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川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皮膚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醫師
幾百幾千只小魚簇擁而來,親吻腳丫,仿佛自己化身美人魚,在水中嬉戲搖擺……
這不是夢,這是溫泉池中常見的「魚療」。
工作人員說:「魚療能治療疾病,沒有任何副作用,還有利于身體健康」。
被魚啃一下,真就能治病、促進身體健康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魚啃死皮,也可能會咬傷人
魚療,就是把雙腳放進有許多溫泉魚的池水中,讓魚兒來親親啃啃腳上的死皮。
真正的溫泉魚其實叫做淡紅墨頭魚(Garrarufa),因起源于土耳其,又叫土耳其墨頭魚。溫泉魚主要靠捕食浮游動物為生,若是沒有食物,他們也會啃食人腳部的死皮。
由于溫泉魚價格和進貨成本比較高,很多魚療店會用其他魚來冒充代替,比如羅非魚的幼魚(對,就是能吃的羅非魚),但羅非魚即使是幼魚,牙齒也比較鋒利細密,很可能會咬傷人。
魚療,只有一個作用
不少人對魚療功效深信不疑,溫泉魚療館的廣告也一個比一個精彩,這樣很難讓人不心動。
關于魚療常見的宣稱功效如下:
足部***、去除死皮?
殺菌消毒?
治療腳氣、皮炎、濕疹等皮膚病?
排毒養顏、延年益壽?
真相是:魚療只有第一條***腳部、軟化剝脫角質的作用。
人腳上一般的角質通過走路等日常活動就能脫落,平時在家泡腳也能軟化角質;對于角化過度的角質,則需采用磨砂膏或者刷酸等手段。
溫泉魚那么小,***和去角質的作用也比較有限,所以其實沒有必要專門為了去角質而做魚療。
至于其他宣稱的醫療保健、美容祛病等功效,并沒有多少科學依據,治病還是得找醫生。
魚療可能加重皮膚疾病
對于本身有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的患者,皮膚屏障不完整,可能對溫泉中的雜質過敏(比如魚類排泄物),造成病情加重。
有傷口、水皰時也可能造成感染。
魚療不僅不能治病,腳上有傷口時被魚咬,反而可能傳播或者感染疾病。一般來說,可能會造成的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細菌感染、鏈球菌感染等。
?病毒感染
人被病毒感染可出現跖疣、尋常疣、扁平疣等疾病。
?真菌感染
多人魚療可能會造成真菌感染,導致足癬(腳氣)、甲真菌癬等皮膚癬菌病。
?細菌感染
皮膚有外傷后接觸受污染的水或魚類,可能會造成海洋分枝桿菌感染(又叫游泳池肉芽腫),好發于養魚愛好者、水族館飼養員身上,近年來其在我國發病率逐漸上升。
2017年,歐洲皮膚病學雜志發布了第一例由于魚療引起的海洋分枝桿菌感染的病例。
一位原本健康的21歲男性,在泰國曼谷的一次公共魚療之后,感染了海洋分枝桿菌,四周時間內在左腳背側形成了堅硬粗糙的褐色紅斑。而他在泰國度假期間除了魚療,沒有把腳浸入大海或其他水中。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體驗魚療要注意衛生
魚療其實是弊大于利的,但實在想體驗下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要明確:只是為了享受小魚***腳部的感覺,而不是奔著所謂「治病、保健、美容」的噱頭去。
確實想體驗魚療,務必看看如下注意事項,確保玩得安全又安心:
?確保衛生
美國已經有幾十個州禁止或者不推薦魚療,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溫泉魚療的衛生狀況堪憂,池水不夠衛生。
所以做魚療前要先確保浴池是否衛生,魚療池內是否定期清潔消毒,是否一直用著同一批池水和魚,活水溫泉會相對比較好。
進入魚療池之前先進行淋浴,再進入池中;魚療時盡量選擇選擇人少的地方;做完之后也要進行身體沖洗或者消毒。
?有皮膚問題別做
皮膚有破損或者皮膚病的人,最好不要進行魚療,實在要也等完全好了之后,才可以做魚療。
做完魚療后,還是要仔細檢查,如果有皮損或其他異常現象,及時就診治療。
作者公眾號: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傳播皮膚健康知識,促進醫患溝通!
監制飯飯
排版飯飯
參考文獻
[1]張建中."溫泉魚療可引發交叉感染."家庭科學.12(2010):50-50.Print.
[2]VanhooteghemO,TheateI.Fishpedicure-inducedfootmycobacteriosisinfectionduetoMycobacteriummarinum:afirstcasereport.EurJDermatol.2017;27(3):299-300.doi:10.1684/ejd.2017.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