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劇情不知道是導(dǎo)演刻意沒拍,還是后來被剪輯掉了,那就是關(guān)于劉墨林的死。
關(guān)于他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來自于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劉墨林是在蘇舜卿被人***投河后,郁郁寡歡,被雍正帝派到了年羹堯軍營,最終被年羹堯手下毒死。
另一種說法就是劇中弘歷親口所說的,弘時派刺客刺殺弘歷,當(dāng)時劉墨林跟在弘歷身邊,結(jié)果護(hù)主心切,被刺客所殺,那么這件蹊蹺事件背后,是否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楊角風(fēng)談《雍正王朝》:劉墨林真的是為救弘歷而死嗎?背后的真相或許正好相反!
一、
雍正帝即位之后,因鐵桿追隨者不多,故不得不重用老八胤禩及隆科多等前朝舊臣。重用他們的同時,自然也會被他們所制衡,比如山西諾敏案、鑄銅幣案等等。
直到二愣子孫嘉誠告了御狀,當(dāng)場揭開了新朝鑄銅幣的黑幕,這才讓雍正帝猛然醒悟,確實需要培養(yǎng)一些自己的人。
在這種基礎(chǔ)上,他找到了老十三胤祥,并在老十三胤祥唯唯諾諾不敢贏棋之后,大發(fā)雷霆:
“不下了,總是和棋,沒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至此,兄弟倆才真正敞開了心扉,老十三胤祥也答應(yīng)做雍正帝的十三太保,共同商議管理國家的大事,這之后不久,老十三胤祥就上了一條建議:
“皇上似乎應(yīng)該著手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一批才俊之士……”
有了這個前提,這才有了雍正朝的開科取士,同時也在伯倫不歸酒樓出現(xiàn)了一名神秘道士。這位道士相當(dāng)精確地預(yù)告了本次科舉前三名,這并不是說他多么神,實際上,他就是老十三胤祥派來的。而本次科舉的前三名,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也早就是內(nèi)定人員。?
后來這位道士在老十三胤祥去世的時候,還在府上出現(xiàn)過,五阿哥弘晝也舉薦過他來給雍正帝看病,到最后,雍正帝送喬引娣去景陵時,喬引娣還勸雍正帝:
“賈道士送來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補才成!”?
二、
而這批有志之士真正受雍正帝重用的,其實就一個人,他就是劉墨林!
當(dāng)初年羹堯打了勝仗,進(jìn)京時相當(dāng)飛揚跋扈,惹惱了孫嘉誠,孫嘉誠跳著腳喊著要彈劾他。而被雍正帝派去調(diào)查孫嘉誠的人就是劉墨林,顯然,此時的劉墨林是被雍正帝視為非八爺黨的。
這件事之后,劉墨林儼然成為了雍正帝和弘歷的貼身跟班,雍正帝下江南視察新政推行情況時,就帶著劉墨林。弘歷去河南處理田文鏡引發(fā)的***事件時,也是帶著劉墨林,包括后來弘歷去江蘇“避難”,帶著的仍是劉墨林。
足可見劉墨林的地位,可以說,如果劉墨林不死,作為弘歷的肱骨大臣。他下一步必然會進(jìn)軍上書房,甚至于可以混到跟張廷玉一般的地位。
但是,很不幸,他死了,死的莫名其妙,死的疑點重重……
他是死在八王議政逼宮之后,隆科多供出了弘時可能要殺弘歷,于是圖里琛急忙趕往江蘇,弘歷是救了,但劉墨林死了。
弘歷回京后跟雍正帝匯報,勸雍正帝不要再追究這件事了,他也不想興起大獄,但末了他加上一句:
“只是劉墨林可惜!”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推翻了他前面所有的話,什么不追究,什么不想讓皇阿瑪傷心,都是假的。他一方面想留下自己胸襟寬廣,注重孝道,不想手足相殘,另一方面卻展露出內(nèi)心的狠毒。
雍正帝辛辛苦苦培養(yǎng)這么多年的劉墨林,曾經(jīng)因為李紱的事,倆人面對面哭著喝酒的劉墨林,自己打算留給弘歷,輔助弘歷的劉墨林,就這么沒了?
三、
當(dāng)然不能這么沒了,所以他又問了弘歷一句:
“他有什么遺愿嗎?”
這么問也實屬正常,但是弘歷的回話,就顯得不那么正常了:
“沒有,對了,兒臣曾聽他說過,就是對不起蘇舜卿!”
假如劉墨林臨死的時候,說了一句,自己對不起蘇舜卿,那么完全正常,也屬人之常情。但是弘歷說的是,劉墨林曾經(jīng)跟自己講過,對不起蘇舜卿,這就不正常了。
為什么這么說?
