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世紀乃是張仲景被圣化的開始階段,不過當時他的地位尚未定于一尊,與明清以后醫界王者地位仍有相當的距離。盡管如此,仲景在醫界的圣化格局已初步奠定。而在此后的數百年中,似乎少有人在名號上進一步尊崇他,直到16世紀中期,才又興起新一波的尊崇和圣化運動。
這新一波的運動肇端于李濂的《醫史》(刊行于1546年)。李濂在《醫史》中為張仲景立傳,稱張仲景為“醫中亞圣”。隨后,新安醫家徐春圃在成書于1556年的《古今醫統大全》中首次直接稱其為“醫圣”,其言:“張機,字仲景,南陽人,受業張伯祖,醫學超群,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凡移治諸證如神,后人賴之為醫圣。”緊接著,多部醫書在敘述仲景時都出現了“后世稱為醫圣”的說法。
與此相伴隨的,則是仲景在醫界獨尊地位逐步確立。這時人們在評論仲景時,也不再局限于傷寒學,而是認為就整個醫界來說,他也具有無比崇高甚至獨尊的地位。
(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