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優雅的胡子(吳永剛-Max)
吉林市朝陽區光華街***圖記
在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街道志》中,附有幾枚解放初期街道***的印章圖記,其中赫然寫有“朝陽區”字樣。在如今的吉林市,根本沒有“朝陽區”的建制,即便是詢問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提及這個行政區,大多語焉不詳,甚至一無所知。細究地方史料,這個朝陽區在吉林市出現得很晚,又在解放初期匆匆退出歷史,許多地方史料對其記述又往往蜻蜓點水。于是乎,這個一度顯耀的基層行政區,在如今談起,就顯得有些撲朔迷離了。
吉林市朝陽區文廟街***圖記
說起吉林市的朝陽區,名稱與吉林城大東門有關。同治六年(1867年),吉林城城墻由土墻更換磚墻時,開在東側城墻中段的大東門,被命名為朝陽門(小東門取名東萊門)。1907年,伴隨著吉林城開設商埠區,東萊門外坑塘、菜地遍布的東關大地迎來加速步入現代化的契機。在撤將軍改行省后,吉林城廂分由五個警察區管轄,朝陽門外的商埠區為省城第三警察區轄區。1928年,民國***在吉林地方成立吉林市政籌備處,東關商埠區納入市政管理,定名為第三區直至九一八事變后。1936年,偽吉林市公署成立,在原第三區基礎上設立新的基層***,因第三區地處朝陽門外,故而得名朝陽區。
偽滿時期吉林市區劃圖
直到吉林解放前夕,朝陽區的地界和管理體系經歷了多次調整,在此按年代先后羅列如下:
1936—1938年,區以下沿用民國時期以來“序號”命名的保甲制度,如幾保幾甲;
1938—1941年,廢除保甲制度,參照日本改保甲為“町會”,朝陽區設有文廟、岔路口等7個町會;
1941—1946年,7個町會又調整為8個分區(增興安,即后來的興亞分區,改岔路口町為泰安分區),地界向北擴至蓮花泡一帶。光復后,朝陽區區劃沒有變動(詳見上圖);
1946—1948年,國民***恢復保甲制度,設置區公所,區以下設文廟、東萊等8個聯保(置聯保主任一職),聯保下再設升平、升康、光華等24保,共轄963甲。
吉林市朝陽區民安街***圖記
吉林市解放后,朝陽區繼續存在,不過其管理體系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1948年4月29日,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吉林市人民***調整了吉林市的區劃,把朝陽區定為內五區之一。同時,帶有舊時代烙印的保甲制被廢除,朝陽區下設朝陽、泰安、泰山、東萊、文廟、文光、勝利、勝忠、民主路、新興、北寧等11個街人民***,下設居民組。到1949年1月12日,又增設了民安、民慶、民豐三個街人民***。
1949年7月16日,朝陽區14個街人民***被撤銷,所轄區域有所擴大,分別劃歸:南馬路、朝陽街、文廟、怡春里、車站、桃源路、中興屯(今船營區向陽街道一帶)、民主路等8個******管轄。1950年4月,朝陽區***一度被撤銷,直到11月僅恢復街道政權(改稱8個街公所)。
1951年8月23日,原朝陽區的區政權被恢復,但名稱改為第二區人民***。下轄前述8個街公所。轄區大致在今南京街以東,火車站至木材廠專用鐵路以西,蓮花泡以南直至江畔。
1953年4月25日,不知出于何種考慮,第二區人民***被撤銷。其所轄朝陽、南馬路、桃園路、中興屯被劃入新成立的第二區人民***,即后來的通天區(1958年撤銷,撤銷時,朝陽、南馬路劃歸昌邑區,當時區公所已改稱街道辦事處)。車站、民主路、怡春里、文廟等4個街公所被劃入第一區(《昌邑區志》記載1955年4月19日,改稱昌邑區,該日期《吉林市地名志》記載為1955年10月)。自此朝陽區徹底消失于歷史,而這片區域在隨后的歲月里大部分被劃歸昌邑區。
回眸歷史,從1929年到1953年,朝陽區在吉林大地只先后存在了短短的24年,但是朝陽區在吉林市城市發展歷史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24年,恰恰是吉林城由近代快步走向現代的變革時期,原朝陽區轄區內,重慶街、東市場發展起來的現代商業文化,肩負著這一變革時期為吉林市商業發展升級的重任。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東市場最終成為與河南街平起平坐的商貿重地。當然這一過程中的榮耀夾雜了太多日偽時期的不堪——1948年3月9日之前,在這片霓虹閃爍、歌舞升平的現代街市之中,既有煙館、妓院等藏污納垢之所,也有東窯坑貧困百姓艱難求生的悲情角落。
從1953年開始,吉林市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發展進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代表希冀的“朝陽”終化作實實在在的“昌邑”。隨著歲月更迭,曾經的朝陽區只是在追溯歷史時,才會被偶然提及。比如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其前身就曾帶有朝陽區的痕跡,被叫做朝陽區完全小學;原昌邑區***等歷史建筑,也可窺見朝陽區的烙印……
至于偶爾躍出史料的三方街道政權圖記,既是一縷吹去歷史塵煙的別樣清風,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物。畢竟在吉林市的歷史上,還有通天區、德勝區、哈達灣區等區劃先后消失,誰又能否認,那些“逝去”中沒有類似的事物值得現代人緬懷呢?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請與作者聯系附:1、《昌邑區志》中,光華為解放前國民***設立的“24保”之一,解放后設立街***并無光華,故此圖記的時代存疑;
2、《文廟街道志》中民安街圖記下附1948年8月的標注,與《昌邑區志》民安街人民***成立時間不符。
由于資料掌握有限,對上述兩個矛盾之處未查到確切答案,還望知其始末的朋友給予留言解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