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由60多個國家與地區組成,人口12.86億,這里的本地人基本都會兩種以上的語言。
在北非當地語種是“閃含語系”,中部地區則使用“撒哈拉語系”,南非地區大部分使用“剛果語系”。這“三大語系”都是非洲地區民眾間最早所使用的語系,歷史可追溯至幾千年以前,不過這一現象卻被之后的“殖民者”所打破。
英國殖民統治自1868年之后,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非洲大部分地區逐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在最鼎盛時期,英國控制著北非10多個國家,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等等,總面積達到了770萬平方公里。
在被“英國殖民”的100年時間里,這里的非洲民眾開始學習英語,此后英語就一直在這些國家被流傳。
二戰結束后,很多國家慢慢地恢復了獨立,不過原本同屬于一個國家的北非地區,卻被分成了多個小國家。
同時二戰后,由于美國的崛起,英語也成為了全球最流行的語言,而一些非洲國家為了與美英保持發展關系,就將英語列為了官方語言,至此直到今天這些地方的人民都會學習英語。
法國殖民統治英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取得成功后,法國也開始眼紅起來,隨后便組織大量軍隊開始入侵西非地區。
1890年左右,是法國在非洲殖民統治的最高峰,控制了超過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馬達加斯加、貝寧、剛果、塞內加爾等十多個西非國家。
在法國殖民統治期間,法國還在非洲建設了眾多的學校、教堂、醫院等設施,同時還在各地教授法語。之后大量的非洲勞工被運送到法國,被迫從事繁重的建筑工作。
二戰結束后,大量黑人被法國赦免,恢復了自由之身,同時這些黑人也留在了法國,成為了非裔法國人。這也是為何,法國如今會有如此多的黑人的原因所在。
中國援助非洲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我國就與非洲多個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之后我國便開啟了“援建非洲”的一系列計劃。
首先是鐵路方面,1964年,位于南非地區的“贊比亞”與“坦桑尼亞”想要修建一條連接兩國的鐵路,但苦于缺乏資金與技術,這條鐵路遲遲沒有開工。于是兩國元首先是找到世界銀行,希望可以貸一筆錢給他們,不過遭到了拒絕,此后他們又找到蘇聯,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建設鐵路,然而還是被拒絕了。
兩年之后,贊比亞總統訪問中國期間,向我國周總理提出了、希望可以幫助他們修建這條鐵路的請求。
當時我國的鐵路技術才剛起步,同時國內經濟也非常艱難,很多人都不贊成援助非洲。
然而周總理與我國的眾多具有遠見的政治家,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恰恰認為當時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我國當時在國際上還沒有什么威望,如果可以借此機會與非洲國家搞好關系,那么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會隨之提升。
之后我國便決定幫助贊比亞與坦桑尼亞修建這條鐵路。坦贊鐵路于1970年10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至1976年7月建成通車總共歷時五年半,坦贊鐵路全長1860公里,是非洲地區第一條現代化的鐵路。
我國在援建“坦贊鐵路”期間,總共向這兩個國家派遣了各類技術人員多達5.6萬人,最高峰時期,現場的中國工程隊人數達到了1.6萬人。同時還向他們提供了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
此后多年間,我國對于非洲地區的援建便從未間斷過,除了鐵路外,還有礦產開發,能源供應、各種現代化工廠等等。
現如今我國的影響力已經深入到了非洲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非洲地區的人民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他們很多人都開始學習中文,在學校的孩子有專門的中文老師,而成年人則是在網絡上自學中文。
總結:現如今在非洲多個國家,當地民眾除了會本地語言外,很多人都會說一些中文,走在非洲各大城市的街道,隨處可見中國的品牌店鋪,由此就能看出,我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已遠超英美。相信未來,我們與非洲國家的關系會越來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