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aMoldova)通稱摩爾多瓦(羅馬尼亞語:Moldova,),是位于東歐的內陸國家,首都是基希訥烏。摩爾多瓦西鄰羅馬尼亞,北面、東面、南面毗鄰烏克蘭。
今天的摩爾多瓦,大部分領土屬于中世紀的摩爾達維亞公國。摩爾達維亞公國在14世紀立國后,自16世紀開始淪為奧斯曼帝國保護國。19世紀,摩爾達維亞的大塊領土(即比薩拉比亞地區)又割讓給沙皇俄國。領有其余領土的摩爾達維亞其后參與組建羅馬尼亞聯合公國。20世紀俄國發生革命后,割讓給俄國的比薩拉比亞先是獨立,后又并入羅馬尼亞。1940年,羅馬尼亞王國割了此地予蘇聯,蘇聯逐控制摩爾達維亞地區,組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為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作為軸心國一方的羅馬尼亞亦出兵蘇聯,10月攻占敖德薩,并在納粹德國南方集團軍幫助下奪回摩爾多瓦地區,但1944年蘇聯大規模反攻德國,紅軍擊敗羅馬尼亞軍隊又再度占領該地,恢復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東歐劇變后,1991年,摩爾多瓦宣布獨立,成立今天的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獨立后因政治動蕩、能源短缺等原因,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又因在內戰中戰敗,德涅斯特河沿岸(德左)地區事實上獨立至今,演變成德左問題。
摩爾多瓦是一個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經濟依賴農業、釀酒業等第一產業。摩爾多瓦至今仍然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人均年GDP僅有兩千余美元。政治上,存在對反對派進行政治迫害的情況。摩爾多瓦國內亦面臨較嚴重的人口販賣問題。
1991年獨立后,摩爾多瓦先后加***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歐安組織(OSCE)、獨聯體等國際組織。摩爾多瓦目前是北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成員,與歐盟是東部伙伴關系。摩爾多瓦正尋求加入歐盟的機會
2010年,考古學家于摩爾多瓦境內發現了奧爾德沃石器,這將今天摩爾多瓦境內人類最早的活動記錄前推到了距今80萬到120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特里波列文化中心就在今天的摩爾多瓦境內。這一文明從約公元前5500年一直持續到公元前約2700年,有進行農業活動、畜養家畜、打獵、***較復雜陶器的記錄。
摩爾多瓦人的祖先是達契亞人,今天的摩爾多瓦最初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13世紀到14世紀間,因為蒙古和匈牙利的入侵,達契亞人開始分為摩爾多瓦人、瓦拉幾亞人、特蘭西瓦尼亞人三支。其中,摩爾多瓦人于1359年成立了摩爾達維亞公國。1538年,摩爾達維亞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不過,摩爾達維亞公國的君主仍然被允許繼續統治國家。
1812年,沙皇俄國在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奪取了摩爾達維亞公國的大部分領土。沙皇俄國將這部分領土稱為“比薩拉比亞”。1859年,摩爾達維亞公國與瓦拉幾亞合并,宣布建立羅馬尼亞聯合公國。1917年二月革命后,比薩拉比亞宣布獨立,成立摩爾達維亞民主共和國。1918年,該國與羅馬尼亞合并。1940年,羅馬尼亞王國割了此地予蘇聯,蘇聯逐控制摩爾達維亞地區,組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為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作為軸心國一方的羅馬尼亞亦出兵蘇聯,10月攻占敖德薩,并在納粹德國南方集團軍幫助下奪回摩爾多瓦地區,但1944年蘇聯大規模反攻德國,紅軍擊敗羅馬尼亞軍隊又再度占領該地,恢復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摩爾多瓦地區重新劃歸蘇聯。其后,蘇聯重建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家建制。
東歐劇變后,1990年,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5月,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改名摩爾多瓦共和國。8月,該國宣布從蘇聯獨立,建立今天的摩爾多瓦。
獨立后的摩爾多瓦,因為能源短缺、經濟調控失當等原因,經濟經歷長時間的衰退。至今,摩爾多瓦仍然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摩爾多瓦為內陸國,與烏克蘭、羅馬尼亞兩個國家接壤。摩爾多瓦大部分的國土都在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之間。普魯特河為摩爾多瓦西邊的邊界,于摩爾多瓦最西南處的茱茱列什蒂匯流入多瑙河。德涅斯特河則由北向南流經摩爾多瓦的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