劉墨林人長的帥,這毋庸置疑,不然也不會被封為探花,能封探花者,都是容貌出眾的青年。其次,蘇舜卿也號稱京城名妓,賣藝不賣身,那么多權(quán)貴都未能近她身,唯獨劉墨林,憑借肚子里的那點墨水,一舉俘獲她心,第二次見面就寬衣解帶了。
本以為倆人可以長相廝守,但沒想到雍正帝力排眾議,硬是點了劉墨林探花,當(dāng)消息傳到蘇舜卿耳朵里,她其實是難過的,她擔(dān)心自己跟劉墨林的緣分即將結(jié)束。
但是劉墨林再次冒著被戳脊梁骨的風(fēng)險,執(zhí)意要娶她為妻,甚至于老十三胤祥親自來指親,可謂仁至義盡,并無對不起蘇舜卿的任何行為舉動。
甚至于,雍正帝就因為劉墨林娶了蘇舜卿的原因,竟然取消了延續(xù)近千年歷史的賤籍制度,可謂是開了先河。
這一切的因素結(jié)合到一起,除非劉墨林能預(yù)感到自己會死,不然他沒有一點對不起蘇舜卿的地方。
顯然,弘歷說的這句話,是有問題的!
四、
果然,雍正帝是若有所思的,在此基礎(chǔ)上,弘歷再接再厲,又補上一句:
“兒臣有個請求……請皇阿瑪賜蘇舜卿一品誥命!劉墨林是因為兒臣才被歹人害死……”
這句話一出,再次襯托出劉墨林之死是多么的悲壯,是多么的不應(yīng)該。同時,他們也必然清楚蘇舜卿的為人,她愛的是劉墨林,劉墨林死了,她怎么可能會接受一品誥命而獨活?
除了弘歷的這一刀,護(hù)送弘歷回京的李衛(wèi)也補了一刀:
“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里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再加上老十三胤祥臨死前說的這句:
“干大事者必須找替身為第一,只有繼位的人,才能繼續(xù)地干下去!”
就這樣,弘時被雍正帝親手處死了,后來弘歷再見到雍正帝,不忘追問一句“三哥呢?”而圖里琛偷偷使了一個眼色,也就證明,他的目的達(dá)到了!
是的,從結(jié)果上看,不管李衛(wèi)也好、圖里琛也好、弘歷也好,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都指明一個目的,那就是迫使雍正帝處死弘時。
而這其中最大的砝碼,就是劉墨林的死,也可以理解成,劉墨林死了,弘時便死了。一旦他們兩個人的死聯(lián)系到了一起,那么再回過頭來看劉墨林之死,那就真的疑點重重了。
五、
劉墨林何止擋過這一次刀?
當(dāng)初劉墨林跟隨弘歷到河南視察田文鏡推行新政時,弘歷說了這么一句話:
“田文鏡在這里推行新政,又做得過于操切,怎么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議?”
劉墨林顯然不知道弘歷會這樣說,于是只得順著說:
“至理名言!”
但回京之后,弘歷就變了,他當(dāng)著雍正帝的面講:
“讓兒臣跟他們?nèi)ザ罚退愕米锪巳煜碌淖x書人……”
但是雍正帝怎么可能讓弘歷跟讀書人斗呢,于是他馬上拉出了劉墨林,劉墨林你也去過河南,你怎么說?
一個皇上,一個寶親王,面對清流派質(zhì)疑,竟然把劉墨林拉出來擋槍,劉墨林心里苦啊,但又不能不回答,他也算聰明:
“我這有個價目表,是我和寶親王詳查出來的……”
這時候給了弘歷一個鏡頭,看得出他很生氣,你劉墨林膽大包天,竟然把我拉出來擋箭!
就這樣,劉墨林徹底跟清流決裂了,甚至他去送李紱,人家都不喝他敬的酒,再到雍正帝要升他官,他也不敢接受:
“皇上,科甲朋黨一案,微臣的老師殺頭的殺頭,革職的革職,微臣卻反而得到升遷,微臣何以立朝為官,何以在世為人?”
也就是在拒絕升官的這一刻起,劉墨林既沒有向皇室靠攏,又無法退回到自己的清流大本營,他已經(jīng)是進(jìn)退兩難了。
而劉墨林臨死前除了弘歷,還有其他人證嗎?
沒了,當(dāng)時迎接弘歷一行人的弘時問過李衛(wèi):
“逆賊抓到了嗎?”
李衛(wèi)回答是:
“奴才們失職,那些逆賊,都被人殺了滅口了!”
從劇中可以看出,弘歷是憑借自己的實力殺掉了刺客,圖里琛和李衛(wèi)并沒有趕到殺人現(xiàn)場。而弘歷身手何其了得,當(dāng)初他跟康熙帝練劍,都不落下風(fēng)的,身手這么好的人,怎么會讓劉墨林擋箭?
而且作為寶親王,他身邊的侍衛(wèi)高手也絕不是吃干飯的,根本輪不到劉墨林出手保護(hù)弘歷,而且也不會真的殺的不留一個活口。
正如老八胤禩被抄家時所說,比狠,你弘時怎么比得過弘歷啊!
所以,劉墨林的死,也就成了一個懸案,究竟是被弘時殺的,還是被弘歷殺的,大家怎么看呢?
我叫楊角風(fēng),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guān)注吧!
專欄折扣大酬賓,200多期,50多萬字,買不上吃虧,買不了上當(dāng),趕緊加入我們吧,多謝多謝了。