區的后勤補給、裝備運輸、兵員補充等工作。19軍被撤銷以后,57師改編為石油工程第1師,有“石油師”的美譽。經過改編和培訓以后,石油師官兵們的足跡,遍布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中國石油石化發展壯大建功立業。至于55師,19軍撤銷以后,先后隸屬于西北軍區、***直接管理。
進入60年代后期,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國北方的防御壓力明顯增加。北方目標陸陸續續部署了50多個坦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號稱“屯兵百萬。”各個部隊的突擊能力和整體實力都很強,我國從東北到西北,北方各個軍區的壓力明顯很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南方部分軍區的一部分精銳力量,陸續北調。其中,***的部隊數量明顯偏少。
因此,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21軍、***的47軍,陸續調入了陜西省,開始隸屬于***管理。1969年10月,根據當時的實際需要,***在55師的基礎上,加入其他部隊以后,重新組建了19師。因此,在70年代,***下轄了3個軍。其中,19軍駐扎在甘肅省張掖市和周邊地區,扼守了咽喉要地。
甘肅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控制了甘肅各地以后,進能夠控制整個西北,退能夠拱衛整個關中大地。甘肅省的地名很有意思,例如武威、張掖、酒泉等等,都是漢朝時期出現的,象征著漢朝的赫赫軍威。當年,漢朝與匈奴上演了百年大戰,最終控制了甘肅等西北地區。張掖市自古就是西北地區的商賈重鎮和咽喉要道,有“金張掖、銀武威”的美譽。
張掖起源于“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張掖市位于甘肅省的中部,蘭新鐵路從張掖市穿過。19軍駐扎在張掖市和周邊地區,如果實際任務需要,能夠迅速向東、向西調動。進入80年代以后,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鑒于當時的實際需要。1985年,我國做出了裁軍100萬的決定,同時,對原來11個軍區進行了全面調整。
在此期間,武漢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等4個軍區被撤銷。不得不說,進入80年代中期以后,北方目標的壓力已經大大減輕。當時,北方目標已經開始自顧不暇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部分軍區和軍,進行了撤銷、合并。烏魯木齊軍區被撤銷,降級為副軍區級,并入***(1979年,新疆軍區更名為烏魯木齊軍區)。
為何是11個軍區呢?因為在60年代后期,內蒙古軍區、***軍區已經被撤銷,降級為副軍區級。與此同時,當時35個軍中,有11個軍被撤銷。總計裁撤了軍級以上單位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在這一輪裁軍中,19軍被再次撤銷,下轄的部隊編入了***、第47集團軍。從1969年重建,到1985年第二次撤銷之前,19軍一直駐守在甘肅張掖和周邊地區。
在此之后,***開始同時兼顧中亞、南亞、北方等多個方向的目標任務。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外部環境的進一步變化,北方和中亞方向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減輕。與此同時,南亞方向的目標任務,則逐步成為了重中之重。當然,作者和大家聊得僅僅是歷史。畢竟90年代之后,各個部隊的變化和調整很大,這就不屬于歷史了。
此處,向所有的老兵們致敬。關于我國各個軍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