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經開區2021年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出爐,重慶日報專版解讀來了!
重慶日報
日前,重慶經開區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地區生產總值208.2億元,同比增長15.3%(全市排名第三),高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5個百分點。
面對復雜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重慶經開區實現“十四五”開局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格局不斷夯實。這一點,可以通過數據對比來說明:當地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較2019年同期增長19.3%,兩年年均增速達到了9.2%。
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經開區上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420.6億元,同比增長17.9%,較2019年同期增長19.1%,兩年平均增速達9.1%。無論是裝備制造業、汽車行業、摩托行業、醫藥行業,還是能源行業、電子行業和材料行業,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服務業更是加速發展,實現增加值76.2億元,同比增長22.2%。
目前,重慶經開區呈現良性、均衡的可持續發展態勢。分析上述可喜成績,可以找到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聚焦綠色+
轉型升級步伐快
今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公布了31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名單,重慶經開區上榜,成為全市唯一。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鮮明的信號,意味著重慶經開區以“綠色+”為先導理念,全方位賦能產業發展。工業企業更是一馬當先,收獲利好。
“如今周邊的道路進行了大片綠化,上下班的時候感覺心情也好了不少?!泵赖闹评涔S的一位負責人表示,近期,美的工業園、機電科技園等5條道路都進行了綠地整治,環境檔次有了很大提升,這也能夠很好地提升廣大職工的工作、生活質量和積極性。
廣陽智創生態城生態一角
在物理空間上營造更生態宜人的環境,只是重慶經開區“綠色+”發展的一部分。近期,重慶經開區依托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將“綠色+”融入制造、研發、總部、商貿等領域,積極發展綠色制造、環保、農商文旅等產業,推動工業、服務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綠色的產業體系,推動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高質量發展要素不斷聚集。
不久前,廣陽島智創生態城就集中開工1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49.3億元。這些項目幾乎全部與生態、綠色有關,呈現出鮮明的“綠色+工業經濟”導向。
廣陽智創生態城生態一角
“生態優先,始終是我們的主線、底線、紅線?!敝貞c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緊扣“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定位,構建“一帶七脈兩屏”生態網絡,從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等多個維度,全面加強對各個產業尤其是工業經濟的環境支持和市場引導。
例如,在構建指標體系方面,重慶經開區已研究形成78項生態城指標體系,涵蓋森林覆蓋率、綜合物種指數、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地表水質量、空氣質量、綠色建筑比例、清潔能源利用比例、能耗、垃圾污水處理等。
廣陽智創生態城生態一角
在促進工業經濟結構向綠色、生態調整方面,瞄準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打造市級綠色、智能的制造體系;圍繞新經濟發展推動綠色產業鏈創新,加快推進綠色要素集約、龍頭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構建創新引領、技術密集、價值高端的現代綠色的產業體系。
重慶經開區經濟運行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按照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總體要求,已制定三大主導產業基礎與空間布局規劃,并將以提高綠色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為重點,筑牢綠色產業基礎和技術支撐,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
關鍵詞二:聚焦智慧+
科技創新成果豐
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重慶經開區近半年可謂成果豐碩。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關于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重慶市經開區的重慶美的通用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的“一種電子膨脹閥預開度控制***、系統及電器設備”專利項目榮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科大訊飛
無獨有偶。遠達環保自適應沸騰式泡沫脫硫除塵裝置水平達到國際先進,也獲得了中國專利優秀獎。
攸亮科技在智能交通控制軟硬件產品和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市場范圍覆蓋國內20多個省市,并在新加坡、老撾等多個國際市場上取得突破。
誠邦科技以“互聯網+智慧養護”獲國家專利5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獎5項……
重慶軟件園
“上半年,我們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蓬勃發展,新增市場主體114戶,同比增長235.29%?!敝貞c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個涵蓋科技創新的重點產業持續發力,讓經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成果來自對科創土地的努力耕耘。重慶經開區洞悉大數據智能化與科技創新的內在聯系,勤打“智慧+”這張牌,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幫助區域走上智能化發展和產業高效應用之路。
5月末,廣陽島智創生態城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云簽約”活動,15個項目簽約金額近270億元。
這些項目中,有許多都契合了廣陽島智創生態城倡導的“智慧”路線。
例如,京東全球首個超算中心——京東探索研究院超算中心,就是京東集團最前沿、最先進的重大科學裝置,將圍繞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數據科學工程與管理、去中心化計算、技術倫理道德以及科學與藝術六大方向進行科學研究,加快探索人工智能、自主系統以及下一代計算的新技術及其創新應用,加速顛覆性技術的培育。
