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陽縣隸屬于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麓,黃河支流三川河上游的南川河流域。東與汾陽、孝義兩市交界,西與柳林、石樓兩縣接壤,南與交口縣相連,北與離石市毗鄰。東西45公里,南北47公里,國土總面積1432.9平方公里??側丝?5.3萬(2013年)。城鎮化率60%,居全省第五位,是山西省五個城鎮化率超60%的縣域城市之一(介休市62.1%,孝義市62%,侯馬市61.8%,霍州市60.2%,中陽縣60%)。
中陽縣氣候屬暖溫帶亞干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8℃,多年平均降水量51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708.4小時,無霜期平均為143天。中陽縣有煤、鐵、鋁釩土、石英等。中陽縣藥材類有甘草、茯苓、黨參、松籽、山楂、菌類等。2013年,中陽縣完成退耕還林47.6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4.5萬畝。
2015年,中陽縣生產總值完成61.13億元,同比2014年下降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1億元,同比2014年下降4.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04億元,同比2014年下降2.1%;固定資產投資52.91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4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2元,同比2014年增長7.8%;農民人均純收入5422元,同比2014年增長10.7%。
建制沿革
戰國為趙之中陽邑。
西漢置中陽縣。
東漢并入離石。
北周大象初年置平夷縣。
金明昌六年改平夷縣為寧鄉縣部分村鎮曾為古孟門縣管轄。
隋大業三年寧鄉縣并入離石只置平夷。
金泰和年改平夷縣為寧鄉縣。
民國3年改寧鄉縣為中陽縣。
1914年改稱中陽縣。
1958年離山縣合稱離石縣翌年恢復中陽縣。
1958年并入離山縣。
1959年恢復中陽縣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中陽縣占有國土面積17.9畝為全區平均數的1.57倍中陽縣平均數的2.04倍中國平均數的1.27倍。國土總面積中耕地面積26萬畝。
林木資源
2013年中陽縣共占有森林面積89萬畝森林覆蓋率41.2%。
折疊礦產資源
2013年中陽縣有煤、鐵、鋁釩土、石英等。
生物資源
2013年中陽縣藥材類有甘草、茯苓、黨參、松籽、山楂、菌類等。
2013年中陽縣野生動物有褐馬雞、金錢豹、獐等。
2013年中陽縣糧食類有小麥玉米等。
2013年中陽縣水果類有蘋果桃子杏兒核桃等。
風景名勝
柏洼山風景區
柏洼山風景區位于中陽縣城東5公里處距340省道僅500米海拔高度1250米景區面積68平方公里。集柏海松林、道教信仰、湖泊溶洞于一體。
石堡寨
石堡寨位于中陽縣寧鄉鎮沙墕村東2.5公里山頂為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建筑平面為橢圓形石板結構四圍封閉中空露天出入口各一處。內有拱形窯洞22孔現存9孔。建于三面絕壁上僅一條道路可通行易守難攻。
仙明洞
仙明洞位于中陽縣寧鄉鎮段家莊村東山腰海拔1300米為溶巖橫向洞穴。相傳古時有人在洞中修煉成仙遂成洞主故名為仙明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主洞深350米分大、中、小三個洞廳小者可容數十人大者可納上千人。
龍泉湖
龍泉湖景區位于中陽縣寧鄉鎮陳家灣村總面積6.9平方公里。四面環山碧波蕩漾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高被譽為“天然氧”。
車鳴峪
車鳴峪溝深、谷幽、林密、壁絕。茂密錯雜的林木枝蔓鉤連、保留著原始的質樸。在四面環山的綠蔭中多種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百鳥爭鳴、群芳吐艷、清流潺潺夏時氣候尤為涼爽避暑、休閑、療養、娛樂甚佳。
黃土源
黃土源中陽西部地區屬于呂梁山脈的一段典型黃土地貌由于有第四紀厚層黃土堆積形成中國特有的一種地貌類型--黃土地貌。在這片以黃土地貌為主體的山地形成黃土梁、黃土塬、黃土峁、黃土坪、黃土澗、黃土柱等奇特的黃土地貌景觀形象神奇、粗獷嵯峨、古樸典雅。體現出一種遠古淳樸和曠世之美。
地方特產
柏籽羊肉
柏籽羊肉是山西省的名特產品之一聞名遐邇可是它的產區局限在中陽側柏山區范圍內令人可望而不可及。柏籽羊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游離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山羊肉它食之清香不腥不膩極易消化吸收具有抗病、防病、療病、脅長、益壽等作用。
柏子山羊肉
柏子山羊肉是中陽縣的著名傳統特產素以鮮嫩清香、無腥膻味而聞名于省內外。被當地人譽為“土人參”“補心丸”頗受消費者的歡迎。
柏籽羊
柏籽羊產于中陽縣城關、枝河、暖泉、劉家坪、吳家峁等鄉鎮。這一帶山石***翠柏遍野羊群常年放牧在翠柏林中吃柏籽飲山泉。其肉味道鮮美有濃郁的柏籽香味食而不膩營養豐富有暖胃健脾之功能。
歷史文化
剪紙
中陽剪紙主要分布于中陽縣境內南川河流域、劉家坪地區和西山邊遠山區。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紙風格細膩、古樸典雅在中陽剪紙中占據主流地位。劉家坪的剪紙風格純樸、剛健西山邊遠地區的剪紙風格粗獷、渾厚與南川河流域剪紙的主流風格相依相存豐富著中陽剪紙的特色。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山西省中陽縣的王計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山西省文化廳、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主辦***呂梁市委宣傳部、***中陽縣委、中陽縣人民***共同承辦的首屆中陽剪紙藝術節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在山西省中陽縣隆重舉行。2008年12月11日《古韻新彩》中陽·全國剪紙藝術展獲獎作品在中陽開展一批剪紙藝人的發展為中陽剪紙藝術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陽縣道德模范有許慧銀、劉翠蓮、趙水考、任大平、邢瑞萍、王龍秀、王曉燕、劉赧兒、姚瑞珍、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