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nèi)容。
科教授記得,每年的春晚上,都會有一些雜技節(jié)目。什么空中飛人、走鋼絲之類的,科教授總是暗暗為他們擔(dān)心。
其實,這些驚險的雜技項目,早在宋代就出現(xiàn)了。
踏索、上竿
站在高空還要跳舞
踏索也叫走索、上索,其實就是走鋼絲。不同的是,踏索走的不是鋼絲,而是粗繩。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文獻通考·樂二十》中記載:宋代踏索“以大絲繩系兩柱頭,相去數(shù)丈,兩倡對舞,行于繩上,對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傾。”
也就是說,踏索是兩個人同時進行,而且不光是走,還要在繩子上面跳舞。
還有踏索的升級版——跳索,借助繃緊的繩子的彈力,表演諸如彈跳、騰躍及翻跟頭等高難度動作。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除了在繩子上跳舞的,宋代還有在木頭上跳舞的技術(shù)——上竿。
據(jù)《東京夢華錄·卷之八》記載:“殿前兩幡竿,高數(shù)十丈……或竿尖立橫木,列于其上,裝神鬼,吐煙火,甚危險駭人。”
上竿的表演者,在竿尖橫木上配合煙火,做出許多令觀眾瞠舌的動作,驚險且***。
踏索和上竿往往同時演出,成為宋代大小節(jié)日和各種民俗活動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深受宋人喜愛。
水秋千
從秋千上花式跳水
水秋千是陸上秋千的變體,北宋中后期出現(xiàn)于汴京。與其說它是秋千的一種,還不如說是宋代的跳水運動。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東京夢華錄·卷之七·駕幸臨水殿觀爭標(biāo)錫宴》中,對水秋千有詳細的記載:“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侯監(jiān)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將平架,筋斗擲身入水,謂之‘水秋千’。”
水秋千以秋千板為跳板,蕩到最高處時跳離秋千版,做出各種花式動作,翻跳入水。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這樣新奇獨特的雜技項目,唯宋獨有,而且只有北宋都城汴梁金明池的水秋千,最為壯麗。即使相隔二十余年,仍然記憶猶新。南宋朱翌曾賦《端午觀競渡曲江》,回憶昔日勝景:
卻憶金明三月天,春風(fēng)引出大龍船。
二十余年成一夢,夢中猶記水秋千。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金明池“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閉池,雖風(fēng)雨亦有游人,略無虛日矣”“雖禁從,士庶許縱賞,御史臺有榜不得彈劾。”
金明池雖為皇家御苑,卻也定期向民眾***,舉辦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吸引全城百姓都去“縱賞”一番。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說了這些宋代的高難度雜技,科教授還真想去現(xiàn)場看看。
不過看看就行了,都是危險動作,千萬別去模仿。想要活動一下身體,可以試試宋代平民日常的體育運動,科教授留著下回再給大家講~
百家講壇
《國史通鑒·宋遼金元篇》
播出時間:12月5日-19日12:00
監(jiān)制/閆東主編/劉銘黃麗君
編輯/田楚韻于毅邱萌萌(實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