在業內人士看來,京東探索研究院超算中心選擇廣陽島智創生態城,正是看好當地逐漸完善的智能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近期,重慶經開區結合智慧城市專項規劃,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了智慧城市總體架構、基礎平臺、子系統及其接入標準,運用城市信息模型技術,建設一個數字城市孿生平臺,導入控規、專項規劃和城市設計成果,從而實現“云上城市”的可視化三維展示、智能化數據更新。
物聯網基地運營服務中心
重慶經開區正以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為核心,依托國家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和重慶市5G產業園,不斷引進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域頭部企業;依托飛象、樹根互聯、沄析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依托國家數字經濟創新實驗區·重慶軟件園,大力發展設計、文創、密碼等產業。
重慶機床智能制造車間
從設備的一個點串成生產車間的一條線,織成制造工廠的一個面,到最后連成整個行業的平臺網……重慶經開區的工業物聯網正在逐漸成型,最終將變成跨行業的“云”,為城市注入“智慧”基因。
以“智慧+”為抓手,重慶經開區正匯聚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營造出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
重慶經開區加強與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院校聯動,推動重慶機場集團、中國民航大學、重慶交通大學成立重慶航空產業研究會,打造新型民航智庫,推動重點民航領域在技術研發、數據服務、平臺搭建、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重慶市大數據產業專利導航中心”成功申報,重慶交通大學“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成果轉化分中心”“重慶郵電大學成果轉化分中心”相繼成立……撮合創新資源要素,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級,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有效聯結,產生了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
關鍵詞三:優化營商環境
市場主體活力盛
一個地區經濟整體態勢如何,最先反映在各層面的市場主體身上。上半年,重慶經開區在這方面頗有亮點:
截至6月底,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6176戶,同比增長25.13%。1-6月新增市場主體1696戶,同比增長56.31%。
民營企業發展尤為迅猛,上半年新設民營企業941戶,增速15.71%,全市排名第一?!捌髠€比”1.29,居主城第一位。
諸多成績的背后,是重慶經開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服務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活力得以加速釋放。
日前,重慶市一家知名文創企業入駐經開區的重慶軟件園。該企業負責人介紹,按照常規流程,該企業前期需要辦理大量的運營資質、證號審批,涉及宣傳、工商、出版、文旅、通信等多部門,周期較長。
為了支持企業盡早落地,重慶經開區特別為該企業和其他同類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在行政審批等方面采取專人專責和“一站式服務”,充分體現了***服務的高效和貼近性,讓企業負責人印象極為深刻。
近期,重慶經開區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計劃部署下,印發一系列規范、指引性文件,建立事項清單化、工作月報、季度總結、跟蹤問效、評價考核等工作機制,堅持實行產業項目無償幫辦代辦制度,為企業從落地、建設、生產經營到搬遷注銷等全生命周期提供無償服務。
同時,重慶經開區還推行首個優化營商環境負面清單,在營商環境的全面優化提升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如今,無論是世界500強企業,還是廣大中小企業都充分感受到重慶經開區通過在軟硬件方面的營商環境優化所呈現出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上半年,實現重點簽約項目11個,簽約金額約314.38億元。
重慶經開區上下深知,***服務不僅是“應企業之所需”,還要“助企業所未及”,善用“看得見的手”,引領、扶持各類主體高質量發展。
經開區行政服務大廳
據介紹,重慶經開區正持續實施“質量強區、標準引領、品牌帶動、科技創新”四大戰略。一方面,有關部門通過走訪調研、培訓、座談、約談等形式,強化企業品牌建設意識,目前已培育各領域示范標桿企業10余家,并重點培育2家企業爭創第八屆“重慶市長質量管理獎”,鼓勵10余家企業引入先進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重慶經開區圍繞重點發展的數字經濟、文旅、大健康等產業,強化標準的跟進與服務,選定企業開展質量對標、達標活動,幫扶指導企業申報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
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構建新發展格局,重慶經開區還集中發力知識產權高效益運用和高水平保護,打通全鏈條,實施大保護、嚴保護、快保護;搭建平臺,為區內企業在高質量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和標準固化上提供支持和幫助。
重慶經開區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正在探索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該平臺主要是依托市內外技術資源,打造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知識產權等要素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依托專家團隊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促其質量提升。
放眼未來,重慶經開區將繼續以綠色發展為本底和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關于“高起點創建廣陽島智創生態城”決策部署,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和主旋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走好“智慧+”“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重慶經開區外貿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位居前列
上半年,預計外貿進出口金額約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9%;
預計外貿出口約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3%;
外貿進口約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
預計實際利用外資5.4億美元,FDI在全市12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一;
新設外資企業4戶,注冊資本6697.89萬美元;
外資累計注冊資本18.59億美元,注冊資本過億美元企業6家。
來源:重慶日報重慶經開區
發布: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