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鮮事!全球首次5G+VR直播!9月26日,華為Mate30系列國內發布會,是全球首次基于5G+VR直播的大型發布會。除了推出手機,華為還重磅推出了被市場期待已久的虛擬現實VR眼鏡“HUAWEIVRGlass”。
據悉,這款VRGlass屏幕分辨率為3200*1600,支持3.5mm耳機和藍牙耳機,支持將手機、電腦上的內容投屏到VR眼鏡上。但最重要的是,售價僅僅2999元,打破了人們一貫對虛擬現實設備價格昂貴的看法。
受此影響,9.27號A股沉寂已久的虛擬現實板塊異軍突起,相關概念股集體大漲。其中易尚展示,歌爾股份,弘高創意,全志科技等多只個股漲停,板塊指數漲幅3.05%,表現活躍度遠超A股指數。
華為作為世界公認的科技巨頭,再次發布虛擬現實眼睛,令世人矚目。聯想到這些年科技巨頭們比如谷歌,FACEBOOK,索尼等紛紛強勢介入該行業,不禁讓人好奇,虛擬現實行業為何如此受到重視?投資前景如何?那么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虛擬現實行業。
1.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英文名稱:VirtualReality,縮寫為VR),又稱靈境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于一體,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
虛擬現實有什么用呢?我們接著看。
2.虛擬現實的美好未來
應用場景非常多,將來也勢必會改變我們生活的一些習慣。
比如,購物。
現在的購物要么是在實體店,要么是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子平臺,但是有了VR之后,你不但可以看見三維立體的商品,還可以通過VR設備去感受它。可以說,購物體驗越來越趨向于現實。
再比如,看球賽。
假設現在正是4年一屆世界杯的決賽期間。想去現場看一下球王梅西帶領的阿根廷足球隊能否奪冠。可是要上班去不了現場怎么辦。光看電視又不過癮。這時候,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足球場內布置的眾多設備等的傳感,你在家里就如同置身現場看球,是不是很過癮?
當然還有目前應用最多的玩VR游戲了。其實未來還有虛擬現實社交,通信,展覽,教育等等,虛擬現實技術在未來的應用非常的廣泛。
還記得2018年上映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頭號玩家”嗎?它就是講述未來有關虛擬現實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的未來的。
所以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在未來的廣泛應用,科技巨頭們紛紛加大投入就不難理解了。
3.虛擬現實的“骨感”現狀
虛擬現實這么厲害,從提出到現在,也有幾十年的而歷史了。早在1984年,VPL公司的JaronLanier就首次提出“虛擬現實”的概念。為什么還沒改變我們的世界呢?
主要是相關技術不夠成熟,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內容的提供。并且相關設備價格昂貴。但現在為什么又受到重視了?那是因為5G時代到了。
看一下下面的VR產業鏈,我們就會明白了。
4.虛擬現實產業鏈
虛擬現實產業鏈上游包括制造VR眼鏡,VR頭盔等必須的硬件材料。比如各類傳感器,芯片,攝像頭,定位器,密封件,顯示屏等等。
產業鏈中游則包括VR眼鏡,VR頭盔等技術應用必須的終端設備和相關軟件比如動作捕捉,眼球追蹤,語音識別等等之類的。
產業鏈下游為VR應用,比如游戲、視頻等VR內容等服務。
通過這個產業鏈,我們可以看出,沒有5G的參與,虛擬現實技術想發揮出水平很難。為什么呢?可以想象一下,你正在玩虛擬現實游戲,正在打最終大BOSS的時候,突然網絡傳輸停了或者卡了,又或者畫面突然變成鋸齒狀,能玩得過癮嗎?甚至戴著VR眼鏡還會出現頭暈想吐的現象。
由于5G時代有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等技術,5G在帶寬,高傳輸率,低延時等等方面和4G、3G等有天壤之別,技術性能的提高給虛擬現實的應用帶來了解決方案。在5G時代,畫面質量、圖像處理、眼球捕捉、3D聲場、人體工程等都會有重大突破。這將促使虛擬現實產業鏈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這次發布的VR眼鏡機身厚度26.6mm,僅為傳統VR厚度的三分之一,佩戴重量僅166g,設備輕便化也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5.虛擬現實行業“錢景”及相關A股名單
看一下***機構的預測,普遍都是非常看好未來的前景。
據信通院和中國產業信息網的預測,2019年,全球VR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同比增速超過50%,其中,中國VR市場規模約310.2億元,同比增長約36.35%。
而據調研機構賽迪顧問預測,到2021年,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將達到54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95.2%。
IDC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AR/VR頭顯全球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這是AR/VR頭顯銷量經歷了上一年度下滑之后出現的首次增長。到2024年AR/VR產品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650億美元,合人民幣超萬億元,并以80%的高速增長。
又是萬億級別規模的產業,可以說,未來這其中想必也會誕生偉大的公司。A股能否誕生這樣的公司?投資者可自行去研究。
免責聲明:以上個股只做案例分析,不做為推薦。風險包括,虛擬現實行業成長不及預期,產業鏈相關個股估值過高,業績不及預期等。文中內容投資意見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