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記者汪芳見習記者藍景然通訊員伍曉丹、鄭興報道:孩子的消化系統不如成人"強大",有時候吃多了、感冒生病,腸道消化吸收的功能受到影響,出現便秘的情況。當孩子便秘的時間一長,家長們便擔心其是否患了巨結腸。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楊六成溫馨提示:"80%都是習慣性便秘,巨結腸的發病率比較低,只有3‰,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
便秘是先兆有這些癥狀要及時送醫
"巨結腸屬于先天性疾病,起因不明,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預防***。"楊六成主任說道。
巨結腸早期癥狀是便秘,又可分為新生兒便秘和兒童便秘。新生兒便秘有50%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表現為孩子出生后無法自行排出胎便。而年齡稍長的兒童確診巨結腸的時間會有所延遲,主要癥狀有肚子脹、反復便秘。
"若孩子便秘的時間比較長,怎么也拉不出便便,肚子脹,拒絕進食,這時候就要看醫生,讓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特別是先天性巨結腸。"楊六成主任提醒。
遠端腸管不"給力"糞便堆積下不去
"先天性巨結腸病變的腸管不在于擴張較大的巨結腸本身,而在遠端靠近***的腸管。"楊六成主任介紹。由于靠近***的腸管缺少了一種神經細胞,使其處于持續收縮的狀態,所以遠離***口的腸管里的糞便、氣體無法向下排泄,造成局部腸管擴張,并且腸管會加強蠕動,最后導致遠離***口的正常腸管擴張肥厚,形成"巨結腸"。
病變腸管的長度不同,對應的巨結腸類型也不一樣,有短段型、超短段型、常見型、長段型和全結腸型。"我們臨床上見到的巨結腸大部分是常見型,即病人靠近***口處的腸管約有7-8cm發生病變。我們要切掉這一段沒有功能的大腸,讓健康的腸管和***吻合,恢復腸道功能。"楊六成主任介紹。
什么時候做手術最好?嬰兒三個月大后
如果孩子患了巨結腸,什么時候治療最好?楊六成主任回答:"首先要確診疾病。如果是新生兒,建議孩子到三個月大的時候再做手術;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先進行洗腸,準備好之后就可以進行手術。"
有家長問:"微型巨結腸"可以通過保守的***來治療嗎?對此,楊六成主任表示:"在臨床上,微型巨結腸又稱為超短段型巨結腸,即靠近***口腸管有一小段缺少了某種神經細胞。在治療方面,有醫生通過反復擴肛,也有醫生建議在肛管處的括約肌做個簡單的切口來治療,但這一類的病人比較少。"
患兒父母多學護理擴肛洗腸不簡單
孩子做完手術后,因***處的收縮性比較大,容易形成斑痕造成局部狹窄。為避免形成斑痕,家長們在孩子在出院前后,要認真學習如何擴肛。
此外,家長需要學習的另一個"護理技能"是洗腸,又稱回流灌腸。"我們用一個普通尿管,再給家長開一些鹽水和注射器,教他怎么往***里面打鹽水、抽出來,******讓小孩自行排便。"楊六成主任介紹。如果孩子通過洗腸或其他***,排便恢復正常,肚子不漲,正常飲食即可。
"有些孩子術后會出現污糞或漏糞的情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情況下都會好轉,不用太擔心。"楊六成主任說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期特邀專家:楊六成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外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常委。擅長新生兒消化道畸形診治與小兒外科疾病的腹腔鏡微創治療,腹腔鏡下微創治療小兒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食管閉鎖、先天性***閉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