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1日的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關于外界傳聞已久的“中美隱形戰斗機在東海交手”終于有了官方回應。
有記者提問稱:“美太平洋空軍司令近日稱,美軍F-35戰機近期在東海上空曾與中國殲-20戰機近距離相遇,殲-20戰機表現相當***,其指揮控制能力讓人印象深刻;中方一些超***空對空導彈得到了空警-500預警機的協助,美方對打破中方協同殺傷鏈很感興趣。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對此表示:“我們注意到美方言論。近年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建設,包括空軍主戰裝備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還有不少發展的空間,對此中方是有清醒認識的?!?/p>
“長期以來,美軍艦機對華進行大范圍、高頻度的抵近偵察和挑釁懾壓,嚴重破壞中美兩軍互信,嚴重危及雙方艦機和人員安全,中方對此堅決反對?!?/p>
“人民空軍肩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的神圣職責。必須強調指出,在捍衛國家***安全問題上,中國人民***始終是敢于亮劍、善于亮劍的?!?/p>
可能有些讀者還沒搞明白國防部這番表態的由來,就讓老司機來好好介紹一下。
先說說“中美隱形戰斗機在東海交手”傳聞的由來。
大約在兩周之前,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在美國空軍協會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的一場視頻對話中透露,美國的F-35隱形戰斗機已經在東海與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有過“近距離相遇”。盡管沒有透露具體的遭遇時間或者是否不止一次相遇,但他從對手的角度,對殲-20的表現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我們看到了相對***的飛行,至于他們(中國空軍)打算用殲-20做什么,或許它會像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F-35,或許更像定位于爭奪空中優勢F-22,現在確切地講出它還為時過早?!?/p>
不少外媒猜測“美軍可能吃虧了”
在此后的十多天時間里,外界紛紛將中美隱形戰斗機的這次“近距離相遇”解讀為“分屬兩國的隱形戰斗機首次發生對抗”。因為按照威爾斯巴赫的說法,殲-20的飛行動作不但“***”,而且“殲-20所屬的指揮和控制體系讓我們印象深刻”。他還特別提到空警-500預警機與“霹靂-15”***空空導彈對于殲-20的重要意義,這一切都暗示中美隱形戰斗機在東海的相遇可能并不只是普通伴飛那么簡單。
多家西方媒體還注意到,就在稱贊殲-20和空警-500的同時,威爾斯巴赫卻在感嘆美國空軍裝備的E-3預警機嚴重老化,“它們配備的傳感器在21世紀的空戰中無法發揮真正的能力,尤其是對抗殲-20或類似的隱形平臺。E-3對這些目標的探測距離不夠,導致己方戰斗機無法獲得優勢。”
不管威爾斯巴赫對于中國空軍先進裝備的感嘆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但美國空軍裝備的老化倒是有目共睹。正如老司機前兩天提到的,美國空軍列出了一長串需要退役的主力軍機名單,其中就包括了要在兩年內退役全部E-3預警機的要求——美軍認為這種服役超過30年的預警機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場了,更無法應對殲-20這樣的隱形戰斗機。
話題再轉回中國國防部的最新回應上。
老司機注意到,以往外媒炒作類似話題時,如果其內容純屬編造,中方回應往往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有關媒體報道不屬實”。
而這次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盡管在回應中并沒有直接肯定或否認中美隱形戰斗機有過“近距離相遇”,但“三段式回應”卻隱約透露了一絲中國軍人的驕傲。
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建設,包括空軍主戰裝備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還有不少發展的空間,對此中方是有清醒認識的”,這句話聽起來熟悉不?不就是典型的學霸考試取得好成績后的謙虛表態嘛。
可以這么通俗地理解:
雖然在中美隱形戰斗機的“近距離相遇”中,殲-20的飛行動作讓美空軍司令直呼“***”,配套的預警指揮和***打擊體制更是讓他眼紅,但中國空軍很謙虛,對于自己取得的成績并不滿意,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
別以為美軍借機炒作“中國***”就能給***灌“迷魂湯”,中方對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是有清醒認識的”。
至于最后那句“在捍衛國家***安全問題上,中國人民***始終是敢于亮劍、善于亮劍的”,更是讓老司機想起了中國空軍副司令員王偉去年對美國空軍的正面回應。
在面對美國空軍“要讓中國空軍感到害怕”的公然挑釁時,王偉做出霸氣表態:“只要你不害怕,就讓我們到云端相見吧”。
來源:樞密院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